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以色列或成中國晶片技術突破口

此舉將中興幾乎逼到了懸崖邊緣, 中興的手機晶片、基帶晶片、存儲晶片、光學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來自于美國的高通、博通、相思、英特爾、新飛通等科技巨頭, 短期內很難找到性能相當的替代品, 甚至根本無法替代。 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公司之一, 但對美國晶片技術的依賴性強, 要想實現國產化替代, 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中興事件折射出國內通信行業存在嚴重的“缺芯”問題。

中國的晶片市場需求占全球50%以上, 部分晶片占70%~80%, 而90%依賴於進口, 國產晶片只能自供8%左右。 僅在2016年, 中國進口晶片總金額接近1.5萬億元人民幣,

比排在第二的原油進口金額高出近一倍。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說:“我們在晶片設計、製造等方面確實存在短板, 特別是製造環節相對較弱, 部分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沒完全掌握。 ”目前, 中國正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 而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AI晶片, 目前高端晶片仍然依賴進口, 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也將受制於人。 以中興通訊為例, 其高端晶片完全依賴進口, 中興所面臨的情況, 是中國電子通信行業需要面對的共同挑戰。

如何突破行業瓶頸, 從晶片大國轉為晶片強國?一直是令中國政府及行業人士棘手的問題。 中國曾做過一些自主創新的嘗試, 但並未獲得成效, 比如曾轟動一時的“漢芯”後被證實為重大科研造假,

另一個國產晶片“龍芯”也在技術及市場方面進展緩慢, 高端晶片研製需要長期的技術及人才積累, 短期內自主創新面臨巨大挑戰。

與其閉門造車, 不如引進先進技術及研發團隊共同開發高端晶片。 以色列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先國家, 而且也是全球僅有的對中國沒有重大限制的晶片強國, 中國不妨師“以”長技, 以色列或將成為中國晶片技術及人才的重要來源。

以色列半導體行業概況

以色列的半導體行業一直領先於世界, 擁有眾多世界首創技術, 如第一台手機, 第一個人電腦處理器, 第一個英特爾奔騰處理器, 摩托羅拉的基帶晶片、德州儀器的藍牙晶片、Sandisk的快閃記憶體技術、微型衛星的通信晶片,

都是在以色列研發的。

幾乎所有全球領先的晶片企業, 在以色列都建有研發中心。 蘋果、博通、高通、三星、華為、德州儀器、LG、日立、Marvell、KLA-Tencor等大型企業, 都在以色列開展研發活動。

1974年, 英特爾在其以色列員工的說服下, 在以色列設立了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 截至目前在以色列擁有4個研發中心, 直接雇傭上萬名員工, 其中60%是研發人員, 從事高端晶片研發。 1979年,

世界第一台基於微軟作業系統的IBM個人電腦的8088處理器在以色列研發成功, 此後奔騰、賽揚、酷睿、SNB、Ivy Bridge等主要CPU都是在以色列研發的, 英特爾以色列分公司每年出口額接近40億美元。 英特爾累計在以色列投資超過260億美元, 包括其去年對位於耶路撒冷的輔助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153億美元的並購,

投資的以色列公司數量超過70家。 英特爾未來每年還將在以色列投資超過10億美元。

以色列目前擁有超過150個晶片設計研發公司, 晶片研發工程師超過30000人, 每年創造的出口額占以色列總出口額超過22%, 因此長期以來以色列的出口統計額將晶片出口單列在外統計。

在多家通信高科技上市公司擔任過CEO及董事的Catalyst基金管理合夥人Yair Shamir告訴筆者, 半導體行業競爭非常殘酷, 而以色列人能快速研發出新產品, 這是為何許多以色列晶片設計公司容易被國際半導體巨頭收購的重要原因。 許多以色列公司被收購後其產品及品牌被迅速淘汰, 而只保留了研發人員。 而以色列企業家將其大量退出所得又投資在了高科技行業,

