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機關不妨再多一些“拆圍行動”

過去, 高高的圍牆, 是不少人對政府機關大院的印象。 如今, 通過“拆圍透綠”, 閒適的市民和忙碌的工作人員, 在樂山市委大院裡形成了兩處不同卻又和諧的風景。 (4月26日 《四川日報》)

綠地、廣場不是機關的“自留地”, 應當和市民共用城市公共空間和綠色資源。 近年來, 多地機關大院“拆圍透綠”, 拆除圍牆, 將政府機關內的綠地資源實現全開放, 讓“養在深閨”的滿園翠綠“透”出來, 成為市民共用的“綠色福利”。 樂山市委率先徹底拆除1050米的圍牆, 並向市民免費開放3萬平方米的綠地和近百個停車位, 受到了市民的讚譽。

誠然, 黨政機關建圍牆的初衷是維護人財物安全, 維持機關運行秩序, 可是, 一堵圍牆不僅將迫切需要解決困難問題的群眾圍在門外, 還容易滋生“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僚主義作風。 最讓人擔心的是, 拆除圍牆後會不會影響正常工作秩序。 事實證明, 圍牆拆除後, 只要管理精細, 並不會有安全問題。 最重要的是, 群眾能夠自由出入機關大院, 及時反映困難和問題, 且機關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履職能力一目了然, 這樣的做法, 不僅在潛移默化中溫暖了群眾的心, 更拉近了幹群的魚水關係。 可以說, 機關大院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 積極地改變著, 這一次的“拆圍”行動, 不僅是綠色資源分享, 更表明了機關銳意改革的決心,

服務群眾的為民情懷, 以及開門納諫的誠意!

習近平總書記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 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邁出了“拆圍”的第一步, 就要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 搭建好機關幹部和群眾之間的“心橋”。

機關大院不妨多一些“拆圍行動”, 讓黨員幹部敞開大門, 將服務群眾作為一項根本性工作, 密切聯繫群眾, 善於和精於聯繫服務群眾, 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撂下面子”, 誠心誠意和群眾交朋友, 把群眾當親人, 真心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

把群眾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來克服, 把群眾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來解決, 使群眾和黨員幹部手握手、肩並肩, 眾志成城地投入到民族振興和社會發展中去。

稿源:荊楚網

作者:塗亞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