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最美大眾車回歸 全新CC車展實拍

當我們提到大眾這個品牌時, 除了會驚呼其銷量外, 很多時候還會吐槽它的套娃設計。 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 都很難給人以新意。 而在大眾家族體系中, 卻有一款車特立獨行。 它不僅有著轎跑的優美身段, 還有著同級別中少有的無邊框設計。 大眾CC一度被冠以“最美大眾車”的稱號, 而在這次的北京車展上, 這個稱號又將被另外一台亮相的新車給取代。

作為大眾CC的繼任車型, 新車與海外版的大眾Arteon保持高度統一。 可能是這款新車的外觀設計太過於出彩, 所以大家都把焦點放在了它的長相上。

顏值爆表 ?

當看到實車時, 我承認自己被它的外觀所驚豔到。 這種感覺就像你知道即將見的姑娘很漂亮, 但碰面後還是不免為她的顏值所傾倒。

相比當下越來越多的新秀喜歡用誇張的設計來奪人眼球, 這款新車的前臉在給人新鮮美感的同時還強調了和諧與平衡。

不同於邁騰等家族同胞, 新CC的中網不再被鍍鉻飾條的數量所限制。 中網與前唇上的線條營造出了扁平的效果, 讓整個前臉頗有氣勢。

車燈作為整輛車的“眼睛”, 日間行車燈與中網融為一體的設計讓視線得以拓寬。 如果說寬臉的女生不招人喜歡, 但新車上視覺更寬的前臉讓整車更顯氣勢。

在大燈下方的前唇部位, 新車也運用了鍍鉻的設計。 說實話, 新車前臉上的眾多鍍鉻飾條沒有丁點累贅的感覺。

俯視新車的車頭, 從中網到兩側有一個明顯收緊的過渡, 照顧空氣動力學的同時也會給人扁平寬大的視覺效果。

在車燈上方的機艙蓋上有一組線條向後延伸,營造出了幾分肌肉感。

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862mm/1870mm/1447mm,軸距為2841mm。相比現款車型,新車在車身長度和軸距方面都有明顯增加,尺寸方面向大哥邁騰看齊。

來到側面,可以看到機艙蓋還配合輪眉的造型做出了內凹的弧形設計。同時新車雖然採用了橫置發動機的佈局,但前懸並不長。

19寸多輻輪圈看上去十分動感,同時新車還採用了扁平比為40的固特異輪胎。雖然在視覺效果是上這種搭配比較討喜,但也犧牲了一定的乘坐舒適性,同時也難以應付較為複雜的行駛道路。

此外,銀色的後視鏡十分吸引眼球,這樣的設計通常出現在高爾夫R或者奧迪S系列等高性能車上,為新車增添了一絲運動氣息。

在車身側面可以看到,整個車窗的邊框上都有銀色的鍍鉻飾條裝飾。

這輛車最有亮點的還數車系中一直延續下來的無邊框車門設計,相比同級別對手,新CC著實多了幾分格調。視覺效果上就像別人穿的是高領毛衣,唯獨她穿的是低胸晚禮服。

除了無邊框車門,CC車系的另一個傳統亮點就是B柱到C柱之間的溜背造型設計。即使當下同級別中越來越多的車型都採用了這類設計,但新車對運動與柔美之間的拿捏總是那樣恰到好處。

微微上翹的鴨尾設計在兼具擾流的功能下,也讓整個車尾更顯動感。

從側後方看過去,新車溜背的造型加上簡單流暢的線條讓整個車身盡顯美感。

尾燈部分,雖然實拍車上沒有點亮效果,但整體造型還是與車尾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不顯突兀。

新車採用了掀背式的後尾箱設計,在後備箱的垂直空間方面更有優勢。

內飾過於乏味?

