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李書福領銜出演行業“大片”,中國汽車上演反轉劇

在阿姆斯特丹一個明媚的春日, 一眾汽車愛好者走進一間熄滅了燈光的倉庫, 品嘗領克(Lynk & Co.)盛情提供的羊肉串和大黃雞尾酒。

該品牌正在此展示其新款混合動力SUV。

這看上去像是另一場新車發佈會, 但它其實遠不止這麼簡單——這是懷抱全球雄心的中國汽車業精心設計的“亮相派對”。 有史以來頭一次, 一款中國品牌汽車將在西歐製造並銷售, 其終極目標是進入美國市場。

蔚來汽車發佈的一款概念車。

它是至少四家打算挺進美國市場的中國汽車製造商之一。 攝影:Gilles Sabrie/Bloomberg

全球化汽車公司

這是億萬富翁李書福的總體規劃。 他在20世紀80年代創立的吉利集團原本是一家冰箱製造商。 現在, 這家公司擁有富豪汽車(Volvo Cars)、英國跑車製造商蓮花公司(Lotus)、倫敦計程車公司(London Black Cabs), 還是汽車業鼻祖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的最大股東。 由李書福領銜的中國汽車業滿懷雄心壯志, 試圖躋身全球汽車業三巨頭(即美國、德國和日本)之列, 並由此成為“第四極”。

他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表示:“我希望全世界都能聽到吉利和其他中國造汽車發出的轟鳴。 吉利的夢想是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 要做到這一點, 我們必須走出國門。 ”

他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至少有四家中國汽車製造商,

以及三家由中國人所有的初創企業(即SF Motors、蔚來汽車和拜騰汽車)計畫從2019年開始在美國銷售汽車。 與此同時, 獲得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支持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加州建造電動公車;百度正攜手微軟(Microsoft Corp)、地圖服務商TomTom NV和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 Corp.)開發一個自動駕駛平臺;北京圖森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亞利桑那州測試自動駕駛的貨運卡車。

倫敦電動汽車公司設在英國考文垂的工廠, 這家由中國吉利集團擁有的公司正在生產倫敦使用的黑色電動計程車。 攝影:Simon Dawson/Bloomberg

隨著中國宣佈將逐漸取消一項實施20年之久, 要求外資在汽車製造企業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0%的限制政策, 中國汽車業將面臨更大的變局。 這種變化可能會激勵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和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等公司尋求在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上佔據更大份額。 它還允許特斯拉(Tesla Inc.)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 外國汽車製造商可能會更好地預見自身的未來, 而那些擔心失去本土市場份額的中國企業或許會有更大的動力走出國門。

“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 ”談到中國汽車製造商時, 總部位於倫敦的BMI Research公司汽車研究部門主管安娜-瑪麗·巴斯登(Anna-Marie Baisden)如是說道。 “與國際製造商攜手合作這麼長時間之後, 他們已經變得更加成熟。 ”

我們此前曾看過這部來自中國的“大片”——在智慧手機行業。 中國利用從最基本的翻蓋手機到手掌大小的電腦這一技術變遷, 擊敗了當時佔據主導地位的芬蘭、瑞典、美國、日本和德國製造商, 一舉成為手機製造業的全球霸主。

2017年, 根據高德納公司(Gartner Inc.)提供的資料, 全球前五大智慧手機製造商中有三家是中國企業。

品牌競爭力

諮詢公司J.D. Power的全球汽車業務高級副總裁道格·貝茨(Doug Betts)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打算登上全球舞臺, 但他們將滿足什麼樣的市場需要?買中國車的理由是什麼?”

魯茲說:“他們如果要進入美國市場,不會比韓國和日本車更有競爭力。他們可能會從其他亞洲品牌那裡分得一些佔有率,因為這些車輛的特性將更加亞洲化。但他們不會獲得太多的市場份額。”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矢志打造一家源自中國的全球汽車製造商。他說:“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走出國門。” 攝影:Qilai Shen/Bloomberg

另一個不確定因素就是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隨著兩國都著手向對方的產品加征關稅,中美的貿易摩擦正在升級。中國4月表示將對價值約500億美元,包括汽車和飛機在內的美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與美方擬對同等規模中國商品徵收的懲罰性關稅相對應。特朗普威脅要讓貿易戰進一步升級。

前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穆勒(Matthias Mueller)表示:“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絕對不可小覷。我在1989年第一次訪問中國,自那以後的發展變化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了。”大眾汽車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收購計畫

中國汽車業對全球日益增大的影響力,並不僅僅局限於讓他們的汽車行駛在美國和歐洲的道路上。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人也在收購外國零部件供應商的股份,並向全球供應電動車電池,還對用於生產電動車電池的金屬資源進行了大量投資。

早在十年前,吉利、奇瑞和比亞迪等中國汽車製造商就開始談論如何利用一系列低成本的乘用車撬開美國市場。這些努力遲遲沒有進展。於是,中國汽車業開始通過收購建立全球業務。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資料,在過去五年,中國企業一直致力於收購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生產商的股份,迄今至少宣佈了價值310億美元的海外交易。

