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那些年,他們始終不變的汗水和幸福

人們常說

現代生活節奏太快了

太多人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

邁著急匆匆的步伐

在流轉不停的時光隧道裡

變換著自己的

身份、眼光和方向

很少有人想像過這樣一種生活——

幾十年始終如一日平凡地勞動

幾十年如一日地

奮鬥、堅守、付出

圖片來自網路

他們的雙手

留下了勞動鐫刻的老繭

歲月一滴不落地記錄著他們的汗水

也絲毫不差地見證著他們的幸福

1

“我是他們的擺渡人”

重慶大足區響水灘水庫

是青坪村小的孩子們上學的“天塹”

卻不是他們人生的“天塹”

晨起薄霧、日落夕陽

這裡總能看見一條

小小的木船來回穿梭

從此

寬闊的河面不再危險

反而為水庫平添了朝氣和詩意

撐船的人叫李從書

從水庫那頭的李家壩子

到水庫這頭的陳家壩子

他一撐就撐了將近10年

風雨無阻

那些年

李從書因生活的點滴收穫而幸福

因見證著他人的欣欣向榮而快樂

他說,

“只要幹得動, 我願意一直幹下去!”

擺渡人

願你桃李芬芳

孩子們終能闖出令你欣慰的天地!

2

和汗水相伴的人生,

不需要解釋

李幼松

一個平凡的產業工人

他在寧夏大壩電廠

負責檢查輸煤設備運行情況

這一干

就是十多年

夏天

他要冒著近40攝氏度的室外高溫

守著1500米長的輸煤帶

巡檢各類設備

冬天

氣溫低到零下20攝氏度

但在巡檢一線的他

卻常常累得頭上冒汗

在車間

地下氣暖最高氣溫

甚至有160多度

稍不留神就會有生命危險

...

這些年

我們不知道他濕了多少次脊背

又有多少次

臉花得始終洗不乾淨

他的艱苦奮鬥

也終於換來了回報

他獲得了全國勞模的榮譽

事業的發展也正在蒸蒸日上

幼松幼松

幼年一棵松

永遠在紮根、永遠在奮鬥

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

看見自己每一天的成長

就是幸福

3

“你是我的眼, 我是你的手”

河北省井陘縣

有兩個與眾不同的人

命運讓賈海霞早早地

不能望見這個世界

和他同歲的賈文其

也因變故沒有了雙臂

生活中的致命一擊

沒有難倒他們兩個

相識便是他們的幸運

讓他們腰杆更加筆挺

2002年

為了增加一些收入

兩人商量決定承包村裡

50多畝的河灘植樹造林

就這樣,兩人

你以我為眼

我以你為手

這一干就是10多年

累計植樹上萬棵

如今河邊的50畝荒灘

已被賈海霞和賈文其“聯手”變成了綠洲

密林上是藍天

澄澈得就像兩位老人的心一樣

照片裡

他們互相看著彼此

守護著友誼和那片綠色

幸福就在他們的笑容裡

身體上的殘疾和生活上的貧苦

並非是對幸福生活的全部否定

4

“和大山搶孩子的未來”

無數個寂靜寒冷的長夜

一位老師仍在筆耕不輟

這裡的星星時常鋪滿天空

這裡的孩子時常在想像著

北京、上海...

那些廣闊的天地

他叫李永年

是青海東部山溝溝裡

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

他一個月代課工資2000元

要給大女兒1500元

他還有兩個在念小學的小女兒

在鄉村教書

已經讓他的生活捉襟見肘

但他仍堅持在這裡

和大山爭奪學生們的未來

在國歌聲中開啟每一天

一天上7節課

照顧孩子們吃中午飯

晚上批改作業

再準備第二天的課

20年來

這份在大山裡的作息時間表

始終沒有變過

他說

自己從不後悔

教書是他的命中註定

今天

看見一個個孩子走出大山

他感覺很幸福

孩子

即使不能像老師一樣把一生紮在這裡

也要記得做一個他那樣

堅韌、勇敢、博愛的人

5

天路·郵差·三十載

太行深處

有一條被當地人稱為

“太行天路”的崎嶇山路

壁立千仞、怪石嶙峋

其實都容易克服

最難忍受的

是一個人行走在大山深處的孤獨

他叫楊銀科

30年來

無論風霜雪雨

這個瘦小的身軀

背著沉重的郵包

始終在太行山

崎嶇的小路上艱難行走

從山頂到山腳

又從山腳到山頂

背爛了幾十個郵包

穿爛了不知道多少雙鞋

哪怕風雪再大

他都會及時地

將信件、包裹和報刊送到那個

期盼的眼神面前

鄉親們的信任

就是他的幸福

你是連接閉塞和廣闊的那道彩虹

更是這個村子裡

幾許牽掛的期望

6

“我在金陵做最後的修筆人”

南京許多高校

都曾出現過這樣一個修筆攤

迷你小錘、磨盤、刻刀、鋼筆尖

......

