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人斷案故事:退職捕役施妙計,智破賊喊捉賊案

《拍案驚異》為清代佚名所著, 作者生平事蹟不詳, 該書記載了一些奇異傳聞故事。

《拍案驚異》記載了這樣一則案例:

嘉慶年間,有一個漳州府知府某人到職上任以後,城裡連續發生盜竊案件, 豪門富戶家的珍貴珠寶、贄重器物被偷竊的特別多。

某知府規定期限,嚴厲督促捕役破案,用殘酷的刑罰責備他們,勒令到期擒拿竊賊,這樣紛亂了一個多月,也沒抓到一個盜賊,而且大案一天天增多。

有一位著名的捕役已經六十多歲,退職很久了,他的外甥現在正充當捕役頭子,被責打得都快死了。 這位名捕的妹妹向名捕悲傷地乞求,求他幫助出把力,那位名捕暗中偵緝、搜尋了好幾天,一點線索也沒找到,就估量一定是個外地來的大盜。

有一天他偶然經過知府衙門,見捕役們連續走進府衙,隨後就聽到他們悽慘呼號的聲音, 名捕借這個機會進去觀察,很久才出來,向衙門裡的人詢問:這位新上任的大老爺是從什麼地方升任到這裡的。 說他是山東人,由一個監生捐納為知府,才得到這個職務的。

名捕秘密告訴他的外甥說:“盜賊已經找到了,但是千萬不能說出去。 ”他就在知府衙門後花園外牆缺口的地方,攀上大樹等候著那盜賊。 二更鼓響過,一個穿一身黑衣服的人,從裡邊飛越出來,四更鼓後又飛越進去。 第二天城裡又有個富戶人家被偷了。 名捕擅長用彈弓射人,他一夜一夜地等候著盜賦。 幾天以後,又看見他飛越出來,名捕就用彈弓打他,正打中他左額頭,那盜賊只好返身又飛越回去。 第二天城裡就沒有發生盜竊案件,然而知府衙門哄動傳說太守病了,半個月以後知府病體痊癒,出來到府衙進香,名捕從旁邊觀察,看見他兩邊太陽穴處,各貼一塊銅錢大的膏藥,知道他那兒受傷,貼膏藥是用來掩人耳目的。

名捕就把他的同夥都召集來,秘密地把彈弓擊中太守的事告訴他們,挑選了四名武術藝技最精的夥伴,潛伏在附近。

一天夜裡,又看見那傢伙飛越出來,名捕帶領他的同夥,隱蔽著進入府衙搜撿某知府的箱子,原來他偷盜的贓物都在那裡。

於是把贓物內的珠花、金釧等物,各拿了一半,先躲避出來。 第二天城裡又報告說發生了盜竊案件,然而知府衙門被偷的事,卻絕對沒有傳揚出來。

名捕所拿的各樣東西,跟失主承認被偷的東西,都與失主在失物單據上所上報的相符。 名捕於是進見省按察使大人,秘密稟報了這些情況,最初按察使也沒有好辦法處理這個案子。

不久,按察使兼掌布政使職權,表示要把他調來省裡,就讓看門人傳出意旨,說將要發公文調他到首府任職;那個某知府由於在本城偷盜的東西已經很多,想要離開這個地方,就很有興致地向那位省府看門人討教調動的辦法。

看門人乘機說:“按察使大人近來要嫁女兒,你如果送上十幾件首飾,事由就一定會成功。 ”

某知府極力表示願意送這份厚禮。 看門人又說:“恐怕你送的首飾式樣不合上司心意,不如把金銀珠寶交給我,我替你找工匠加工製作,沒有不合式樣的。 ”

某知府就拿出一匣子金銀珠寶,交給看門人。於是就提取名捕所呈某知府的原來贓物進行核對,沒有不相吻合的。隨即又把此事告知總督,就乘某知府稟告謁見的時機,當場把他擒拿住。

總督會同有關司道官員,坐在大堂上審問他,捕役、失主以及原有贓物都在堂上,某知府只得低著頭無話可說,於是依法給予了懲處。

某知府就拿出一匣子金銀珠寶,交給看門人。於是就提取名捕所呈某知府的原來贓物進行核對,沒有不相吻合的。隨即又把此事告知總督,就乘某知府稟告謁見的時機,當場把他擒拿住。

總督會同有關司道官員,坐在大堂上審問他,捕役、失主以及原有贓物都在堂上,某知府只得低著頭無話可說,於是依法給予了懲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