其中最大手筆的買家是李書福,他斥資近130億美元收購了戴姆勒和卡車製造商富豪的股份。而作為亞洲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控股收購特斯拉5%的股權只花了大約18億美元。

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隨著軟體和電子產品對汽車的重要性變得與發動機不相上下,中國致力於確保自己不會在這個市場上落後。擁有中國最大搜尋引擎的百度宣佈成立15億美元的阿波羅基金,將在未來三年投資100個自動駕駛項目。

“我們通過這些合作關係,獲得了在美國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上競爭的機會,”百度負責智慧駕駛業務的副總裁李震宇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如果有很好的發展計畫,每個人都有贏的機會。”

百度和騰訊等中國企業的競爭對手是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優步科技(Uber Technologies Inc.)和其他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製造商,他們的目標是到2021年大規模應用自動駕駛汽車。

而中國政府希望在10年內部署30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這催生了新興的晶片行業,地平線機器人等初創企業隨之崛起,為自動駕駛汽車打造智慧系統。

還有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這家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計畫投資13億美元建設工廠,其產能足以超過特斯拉的電池產量,讓通用汽車、日產和奧迪的供應商相形見絀。

寧德時代已經進入德系三大跨國車企的供應體系中

這家總部位於福建寧德、估值約200億美元的公司計畫最早於2018年年內出讓10%的股份,募資131億元人民幣。這筆資金大部分將用於建造一家電池製造廠,讓甯德時代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製造商。

寧德時代已經是大眾汽車的電池供應商,並擁有芬蘭維美德汽車公司(Valmet Automotive Oy)22%的股份,該公司是戴姆勒集團旗下梅賽德斯-賓士的合約製造商。

為了推動電池產能的增長,中國企業在獲取鈷和鋰等必要原材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交易機構達頓大宗商品有限公司(Darton Commodities Ltd)的資料顯示,中國企業生產的精煉鈷約占全球產量的60%。

市值逾240億美元的洛陽欒川鉬業集團(China Molybdenum Co.)是僅次於嘉能可公司(Glencore Plc.)的全球第二大鈷礦企業。2016年收購剛果民主共和國儲量豐富的鈷礦Tenke Fungurume的控股權後,欒川鉬業成為電池金屬行業的主導力量。

嘉能可在2018年3月宣佈,該公司同意在未來三年內向中國電池材料供應商格林美(GEM Co.)出售三分之一的鈷產量。

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中國從不掩飾想擁有真正強大的汽車產業的雄心壯志,”香港諮詢公司鄧恩汽車有限公司(Dunne Automotive Ltd.)總裁邁克爾·鄧恩(Michael Dunne)說,“中國確實打算領導和統治電動汽車行業。”

中國政府將電動汽車視為在新興的動力總成技術領域佔據全球領先地位的最佳機會,此舉也會減少霧霾和對外國石油的依賴。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並在2015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近日舉行的北京車展將推出174款電動汽車,其中124款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車型。

西方企業因為改進了內燃機,近一個世紀以來主宰了汽車行業。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示,電動發動機可能會消除這種劣勢。

“新能源汽車可以幫助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領導者,”胡星斗說,“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現在可以從同樣的起點出發。”

現年54歲的李書福在這個領域表現出眾,他從前經營過照相館,帶著從父親那裡得到的2000塊錢開始了創業之路,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的統計,他現在的淨資產估計約為120億美元。

雖然中國品牌的乘用車賣到了東南亞和非洲各地,但是卻沒有銷往美國或歐洲市場。李書福在2006年底特律車展上率先承諾,他將在兩年內讓吉利的自由巡洋艦緊湊型轎車打開美國市場。

可這個承諾卻沒有實現,所以李書福想出了他認為更好的辦法:在比利時製造Lynk品牌的新款SUV 02車型。這款汽車將於2020年上半年在歐洲上市,接下來李書福計畫讓這款汽車進軍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

“這是下一步行動,”美國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 AutoNation首席執行官邁克·傑克遜(Mike Jackson)說,“這是個可行的舉措。”

撰文:彭博社 編輯:梁桐、齊宇琨 翻譯:任文科、孟潔冰

◆ ◆ ◆ ◆ ◆

點擊你感興趣的關鍵字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資訊!

......

但他們將滿足什麼樣的市場需要?買中國車的理由是什麼?”