說實話,來到車內,新車整體的內飾設計相比外觀來說,完全沒有給到我半點新意。

新車通過不同材料的運用,在整體內飾的氛圍上會比邁騰更為時尚。

方向盤採用了三輻式造型,同時全液晶儀錶也出現在了實拍車型上(展車未顯示內容)。

新車採用了一塊9.2寸的中控大屏,可以看到螢幕左側區域有類似觸控的按鍵排列。

而在螢幕上方可以看到一塊石英鐘表,這也是大眾歷來提升旗下部分車型車內檔次感的做法。

新車變速箱擋杆的樣式並沒有做特殊設計,同時材質方面也與邁騰等車型別無二樣,毫無驚喜感。

擋杆左側有駕駛模式與發動機自動啟停的按鍵,值得注意的是駕駛模式按鍵並沒有出現在大哥邁騰上。

擋杆後方是常規的杯架以及儲物格,旁邊除了電子駐車與自動駐車的按鍵外,還看到了12V電源插孔。

而在中控面板上,新車採用了碳纖維材質,營造出了更為年輕的車內氛圍。

門板上,實拍車輛還搭載了丹拿音響系統,按照大眾以往慣例來看,該音響未來可能會作為選配配置。

來到後排,可以看到地板中央有非常明顯的隆起,這樣的設置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後排中央乘客的乘坐舒適性。

在後排出風口下方可以看到部分按鍵,例如後排座椅加熱等功能都集結於此。

將後排中央扶手拉下,可以看到杯架的設計極為簡單,看上去有些廉價。

放下中央扶手後,還可以將手伸進後備箱拿取物品,人性化十足。

遺憾的是新車的天窗面積十分有限,並沒有採用當下趨於流行的全景大尺寸天窗的設計,後排的採光表現有所欠缺。總的來說,新車的整體內飾並沒有給人任何驚喜的地方,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動力方面,新車將提供兩款不同調教的2.0T發動機,其中高功率版本為220馬力,低功率為186馬力,與之匹配的是一台7速雙離合變速箱。懸架方面,新車依然採用的是前麥弗遜加後多連杆的組合,同時國內車型也沒有四驅系統可供選擇。

此外海外版的Arteon搭載了諸如動態大燈輔助系統、HUD抬頭顯示、ACC自我調整巡航、變道輔助系統、車道保持系統、交通擁堵輔助系統、360°全景可視泊車系統、智慧疲勞監測系統等配置,相信屆時國內正式上市的新車也不會將其落下。

對於這輛“最美大眾車型”的到來,相信國人已經期待了很久。在實拍過程中,新車在外觀方面無論是整體設計還是細節表現,都給人不小的視覺衝擊力,相比於現款更有領導與領先家族設計的魄力。而在內飾設計與動力總成方面,新車依舊保守,給不了人半點驚喜。

在國內中級車市場上,CC車系一直都是小眾的存在著。而隨著當下越來越多的車型都改走年輕運動化路線,新車似乎變得更加“主流”,相信它到來會給細分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在車燈上方的機艙蓋上有一組線條向後延伸,營造出了幾分肌肉感。

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862mm/1870mm/1447mm,軸距為2841mm。相比現款車型,新車在車身長度和軸距方面都有明顯增加,尺寸方面向大哥邁騰看齊。

來到側面,可以看到機艙蓋還配合輪眉的造型做出了內凹的弧形設計。同時新車雖然採用了橫置發動機的佈局,但前懸並不長。

19寸多輻輪圈看上去十分動感,同時新車還採用了扁平比為40的固特異輪胎。雖然在視覺效果是上這種搭配比較討喜,但也犧牲了一定的乘坐舒適性,同時也難以應付較為複雜的行駛道路。