以色列仍有很多優質的半導體投資機會。

圖為本文作者彭湘墨(左)和Yair Shamir。

各大國際晶片巨頭紛紛逐鹿以色列

1964年, 摩托羅拉在以色列設立首個半導體研發中心, 標誌著以色列半導體行業的起步。 摩托羅拉以色列團隊研發了世界首台行動電話, 此後摩托羅拉在以色列的研發中心主要從事通信晶片及其軟體的開發,此外,摩托羅拉在以色列也有多筆風險投資,曾在一年半時間裡投資了8家以色列企業。

蘋果手機最新一代的處理器正在其位於號稱以色列矽谷的荷茲利亞市的研發中心開發,該中心雇有研發人員上千人,蘋果收購了數家以色列公司,包括三維感知晶片技術公司PrimeSense,該公司是微軟X-box產品的重要技術提供方。蘋果硬體技術高級副總Johny Srouji前不久接受採訪時坦言:蘋果離不開以色列。

英國半導體公司ARM在2015年以9000萬美元收購了以色列晶片安全公司Sansa,主要應用在物聯網領域。亞馬遜2015年收購了一家以色列晶片設計公司,目前已深入晶片研發領域,正在研發AI晶片。

博通公司由美籍猶太人亨瑞·撒母耳創立。博通在以色列不但建有研發中心,且已進行了多項投資及並購。高通近幾年投資了多個以色列晶片公司,光是並購就超過3起。三星公司早在2007年就在以色列並購了一個晶片設計企業,2017年通過其子公司哈曼在以色列設立了基於晶片技術的汽車網路安全中心,同時在以色列建立了AI研發中心,並在以色列通信相關企業有多筆投資。德州儀器曾在1999年連續收購了3家以色列晶片相關企業,後又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及其以色列研發分支機搆,目前仍在以色列進行晶片及相關技術研發。

除了以上晶片設計公司,許多周邊設備供應商也在以色列設有研發機構,包括Applied Materials、庫力索法等公司。另外還有眾多以色列本土半導體企業也不容小覷,如Mellanox、Altair、Orbotech(即將被KLA-Tencor收購)、Tower(正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在世界半導體行業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他更多規模較小但作為許多科技巨頭的晶片供應商的企業,更是不勝枚舉。

以色列晶片研發行業的優勢

以色列晶片研發企業的優勢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快速的交付能力。產品設計及生產的及時交付對於半導體行業至關重要,以色列研發團隊擁有快速的研發能力,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內為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客戶及時交付設計及產品,以色列的快速交付能力得益於以色列人的全球視野及軍隊培育出來的快速回應能力。

二是尖端的研發實力。以色列工程師的開放視野及創新思維對克服晶片研發過程中的特殊挑戰很有幫助,特別是在應對低功耗、高頻率及小體積等方面的挑戰。例如英特爾在以色列的工程師研發的晶片能滿足未來5~10年通信行業的升級需求,以色列工程師還研發了全球最小的納米書籍——納米聖經,最小的納米電線——比微晶片中的電線細三倍。

三是豐富的經驗。許多以色列工程師在多個領域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如無線通訊、資料加密、高速傳輸及國土安全等領域,這些知識都源自於軍隊的服役經驗。由於小小的以色列聚集了全球各大頂尖科技公司的研發中心,經歷不同公司的以色列工程師對行業的世界領先技術有著更深的認識。

四是資本的支援。以色列晶片行業以其國際領先的表現,吸引了來自以色列本土及海外資本的青睞,以色列科技行業吸引的風險投資有近13%投在了晶片行業,不少以色列投資者出身于晶片行業,對該行業非常精通。

筆者曾請U盤發明人、以色列半導體行業領軍人物Dov Moran用三個詞來概括以色列半導體行業的優勢,他連續用了三個“企業家精神”!的確,以色列高科技行業的企業家精神是顯而易見的,創辦多個高科技公司的他目前正從事高科技投資。