魯茲說:“他們如果要進入美國市場,不會比韓國和日本車更有競爭力。他們可能會從其他亞洲品牌那裡分得一些佔有率,因為這些車輛的特性將更加亞洲化。但他們不會獲得太多的市場份額。”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矢志打造一家源自中國的全球汽車製造商。他說:“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走出國門。” 攝影:Qilai Shen/Bloomberg

另一個不確定因素就是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隨著兩國都著手向對方的產品加征關稅,中美的貿易摩擦正在升級。中國4月表示將對價值約500億美元,包括汽車和飛機在內的美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與美方擬對同等規模中國商品徵收的懲罰性關稅相對應。特朗普威脅要讓貿易戰進一步升級。

前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穆勒(Matthias Mueller)表示:“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絕對不可小覷。我在1989年第一次訪問中國,自那以後的發展變化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了。”大眾汽車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收購計畫

中國汽車業對全球日益增大的影響力,並不僅僅局限於讓他們的汽車行駛在美國和歐洲的道路上。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人也在收購外國零部件供應商的股份,並向全球供應電動車電池,還對用於生產電動車電池的金屬資源進行了大量投資。

早在十年前,吉利、奇瑞和比亞迪等中國汽車製造商就開始談論如何利用一系列低成本的乘用車撬開美國市場。這些努力遲遲沒有進展。於是,中國汽車業開始通過收購建立全球業務。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資料,在過去五年,中國企業一直致力於收購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生產商的股份,迄今至少宣佈了價值310億美元的海外交易。

其中最大手筆的買家是李書福,他斥資近130億美元收購了戴姆勒和卡車製造商富豪的股份。而作為亞洲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控股收購特斯拉5%的股權只花了大約18億美元。

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隨著軟體和電子產品對汽車的重要性變得與發動機不相上下,中國致力於確保自己不會在這個市場上落後。擁有中國最大搜尋引擎的百度宣佈成立15億美元的阿波羅基金,將在未來三年投資100個自動駕駛項目。

“我們通過這些合作關係,獲得了在美國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上競爭的機會,”百度負責智慧駕駛業務的副總裁李震宇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如果有很好的發展計畫,每個人都有贏的機會。”

百度和騰訊等中國企業的競爭對手是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優步科技(Uber Technologies Inc.)和其他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製造商,他們的目標是到2021年大規模應用自動駕駛汽車。

而中國政府希望在10年內部署30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這催生了新興的晶片行業,地平線機器人等初創企業隨之崛起,為自動駕駛汽車打造智慧系統。

還有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這家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計畫投資13億美元建設工廠,其產能足以超過特斯拉的電池產量,讓通用汽車、日產和奧迪的供應商相形見絀。

寧德時代已經進入德系三大跨國車企的供應體系中

這家總部位於福建寧德、估值約200億美元的公司計畫最早於2018年年內出讓10%的股份,募資131億元人民幣。這筆資金大部分將用於建造一家電池製造廠,讓甯德時代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製造商。

寧德時代已經是大眾汽車的電池供應商,並擁有芬蘭維美德汽車公司(Valmet Automotive Oy)22%的股份,該公司是戴姆勒集團旗下梅賽德斯-賓士的合約製造商。

為了推動電池產能的增長,中國企業在獲取鈷和鋰等必要原材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交易機構達頓大宗商品有限公司(Darton Commodities Ltd)的資料顯示,中國企業生產的精煉鈷約占全球產量的60%。

市值逾240億美元的洛陽欒川鉬業集團(China Molybdenum Co.)是僅次於嘉能可公司(Glencore Plc.)的全球第二大鈷礦企業。2016年收購剛果民主共和國儲量豐富的鈷礦Tenke Fungurume的控股權後,欒川鉬業成為電池金屬行業的主導力量。

嘉能可在2018年3月宣佈,該公司同意在未來三年內向中國電池材料供應商格林美(GEM Co.)出售三分之一的鈷產量。

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中國從不掩飾想擁有真正強大的汽車產業的雄心壯志,”香港諮詢公司鄧恩汽車有限公司(Dunne Automotive Ltd.)總裁邁克爾·鄧恩(Michael Dunne)說,“中國確實打算領導和統治電動汽車行業。”

中國政府將電動汽車視為在新興的動力總成技術領域佔據全球領先地位的最佳機會,此舉也會減少霧霾和對外國石油的依賴。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並在2015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近日舉行的北京車展將推出174款電動汽車,其中124款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車型。

西方企業因為改進了內燃機,近一個世紀以來主宰了汽車行業。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示,電動發動機可能會消除這種劣勢。

“新能源汽車可以幫助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領導者,”胡星斗說,“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現在可以從同樣的起點出發。”

現年54歲的李書福在這個領域表現出眾,他從前經營過照相館,帶著從父親那裡得到的2000塊錢開始了創業之路,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的統計,他現在的淨資產估計約為120億美元。

雖然中國品牌的乘用車賣到了東南亞和非洲各地,但是卻沒有銷往美國或歐洲市場。李書福在2006年底特律車展上率先承諾,他將在兩年內讓吉利的自由巡洋艦緊湊型轎車打開美國市場。

可這個承諾卻沒有實現,所以李書福想出了他認為更好的辦法:在比利時製造Lynk品牌的新款SUV 02車型。這款汽車將於2020年上半年在歐洲上市,接下來李書福計畫讓這款汽車進軍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

“這是下一步行動,”美國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 AutoNation首席執行官邁克·傑克遜(Mike Jackson)說,“這是個可行的舉措。”

撰文:彭博社 編輯:梁桐、齊宇琨 翻譯:任文科、孟潔冰

◆ ◆ ◆ ◆ ◆

點擊你感興趣的關鍵字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資訊!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