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沂新七孝劉守貴:讓鎮裡老人都享福

劉守貴為父母讀報紙。

15歲時, 作為家長的長子, 他跟著村裡的大人一起, 騎著自行車到江蘇, 換來黃豆只為幫父母分憂。 經過多年的打拼,

他擁有了自己的企業, 同時也把這種小孝“升級”為大愛, 給鎮裡的老人買保險, 帶著他們去旅遊, 讓全鎮的老人都一起享福……提起山東南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守貴, 無論是企業員工, 還是父老鄉親, 無不豎起拇指, 更被他的善行義舉所感動。

15歲跨省換黃豆補貼家用

1955年出生的劉守貴是家中的長子, 家中兄弟姐妹共6人。 在計劃經濟的時代, 養育6個孩子對劉守貴的父母來說, 可謂相當不易。 因為家境貧寒, 父母還曾一度想舉家到東北謀生。

作為家中長子, 劉守貴早早認識到父母的辛苦, 小學6年級時, 父母在生產隊裡忙著農活, 他在家中便負責起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 攤煎餅、做渣豆腐, 這些似乎只有女孩子才會做的事,

劉守貴早早就學會了。

在糧食緊缺的那個年代, 聽說江蘇的黃豆比大米價格要高出很多, 初中還未畢業的劉守貴就跟隨著村裡的大人, 騎著自行車, 馱上兩袋大米, 到江蘇的換來黃豆。 由於害怕被查, 每次他不得不深夜出發, 騎行5小時的夜路。 “換來的黃豆拿到集市上賣, 剩下的一部分母親拿來磨豆腐。 ”頗有經濟頭腦和膽量的劉守貴, 用自己的努力幫襯著家裡, 更給父母減輕了不少負擔。 那一年, 他只有15歲。

1975年, 為了分擔父母的經濟壓力, 20歲的劉守貴獨自從農村來到城市, 希望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 那時候, 一級建築工一天能掙1。 25元, 而在農村掙工分, 一分才0。 12元, 一天根本掙不了幾個工分。 雖然苦點累點, 但急於為父母分憂的劉守貴毫不猶豫的選擇建築工,

作為自己進城的第一份工作。 劉守貴清晰地記得, 第一個月他發了30幾元的工資, 除了給自己留下維持生活的費用, 其他全部寄回了家。

過年時兄弟姐妹開3輛奧拓回了家

想著能為父母解憂, 這不僅讓劉守貴心情愉悅, 更給了他增添了工作的動力。 1980年, 拼命工作了5年的劉守貴, 用自己的實力獲得班長的職務。 自己事業有了一定的發展, 25歲的劉守貴開始琢磨怎麼讓還在農村的弟弟妹妹也進城。 也就是在這一年, 劉守貴將20歲的二弟帶到城裡, 幹起了自己進城的第一份工作—建築工, 因為熟悉這個行業, 所以讓弟弟妹妹做起來也放心, 自己也可以幫襯著。

就這樣, 此後的幾年時間裡,

劉守貴將弟弟妹妹一個個的帶進城裡, 給他們安排工作, 就連在部隊退伍回家的三弟, 劉守貴都給安置的非常妥當。 全家都進城, 在當時的農村是轟動全村的事, 劉守貴做到了。

“一家6個孩子全部在城裡上班, 在我們村當時可是轟動性的大事。 ”在劉守貴的帶領下, 弟弟和妹妹們也逐漸過上了好日子, 不僅在城裡紮根, 每家還都擁有的自己的住房。 沒過幾年, 兄妹6人中, 便有3家買上了奧拓車, 春節時當這3輛車在老家門前一字排開時, 劉守貴父母眼裡滿是歡笑。

“人生在這個世界, 長在這個世界, 都源于父母。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 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 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作為長子, 劉守貴以身作則,

只要有空, 就會回到老家陪陪父母, 在他的影響下, 弟弟妹妹們也沒有忘了老家的父母。 就這樣, 儘管6個子女都不在身邊, 但老家裡的父母卻從未覺得冷清。

讓父母過的舒心成最大心願

將弟弟妹妹全部帶進城後, 家中留下了逐漸老去的父母。 為了改善父母的居住環境, 2011年, 在劉守貴的主張下, 將老家的草房翻修成二層小樓的四合院, 供全家人回家團聚時居住, 大部分的費用都是由劉守貴負責。 “都是應該的。 ”在劉守貴看來, 自己是家中的長子, 自然應該比弟弟妹妹負擔更多, 這無可厚非。

不僅是修繕房屋, 但凡在孝敬老人用到錢的地方, 劉守貴總是義不容辭地履行兄長的表率, 小錢大包大攬, 大錢出大頭;但凡老人生病, 穿衣餵食、端水送藥、擦拭身體、修剪指甲……病床前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2012年,不放心父母在家獨居的劉守貴,將父母接來與自己同住,雖然之前已經幫父母請了保姆照顧,但劉守貴覺得還是自己與父母住一起更放心。老人在兒子家裡住的非常歡心,每天不但面對孝順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媳婦,還有兩個重孫也住在一起,一大家子四世同堂,老人盡享天倫之樂。

雖然公司裡的事物很忙,但只有有時間,劉守貴總喜歡組織家庭聚會,而每一次的相聚他都會用相機記錄下來,如今他的電腦裡已經保存了上千張照片,“媳婦對此不以為然,但我知道,父母年紀大了,能相聚的時候不多了,所以每一次我都十分珍惜。”

