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古代,翻譯是個高危職業

對於“誰是世界上第一個翻譯”這種問題目前並沒有相關文獻和史料能夠確切回答, 但是, 只要對目前公開的部分資料加以分析, 一個籠統的結論並不難得出:最早的翻譯家, 也許是巫師, 或說是神婆。

在最早的原始部落, 巫師這個職業, 出現時間遠早于翻譯。 即使出現了翻譯, 那麼最適合擔當此職的人, 還是巫師。 巫師的翻譯對象, 通常是“神諭”。 當然不能指望天上的神和山野草民使用同一種語言, 所以就靠巫師把神說的話翻譯出來, 說給周圍的人聽。 雖然這聽起來很不靠譜, 但當時的人是相信的,

最早的巫師也是祭司, 負責傳達神旨和預測吉凶。 有時, 他們也負責做幽靈的客服工作。

希臘有一個地方叫德爾斐,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了世界遺產, 那裡是古希臘祭祀太陽神阿波羅的地方。 各地國王或將軍若有了什麼迷惑, 就可以跋山涉水到那裡找到女祭司。 她們通常會坐在一個三腳架上, 聆聽阿波羅的神言, 並將指示從自己的口中傳達下來。

語言和語言如何第一次親密接觸

古代不同的部落需要交流, 第一步只能直譯。 當然, 這裡的交流未必存著什麼文化交融共同進步的念頭, 最有可能是因為戰爭。

最初步的翻譯是口譯。 有文字以後, 雙方都用它來記錄發音以及這個詞表達的意義。

首先要弄清的是指示性語言,

舉個例子:一個隻會說英文的英國人遇到一個隻會說中文的中國人, 初譯開始了。 英國人要指著對方, 說you;指著自己, 說me;指著蘋果, 說apple;指著樹, 說tree……這是最直接的方法。

這樣的指示性語言一點點堆砌, 加上熟悉了對方的表述方式, 就可以進行最基本的交流。

後來, 再從判斷句衍生出各種各樣解釋, 從而構成更加複雜的內容。

當然, 從第二步到第三步, 遠比從第一步到第二步來得艱難, 所以需要越來越多做這樣工作的人。 不同母語的人交流得多了, 加上對彼此文化背景愈加瞭解, 翻譯這項事業終於從採集文明進入到了農耕文明, 不僅出現了正規的詞典, 還有專業的翻譯官大人。

做翻譯,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古代, 翻譯官們存在著很嚴重的語言能力欠缺問題,

外語能力過四級的鳳毛麟角。

我國有文獻記載的翻譯活動, 可以追溯到周公居攝六年, 大概是西元前1000多年。

周文王、周武王死後, 成王年少, 由周公攝理朝政。 交趾(今越南北部)南面有一個越裳國, 為了表示友好, 派出了三位翻譯官向周公獻珍禽白雉。

如此大禮, 跟尊重我天朝上國倒沒有太大關係。 因為路太遠了, 沒有人既懂漢語又懂越裳國的語言, 所以要先派一個翻譯官將越裳國語言翻譯成其他的語言, 反反復複輾轉, 才能譯成漢語。

據《尚書》大傳記載:“周成王時, 越裳氏重九譯而貢白雉。 ”三個心累的翻譯官輾轉了九次, 經歷了一個類似“越裳語-廣東話-湖南話-湖北話-河南話……周朝官話”的過程,

才翻譯成功。

此外, 在古代, 胡亂翻譯則是一件很可能要命的事。 早在漢代的法律中, 就有對翻譯人員的處罰條文。 《張家山漢墓竹簡》為研究西漢前期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最原始的資料。 其中有載, 漢簡《具律》規定:“譯訊人為非(詐)偽, 以出入罪人, 死罪, 黥為城旦舂;它各以其所出入罪反罪之。 ”

若翻譯者亂翻譯, 導致對他人的定罪量刑有出入, 如果他人因此被錯判死罪, 那麼翻譯者則會相應地被處以黥城旦的刑罰, 這是最重的一種勞役刑。 如他人被判其他罪的, 就要實行反坐。

由此可見, 翻譯這個如今還算體面的工作, 在過去還真是一個高危職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