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扶貧車間”建在家門口

日前, 記者來到霍山縣與兒街鎮真龍地村“扶貧車間”。 在這由原張士沖小學教學樓改造成的服裝加工車間裡, 一排排縫紉機發出“噠噠”的聲響, 20多名村民分散在各自工位上熟練地操作縫紉機加工服裝, 忙碌不停、笑聲不斷。

真龍地村老家院組的貧困戶高娟在自己的工位上安靜地操作著縫紉機, 一塊塊服裝面料從針線下穿梭而過, 因為操作格外嫺熟, 很快一件件半成品整整齊齊碼放在她身邊的筐子裡。 “沒想到回到家鄉也能幹老本行賺錢, 這真得感謝政府在村裡建的這個扶貧車間。 ”高娟說,

從年輕時起, 就開始做“針線活”, 之前她一直在江浙一帶服裝廠務工。 今年初婆婆去世後, 因高位截癱的公公和年僅12歲的兒子上學需要照顧, 她只好收拾行囊返鄉, “回來後一直愁著沒工作沒收入, 看到村裡發的‘扶貧車間’招工啟示我便立即報了名。 現在我一個月至少能掙2500塊錢, 對我們家來說, 就是增加了一份脫貧的希望。 ”

為了幫助更多貧困戶就近就業, 實現“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近年來, 真龍地村兩委與駐村扶貧工作隊積極引導當地能人大戶返鄉創業。 今年, 在得知該村大擺組孫玉祥、青年庵組徐文清、徐家院組徐文飛3位能人有返鄉創業意願後, 村裡主動與他們對接, 將閒置的原張士沖小學教學樓租賃給他們開辦了服飾加工廠。

同時, 駐村扶貧工作隊把村裡貧困戶逐一梳理, 對適合進廠上班的貧困戶逐一進行宣傳。 截至目前, 該廠通過開闢“扶貧車間”共為村裡的貧困戶提供車間工、保潔、雜工等就業崗位20餘個, 走上崗位的貧困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真龍地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羅偉告訴記者, 雖然只是村裡的扶貧車間, 但是提供的待遇並不差, 除了為上班的貧困戶提供免費中餐外, 廠裡還安排車輛免費幫助在車間務工的貧困戶早晚接送上學的孩子。 “這解決他們既要顧著上班, 又要照顧孩子的問題, 正因為如此, 有村民說, 是‘扶貧車間’幫助留守兒童留住了媽媽。 ”

據羅偉介紹, 下一步真龍地村扶貧工作隊還將進一步壯大“扶貧車間”規模,

讓“扶貧車間”為貧困戶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同時, 村裡還想把“扶貧車間”延伸到田間地頭, 通過引入白芨種植專案, 實行“公司+農戶”模式, 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和發展平臺, 帶動更多貧困戶走上穩定的脫貧致富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