看著父母高興,劉守貴心裡更是甜滋滋的。“老人年齡大了,就得讓他們過舒心的日子。父母把我們養大不容易,想想當年吃的那些苦,現在更得對父母盡孝。”提起當年父母含辛茹苦撫養自己還有幾個兄弟姐們的情景,劉守貴直歎息“不易”。

孝感鄉鄰鎮裡老人也一起享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城市裡闖蕩了多年,劉守貴並沒有忘記家鄉的鄉親。在事業取得成功以後,劉守貴依然保持家鄉人的淳樸,為家鄉人做點好事,也成了他的夢想。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湯河鎮旦彰街村委舉行“慈善救助基金發放儀式”,向敬老院老人發放了3。5萬元慈善救助基金;捐款10萬元建設湯河鎮敬老院;自2012年至今,每年向湯河鎮旦彰街村60歲以上老人贈送“銀齡安康”保險,總保額834萬元……

近年來,劉守貴經常組織企業志願者隊伍捐款捐物,走訪慰問湯河鎮敬老院孤寡老人。他還組織承辦了“夕陽紅湯河老年參訪團”旅遊活動,組織老年人參訪團參觀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大官苑社區等。每年兩節,他還為湯河鎮孤寡老人和旦彰街村六十歲以上老人發放節日慰問品。自2008年以來,他用於資助老年事業和其他慈善事業捐贈的款物累計達300余萬元。

作為企業的領頭人,在家鄉,劉守貴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在企業,他則經常組織帶領企業職工參加敬老愛老的志願活動、慈善活動,不斷弘揚以“孝”文化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為企業、行業樹立了敬老助老的榜樣。自2012年開始,劉守貴每年重陽節都會為職工父母發放敬老基金,並為優秀職工父母定做唐裝,參加“重陽節敬老基金發放儀式”,讓職工父母感受企業的文化育人氛圍。

河東區“十大道德模範”、“臨沂慈善家”、“十大敬老楷模”、“山東省敬老模範”、“熱心慈善事業先進個人”……這些年來,劉守貴獲得了無數榮譽,但他對此卻看的十分淡然。他常說,人要懂得知恩圖報,自己通過為家鄉老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以此來回報社會和家鄉人民的哺育之情,傳承和弘揚“孝”文化。

穿衣餵食、端水送藥、擦拭身體、修剪指甲……病床前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2012年,不放心父母在家獨居的劉守貴,將父母接來與自己同住,雖然之前已經幫父母請了保姆照顧,但劉守貴覺得還是自己與父母住一起更放心。老人在兒子家裡住的非常歡心,每天不但面對孝順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媳婦,還有兩個重孫也住在一起,一大家子四世同堂,老人盡享天倫之樂。

雖然公司裡的事物很忙,但只有有時間,劉守貴總喜歡組織家庭聚會,而每一次的相聚他都會用相機記錄下來,如今他的電腦裡已經保存了上千張照片,“媳婦對此不以為然,但我知道,父母年紀大了,能相聚的時候不多了,所以每一次我都十分珍惜。”

看著父母高興,劉守貴心裡更是甜滋滋的。“老人年齡大了,就得讓他們過舒心的日子。父母把我們養大不容易,想想當年吃的那些苦,現在更得對父母盡孝。”提起當年父母含辛茹苦撫養自己還有幾個兄弟姐們的情景,劉守貴直歎息“不易”。

孝感鄉鄰鎮裡老人也一起享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城市裡闖蕩了多年,劉守貴並沒有忘記家鄉的鄉親。在事業取得成功以後,劉守貴依然保持家鄉人的淳樸,為家鄉人做點好事,也成了他的夢想。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湯河鎮旦彰街村委舉行“慈善救助基金發放儀式”,向敬老院老人發放了3。5萬元慈善救助基金;捐款10萬元建設湯河鎮敬老院;自2012年至今,每年向湯河鎮旦彰街村60歲以上老人贈送“銀齡安康”保險,總保額834萬元……

近年來,劉守貴經常組織企業志願者隊伍捐款捐物,走訪慰問湯河鎮敬老院孤寡老人。他還組織承辦了“夕陽紅湯河老年參訪團”旅遊活動,組織老年人參訪團參觀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大官苑社區等。每年兩節,他還為湯河鎮孤寡老人和旦彰街村六十歲以上老人發放節日慰問品。自2008年以來,他用於資助老年事業和其他慈善事業捐贈的款物累計達300余萬元。

作為企業的領頭人,在家鄉,劉守貴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在企業,他則經常組織帶領企業職工參加敬老愛老的志願活動、慈善活動,不斷弘揚以“孝”文化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為企業、行業樹立了敬老助老的榜樣。自2012年開始,劉守貴每年重陽節都會為職工父母發放敬老基金,並為優秀職工父母定做唐裝,參加“重陽節敬老基金發放儀式”,讓職工父母感受企業的文化育人氛圍。

河東區“十大道德模範”、“臨沂慈善家”、“十大敬老楷模”、“山東省敬老模範”、“熱心慈善事業先進個人”……這些年來,劉守貴獲得了無數榮譽,但他對此卻看的十分淡然。他常說,人要懂得知恩圖報,自己通過為家鄉老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以此來回報社會和家鄉人民的哺育之情,傳承和弘揚“孝”文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