以色列或是中國晶片行業的突破口

中國長期以來受《瓦森納協定》的制約,難以獲得真正的海外高精尖技術。《瓦森納協定》的33個締約國均對華進行包括半導體及設備在內的技術出口進行限制。以色列不是《瓦森納協定》締約國,不受該協議約束。Orbotech的企業戰略業務主管Ilan Ofer告訴筆者,以色列目前是世界上僅有的少數對中國沒有主要限制的國家,而且以色列的晶片設計公司到處都是。

雖然以色列曾因美國反對放棄對華預警機的軍售,但半導體行業不屬於軍工行業,以色列政府也沒有這方面針對中國的技術限制,而且以色列晶片企業都將目光瞄準了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對以色列企業而言,與中國企業合作是戰略性的。不過,兩國在商業文化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加上語言障礙,以色列企業對中國市場也是又愛又恨。對於一些真正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若做好長期打算,選擇正確的以色列合作夥伴,勢必產生極大的價值。

中國企業來以色列投資晶片研發應該避免兩個誤區:首先,直接來以色列建研發中心的行為是中國企業需要避免的。因為作為中國企業,在以色列很難吸引到最頂尖人才加入,加上對本土環境及團隊的管理能力的欠缺,除非有非常強的當地戰略合作夥伴才能成功;其次,在以色列的並購需要採取較為低調的漸進式投資方案,可以先投資入股,然後再逐步實現收購。因為美國是以色列最好的盟友,美國政府可能會通過向以色列政府施壓加以阻攔。此外收購後不一定要急於進行技術轉移,技術可以留在以色列,保持充分的使用權及知情權即可。

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合作包括投資、並購、技術授權及商業合作四種模式,要想獲得真正的核心技術及研發實力,並購毫無疑問是唯一的途徑。以色列企業相對規模較小,並購額也不大,收購後可以作為在以色列的長期研發中心。一旦擁有強大的以色列研發團隊,將可以極大提升我們的國內技術實力,從而逐步擺脫對歐美日韓半導體行業的依賴。

(作者現居以色列荷茲利亞市,為雅法庫克曼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2013年以來一直從事以色列科技行業的投資顧問業務,即將畢業於以色列著名私立大學IDC的GlobalMBA。Dov Moran, 徐沁榕,Ilan Ofer, Shlomo Gradman,雅法資本、以色列經濟部對本文亦有貢獻)

此後摩托羅拉在以色列的研發中心主要從事通信晶片及其軟體的開發,此外,摩托羅拉在以色列也有多筆風險投資,曾在一年半時間裡投資了8家以色列企業。

蘋果手機最新一代的處理器正在其位於號稱以色列矽谷的荷茲利亞市的研發中心開發,該中心雇有研發人員上千人,蘋果收購了數家以色列公司,包括三維感知晶片技術公司PrimeSense,該公司是微軟X-box產品的重要技術提供方。蘋果硬體技術高級副總Johny Srouji前不久接受採訪時坦言:蘋果離不開以色列。

英國半導體公司ARM在2015年以9000萬美元收購了以色列晶片安全公司Sansa,主要應用在物聯網領域。亞馬遜2015年收購了一家以色列晶片設計公司,目前已深入晶片研發領域,正在研發AI晶片。

博通公司由美籍猶太人亨瑞·撒母耳創立。博通在以色列不但建有研發中心,且已進行了多項投資及並購。高通近幾年投資了多個以色列晶片公司,光是並購就超過3起。三星公司早在2007年就在以色列並購了一個晶片設計企業,2017年通過其子公司哈曼在以色列設立了基於晶片技術的汽車網路安全中心,同時在以色列建立了AI研發中心,並在以色列通信相關企業有多筆投資。德州儀器曾在1999年連續收購了3家以色列晶片相關企業,後又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及其以色列研發分支機搆,目前仍在以色列進行晶片及相關技術研發。

除了以上晶片設計公司,許多周邊設備供應商也在以色列設有研發機構,包括Applied Materials、庫力索法等公司。另外還有眾多以色列本土半導體企業也不容小覷,如Mellanox、Altair、Orbotech(即將被KLA-Tencor收購)、Tower(正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在世界半導體行業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他更多規模較小但作為許多科技巨頭的晶片供應商的企業,更是不勝枚舉。

