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曾國藩為官清廉,卻又不受排擠,原因很簡單

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官應為曾國藩, 從商應為胡雪岩”, 曾國藩在其為官生涯之中, 既是清官, 同樣也是紅人。

那麼, 清官曾國藩在朝廷中是如何做到不受排擠的呢?其實理由很簡單。

對於曾國藩而言, 其為官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便是“不讓別人難堪, 不傷自己大雅。 自己喜歡美名, 別人也喜歡, 自己清廉, 但不能以此要求別人。

曾國藩擔任安慶的兩廣總督時, 當地的官員想要巴結他,

於是便替曾國藩事先置辦好傢俱, 被褥, 細軟。 當時曾國藩對於此事的反應不是將其全部收下, 也不是全部退回, 而是誇獎地方官員做事細心, 同時同意收下其中的草席。

曾國藩如此為之, 給了雙方彼此一個臺階下, 不會令對方過於尷尬, 說自己吃了閉門羹, 落得個古板的下場對於自身則是無傷大雅。

作為曾國藩的手下, 鮑超在其生日時送給曾國藩16大包禮物, 其中包括大量的金銀與珠寶在眾多的的物件之中, 曾國藩只留下其中一頂帽子, 其他的禮物則全部歸還。 而且, 為官者有如此財富也算是令人猜忌, 但是曾國藩並沒有詢問其來源, 而是欣然接受。

洋務運動期間, 曾國藩將世人公認的美差採購機器給了自己的幕僚容閎。 對於當時的人而言, 只要碰上了公款便是美事。 曾國藩自然知曉, 並且在容閎回國之前寫信告訴兒子, 假設容閎來送禮的話, 一定要收下, 但是不要收得太多, 二十兩就足夠了。

從歷史記載來看, 曾國藩的家境是極其貧窮的, 並且此人晚上不會吃肉, 對於餐具之類的毫無要求, 衣服破爛, 身邊只有兩個老媽子。 但是, 當其離職安慶需帶兩萬兩籠絡京城官員時, 其小金庫中共有三萬兩。

按理說, 曾國藩全部都能夠帶走, 但是其只帶走兩萬, 並將其剩下的一萬兩散給窮人, 並且特意囑咐兒子要悄悄的散,

當時曾國藩對於此的解釋便是自己不願意當清官。 對於曾國藩本人而言, 其不在意錢財, 而是在意名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