一個個老物件見證了

這座城市的筆尖時光

他是73歲的胡旭年

做修鋼筆這一行當

一干就是30多年

午後的春光很燦爛

青春的校園裡

胡師傅的流動修筆攤前

除了時刻陪伴著他的墨水香氣

還有一群活潑的年輕人

“我也許是南京

最後一個會修鋼筆的人了

我想建一個鋼筆醫院

在繁華喧鬧中

讓這門手藝堅持下來”

鬧中取靜的那份淡定

流傳手藝的那份光榮

就是老人的幸福

昔日的繁華需要有人去記得

工匠的精神總要有人來傳承

……

幸福在哪裡?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

它在艱苦的勞動裡

幸福

就在你晶瑩的汗水裡

就在雙手創造的美好生活中

圖片來自網路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那些年

他們或篳路藍縷

或孑然一身

有時甚至落魄潦倒

但心中的那份執念

就是從不熄滅的星火

築夢踏實

他們讓年輪鐫刻著付出

讓光陰流轉著奮鬥

在奮鬥的歲月裡

你流過多少汗水?

又收穫過怎樣的幸福?

留言區,一起聽聽你的故事!

作者:李永錫、徐祥達、李培玉

攝影:潘昱龍

監製:于衛亞、劉寶森

編輯:王朝、關開亮

2002年

為了增加一些收入

兩人商量決定承包村裡

50多畝的河灘植樹造林

就這樣,兩人

你以我為眼

我以你為手

這一干就是10多年

累計植樹上萬棵

如今河邊的50畝荒灘

已被賈海霞和賈文其“聯手”變成了綠洲

密林上是藍天

澄澈得就像兩位老人的心一樣

照片裡

他們互相看著彼此

守護著友誼和那片綠色

幸福就在他們的笑容裡

身體上的殘疾和生活上的貧苦

並非是對幸福生活的全部否定

4

“和大山搶孩子的未來”

無數個寂靜寒冷的長夜

一位老師仍在筆耕不輟

這裡的星星時常鋪滿天空

這裡的孩子時常在想像著

北京、上海...

那些廣闊的天地

他叫李永年

是青海東部山溝溝裡

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

他一個月代課工資2000元

要給大女兒1500元

他還有兩個在念小學的小女兒

在鄉村教書

已經讓他的生活捉襟見肘

但他仍堅持在這裡

和大山爭奪學生們的未來

在國歌聲中開啟每一天

一天上7節課

照顧孩子們吃中午飯

晚上批改作業

再準備第二天的課

20年來

這份在大山裡的作息時間表

始終沒有變過

他說

自己從不後悔

教書是他的命中註定

今天

看見一個個孩子走出大山

他感覺很幸福

孩子

即使不能像老師一樣把一生紮在這裡

也要記得做一個他那樣

堅韌、勇敢、博愛的人

5

天路·郵差·三十載

太行深處

有一條被當地人稱為

“太行天路”的崎嶇山路

壁立千仞、怪石嶙峋

其實都容易克服

最難忍受的

是一個人行走在大山深處的孤獨

他叫楊銀科

30年來

無論風霜雪雨

這個瘦小的身軀

背著沉重的郵包

始終在太行山

崎嶇的小路上艱難行走

從山頂到山腳

又從山腳到山頂

背爛了幾十個郵包

穿爛了不知道多少雙鞋

哪怕風雪再大

他都會及時地

將信件、包裹和報刊送到那個

期盼的眼神面前

鄉親們的信任

就是他的幸福

你是連接閉塞和廣闊的那道彩虹

更是這個村子裡

幾許牽掛的期望

6

“我在金陵做最後的修筆人”

南京許多高校

都曾出現過這樣一個修筆攤

迷你小錘、磨盤、刻刀、鋼筆尖

......

一個個老物件見證了

這座城市的筆尖時光

他是73歲的胡旭年

做修鋼筆這一行當

一干就是30多年

午後的春光很燦爛

青春的校園裡

胡師傅的流動修筆攤前

除了時刻陪伴著他的墨水香氣

還有一群活潑的年輕人

“我也許是南京

最後一個會修鋼筆的人了

我想建一個鋼筆醫院

在繁華喧鬧中

讓這門手藝堅持下來”

鬧中取靜的那份淡定

流傳手藝的那份光榮

就是老人的幸福

昔日的繁華需要有人去記得

工匠的精神總要有人來傳承

……

幸福在哪裡?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

它在艱苦的勞動裡

幸福

就在你晶瑩的汗水裡

就在雙手創造的美好生活中

圖片來自網路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那些年

他們或篳路藍縷

或孑然一身

有時甚至落魄潦倒

但心中的那份執念

就是從不熄滅的星火

築夢踏實

他們讓年輪鐫刻著付出

讓光陰流轉著奮鬥

在奮鬥的歲月裡

你流過多少汗水?

又收穫過怎樣的幸福?

留言區,一起聽聽你的故事!

作者:李永錫、徐祥達、李培玉

攝影:潘昱龍

監製:于衛亞、劉寶森

編輯:王朝、關開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