以色列晶片研發行業的優勢

以色列晶片研發企業的優勢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快速的交付能力。產品設計及生產的及時交付對於半導體行業至關重要,以色列研發團隊擁有快速的研發能力,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內為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客戶及時交付設計及產品,以色列的快速交付能力得益於以色列人的全球視野及軍隊培育出來的快速回應能力。

二是尖端的研發實力。以色列工程師的開放視野及創新思維對克服晶片研發過程中的特殊挑戰很有幫助,特別是在應對低功耗、高頻率及小體積等方面的挑戰。例如英特爾在以色列的工程師研發的晶片能滿足未來5~10年通信行業的升級需求,以色列工程師還研發了全球最小的納米書籍——納米聖經,最小的納米電線——比微晶片中的電線細三倍。

三是豐富的經驗。許多以色列工程師在多個領域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如無線通訊、資料加密、高速傳輸及國土安全等領域,這些知識都源自於軍隊的服役經驗。由於小小的以色列聚集了全球各大頂尖科技公司的研發中心,經歷不同公司的以色列工程師對行業的世界領先技術有著更深的認識。

四是資本的支援。以色列晶片行業以其國際領先的表現,吸引了來自以色列本土及海外資本的青睞,以色列科技行業吸引的風險投資有近13%投在了晶片行業,不少以色列投資者出身于晶片行業,對該行業非常精通。

筆者曾請U盤發明人、以色列半導體行業領軍人物Dov Moran用三個詞來概括以色列半導體行業的優勢,他連續用了三個“企業家精神”!的確,以色列高科技行業的企業家精神是顯而易見的,創辦多個高科技公司的他目前正從事高科技投資。

以色列或是中國晶片行業的突破口

中國長期以來受《瓦森納協定》的制約,難以獲得真正的海外高精尖技術。《瓦森納協定》的33個締約國均對華進行包括半導體及設備在內的技術出口進行限制。以色列不是《瓦森納協定》締約國,不受該協議約束。Orbotech的企業戰略業務主管Ilan Ofer告訴筆者,以色列目前是世界上僅有的少數對中國沒有主要限制的國家,而且以色列的晶片設計公司到處都是。

雖然以色列曾因美國反對放棄對華預警機的軍售,但半導體行業不屬於軍工行業,以色列政府也沒有這方面針對中國的技術限制,而且以色列晶片企業都將目光瞄準了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對以色列企業而言,與中國企業合作是戰略性的。不過,兩國在商業文化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加上語言障礙,以色列企業對中國市場也是又愛又恨。對於一些真正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若做好長期打算,選擇正確的以色列合作夥伴,勢必產生極大的價值。

中國企業來以色列投資晶片研發應該避免兩個誤區:首先,直接來以色列建研發中心的行為是中國企業需要避免的。因為作為中國企業,在以色列很難吸引到最頂尖人才加入,加上對本土環境及團隊的管理能力的欠缺,除非有非常強的當地戰略合作夥伴才能成功;其次,在以色列的並購需要採取較為低調的漸進式投資方案,可以先投資入股,然後再逐步實現收購。因為美國是以色列最好的盟友,美國政府可能會通過向以色列政府施壓加以阻攔。此外收購後不一定要急於進行技術轉移,技術可以留在以色列,保持充分的使用權及知情權即可。

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合作包括投資、並購、技術授權及商業合作四種模式,要想獲得真正的核心技術及研發實力,並購毫無疑問是唯一的途徑。以色列企業相對規模較小,並購額也不大,收購後可以作為在以色列的長期研發中心。一旦擁有強大的以色列研發團隊,將可以極大提升我們的國內技術實力,從而逐步擺脫對歐美日韓半導體行業的依賴。

(作者現居以色列荷茲利亞市,為雅法庫克曼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2013年以來一直從事以色列科技行業的投資顧問業務,即將畢業於以色列著名私立大學IDC的GlobalMBA。Dov Moran, 徐沁榕,Ilan Ofer, Shlomo Gradman,雅法資本、以色列經濟部對本文亦有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