此外,銀色的後視鏡十分吸引眼球,這樣的設計通常出現在高爾夫R或者奧迪S系列等高性能車上,為新車增添了一絲運動氣息。

在車身側面可以看到,整個車窗的邊框上都有銀色的鍍鉻飾條裝飾。

這輛車最有亮點的還數車系中一直延續下來的無邊框車門設計,相比同級別對手,新CC著實多了幾分格調。視覺效果上就像別人穿的是高領毛衣,唯獨她穿的是低胸晚禮服。

除了無邊框車門,CC車系的另一個傳統亮點就是B柱到C柱之間的溜背造型設計。即使當下同級別中越來越多的車型都採用了這類設計,但新車對運動與柔美之間的拿捏總是那樣恰到好處。

微微上翹的鴨尾設計在兼具擾流的功能下,也讓整個車尾更顯動感。

從側後方看過去,新車溜背的造型加上簡單流暢的線條讓整個車身盡顯美感。

尾燈部分,雖然實拍車上沒有點亮效果,但整體造型還是與車尾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不顯突兀。

新車採用了掀背式的後尾箱設計,在後備箱的垂直空間方面更有優勢。

內飾過於乏味?

說實話,來到車內,新車整體的內飾設計相比外觀來說,完全沒有給到我半點新意。

新車通過不同材料的運用,在整體內飾的氛圍上會比邁騰更為時尚。

方向盤採用了三輻式造型,同時全液晶儀錶也出現在了實拍車型上(展車未顯示內容)。

新車採用了一塊9.2寸的中控大屏,可以看到螢幕左側區域有類似觸控的按鍵排列。

而在螢幕上方可以看到一塊石英鐘表,這也是大眾歷來提升旗下部分車型車內檔次感的做法。

新車變速箱擋杆的樣式並沒有做特殊設計,同時材質方面也與邁騰等車型別無二樣,毫無驚喜感。

擋杆左側有駕駛模式與發動機自動啟停的按鍵,值得注意的是駕駛模式按鍵並沒有出現在大哥邁騰上。

擋杆後方是常規的杯架以及儲物格,旁邊除了電子駐車與自動駐車的按鍵外,還看到了12V電源插孔。

而在中控面板上,新車採用了碳纖維材質,營造出了更為年輕的車內氛圍。

門板上,實拍車輛還搭載了丹拿音響系統,按照大眾以往慣例來看,該音響未來可能會作為選配配置。

來到後排,可以看到地板中央有非常明顯的隆起,這樣的設置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後排中央乘客的乘坐舒適性。

在後排出風口下方可以看到部分按鍵,例如後排座椅加熱等功能都集結於此。

將後排中央扶手拉下,可以看到杯架的設計極為簡單,看上去有些廉價。

放下中央扶手後,還可以將手伸進後備箱拿取物品,人性化十足。

遺憾的是新車的天窗面積十分有限,並沒有採用當下趨於流行的全景大尺寸天窗的設計,後排的採光表現有所欠缺。總的來說,新車的整體內飾並沒有給人任何驚喜的地方,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動力方面,新車將提供兩款不同調教的2.0T發動機,其中高功率版本為220馬力,低功率為186馬力,與之匹配的是一台7速雙離合變速箱。懸架方面,新車依然採用的是前麥弗遜加後多連杆的組合,同時國內車型也沒有四驅系統可供選擇。

此外海外版的Arteon搭載了諸如動態大燈輔助系統、HUD抬頭顯示、ACC自我調整巡航、變道輔助系統、車道保持系統、交通擁堵輔助系統、360°全景可視泊車系統、智慧疲勞監測系統等配置,相信屆時國內正式上市的新車也不會將其落下。

對於這輛“最美大眾車型”的到來,相信國人已經期待了很久。在實拍過程中,新車在外觀方面無論是整體設計還是細節表現,都給人不小的視覺衝擊力,相比於現款更有領導與領先家族設計的魄力。而在內飾設計與動力總成方面,新車依舊保守,給不了人半點驚喜。

在國內中級車市場上,CC車系一直都是小眾的存在著。而隨著當下越來越多的車型都改走年輕運動化路線,新車似乎變得更加“主流”,相信它到來會給細分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