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藥白術的妙用,補脾氣,最生津液,而止燥渴養胃氣!

白術

【本經】術。 味苦溫。 主風寒濕痹死肌, 痙疸, 止汗, 除熱, 消食, 作煎餌。 久服輕身延年, 不饑。 一名山薊, 生山谷。

味甘、微苦, 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 補中燥濕, 止渴生津, 最益脾精, 大養胃氣, 降濁陰而進飲食, 善止嘔吐, 升清陽而消水穀, 能醫泄利。

《金匱》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 甘草二兩, 大棗六枚, 生薑兩半, 附子一枚, 白術一兩。 治風濕相摶, 身體疼煩, 大便堅, 小便自利者。 以汗出遇風, 表閉汗回, 流溢經絡關節, 營衛鬱阻, 是以疼煩。 若小便不利, 此應桂枝加附子, 暖水達木, 以通水道。 今大便堅, 小便自利, 則濕兼在表而不在裡。

而水道過通, 恐亡津液, 故去桂枝之疏泄, 加白術以補津液也。

越婢加術湯,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白術四兩。 治裡水, 一身面目黃腫, 小便自利而渴者。 以皮毛外閉, 濕氣在經, 不得泄路, 鬱而生熱, 濕熱淫蒸, 是以一身面目黃腫。 若小便不利, 此應表裡滲瀉, 以驅濕熱。 今小便自利而渴, 則濕兼在表, 而不但在裡。 便利亡津, 是以發渴。 甘草、薑、棗, 補土和中, 麻、膏, 瀉經絡之濕熱, 白術補臟腑之津液也。

麻黃加術湯, 麻黃三兩, 桂枝二兩, 甘草一兩, 杏仁七十枚, 白術四兩。 治濕家身煩疼者。 以濕鬱經絡, 皮毛不泄, 故身煩疼。 麻黃湯泄皮毛以驅濕, 恐汗去而津亡, 故加白術, 以益津也。 此即裡水之證, 小便不利者也。

理中丸,

方在人參。 治霍亂吐利。 若臍下築者, 腎氣動也, 去術, 加桂四兩, 去術之滯, 加桂枝益肝陽而伐腎陰也。 吐多者, 去術, 加生薑三兩, 去術之壅, 加生薑降逆而止嘔吐也。 腹滿者, 去術, 加附子一枚, 去術之閉, 加附子開瘀濁而消脹滿也。 下多者, 仍用術, 以其固脫陷而止泄也。 渴欲得水者, 加術足前成四兩半, 以其生津液而去濕也。

白術散, 白術、蜀椒、川芎、牡蠣等分。 妊娠養胎。 以胎妊之病, 水寒土濕, 木氣鬱結, 而克脾土, 則脾困不能養胎。 白術補土燥濕, 蜀椒暖水斂火, 芎?疏乙木之鬱, 牡蠣消肝氣之結也。

脾乙太陰而抱陽氣, 故溫升而化木火, 胃以陽明而含陰精, 故清降而生金水。 胃降則空虛而善容, 是以食下而不嘔, 脾升則磨蕩而善腐, 是以穀消而不利。

五行之性, 火燥而水濕, 太陰脾土, 升自水分, 因從水分而化濕, 陽明胃土, 降於火位, 因從火位而化燥。 太陰之濕濟陽明之燥, 陽明之燥濟太陰之濕, 燥濕調和, 中氣輪旋, 是以胃納脾消, 吐利不作。

但太陰脾土以濕土司令, 陽明胃從燥金化氣。 辛金己土, 俱屬太陰, 而辛金不如己土之濕, 庚金戊土, 俱屬陽明, 而戊土不如庚金之燥, 緣化於人, 不敵主令於己者之旺也。 人之衰也, 火日虧而水日盛, 燥日消而濕日長, 濕則中氣凝鬱, 樞軸不運, 升降反作, 脾陷胃逆。 脾陷則乙木不達, 下克己土, 水穀不消而為泄, 胃逆則甲木失歸, 上克戊土, 飲食不納而為嘔。 白術補土燥濕, 土燥而升降如前, 是以吐泄兼醫。

理中湯, 方在人參。 用之以治痞滿嘔泄, 蓋與姜、甘、人參溫補中氣,

轉其升降之軸, 自複清濁之位也。 其性守而不走, 故於補虛故固脫, 獨擅其長, 而于疏通宣導, 則未能焉。 若臍動腹滿諸證, 非姜、桂、附子, 不能勝任矣。

凡去濕之品, 每傷於燥。 白術氣味濃郁, 汁漿淳厚, 既養胃氣, 亦補脾氣, 最生津液, 而止燥渴。 仲景用之于桂枝、麻黃之內, 汗去而津液不傷, 至妙之法也。

蓋濕淫之病, 善傷津液。 以土燥金清, 則肺氣降灑, 而化雨露。 其露氣之氤氳而遊溢者, 浸潤滑澤, 是謂之津。 津液滲灌, 臟腑沾濡, 是以不渴。 濕則氣滯津凝, 淫生痰涎, 臟腑失滋, 每生燥渴。 津液無多, 而再經汗泄, 濕愈而燥傷矣。 加白術去濕而養津, 此除濕發汗之金繩也。

水火之交, 其權在土。 水化而為木火, 由己土之左旋, 火化而為金水,

緣戊土之右轉, 土者, 水火之中氣也。 中氣旺則戊土蟄封, 陰降而抱陽, 九地之下, 常煦然而如春, 己土升發, 陽升而含陰, 九天之上, 常凜然而如秋。 中氣衰則戊土逆升, 失其封蟄之職, 火飛而病上熱, 己土順陷, 乖其發達之政, 水沉而病下寒, 是以火熱水寒之病, 必緣土敗。 仲景治水, 五苓、真武、附子、澤瀉諸方, 俱用白術, 所以培土而制水也。 禹平水土, 非土則水不可平。 治天下之水者, 莫如神禹, 治一身之水者, 莫如仲景, 聖聖心符, 天人不殊也。

白術性頗壅滯, 宜輔之疏利之品。 肺胃不開, 加生薑、半夏以驅濁, 肝脾不達, 加砂仁、桂枝以宣鬱, 令其旋補而旋行, 則美善而無弊矣。

產於潛者佳。 選堅白肥鮮者, 泔浸, 切片, 盤盛, 隔布, 上下鋪濕米, 蒸至米爛, 曬乾用。

曬乾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