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男子謝安|前半生當隱士,後半生做英雄

西元826年, 金陵。

一輛滴滴馬車在秦淮河畔疾馳, 駛入悠長又寂寥的烏衣巷時, 車夫勒住了馬韁。

“刺史大人, 到了。 ”

車簾掀開, 步下一位叫劉禹錫的文藝中年。

他有力的步伐在青石板路面上踏出聲來, 映入眼簾的是一處廢棄庭院, 久無人住, 院牆上爬滿了藤蔓。 他繞著牆角走了半圈, 終於找到門。 門檻相當高, 過去不愧是大戶人家。 門匾掛滿蛛絲, 上頭的塗金已剝落, 不過依稀可辨“謝府”字樣。

劉禹錫不自覺地憶起了謝家的往昔……

劉禹錫

跟《紅樓夢》有“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樣, 東晉也有四大家族——王謝桓庾。 其中又以王、謝兩家為最, 堪比東晉的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

在王導當政時, 王家權勢達到了巔峰。 王導是東晉聯合創始人之一, 被譽為「江左管夷吾」, 才能堪比管仲。

謝家則是在謝安當政時到達巔峰。 不過, 謝安不是憑一己之力, 而是“奮三世之餘烈”。

估摸是謝家祖墳上冒了青煙,

從謝安往前數三輩兒, 代代有功名。 曾祖父謝纘, 任曹魏的典農中郎將, 職權相當於三國的太守, 今天的市長。 祖父謝衡, 曾任太子太傅, 換言之, 當過太子爺的老師。 他老爸謝裒(póu), 任吏部尚書, 相當於中央組織部部長。

所以, 謝安一出生就是官四代。 他不僅家世好, 還是一枚“風神秀徹”的帥哥。

有多帥?帥得成了時尚風向標!只要謝安穿啥用啥, “蟹粉”們就會爭先恐後去買同款。

據說, 謝安有個朋友創業, 5萬把蒲葵扇賣不出去。 謝安見他快吃土了, 便借來一把蒲葵扇, 成天擺弄在手。 結果蒲葵扇成了爆款, 大賣!

身為全民愛豆的謝安, 一舉一動都被模仿。

他有輕微鼻炎, 吟詩時會有鼻音。 洛陽的文藝青年們為了模仿他,

連吟詩也故意捂著鼻子。 活脫脫的V.20東施效顰!難怪蘇軾後來調侃道:有客高吟擁鼻。

但謝安最帥的不是儀錶, 是心靈。

謝安有位二哥叫謝奕, 在擔任剡縣令時, 有一位老翁犯法。 謝奕不搞體罰批鬥那套, 而是罰酒。 (謝家子弟都很有個性呐!)老翁喝得酩酊大醉了, 謝奕仍繼續灌酒。 謝安見狀, 於心不忍:“哥, 老翁一大把年紀了, 何必這樣待他?”說這番話時, 謝安才七八歲, 可見其秉性仁厚。

不光家世好、顏值高, 還口才棒!

魏晉那會兒, 流行“清談”。 所謂“清談”, 即士族名流坐而論道, 內容一般是老莊周易, 皆以駁倒對方為能事, 相當於魏晉版奇葩說。

謝安有清談天賦。 他少年時去拜訪名士王濛, 王濛被他的談吐所折服, 誇他“向客舋舋(xìn), 為來逼人”,

意思就是這小子口才真棒!

等謝安二十多歲時, 大家都覺得他的仕途將飛黃騰達。 然而, 謝安畢竟是謝安, 不走尋常路。 他沒有出仕做官, 而是選擇了隱居東山。

一方面, 謝安個性灑脫不羈, 想過無案牘之勞形的生活。

另一方面, 謝安在娘胎裡就實現了財富自由, 無需為稻粱謀。 即便是隱居, 也隱得瀟瀟灑灑, 不用像陶淵明那樣簞食瓢飲。

最關鍵是東晉朝廷貪腐成風, 謝安不願和官場同流合污。

臨戴進謝安東山圖

隱居的那段時光, 謝安廣結天下名士。 他的朋友圈全是大咖。

有時, 謝安與支道林、許詢會于王濛家中, 坐而論道。 大家討論《漁父》篇時, 在座多數人只能說百言, 名僧支道林能說七百餘言。 等眾人都講完, 謝安一發言, 洋洋萬餘言!而且不是總結陳詞,

闡述的是獨到見解。 眾人無不嘆服。

有時, 謝安又與王羲之等人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流觴曲水。 想像名士們列坐其次, 有多少名篇伴著觥籌交錯, 生髮而出?

蘭亭修禊圖

有時, 泛舟于大海上, 偶遇風浪, 隨時可能檣傾楫摧。 眾人都戰戰兢兢, 唯獨謝安淡定得很。 船夫見謝安如此淡定, 心下稍安, 以為風浪馬上會過去, 便繼續向前滑。 不料, 過一會兒, 風浪更大了。 謝安不畏死, 卻非不惜命。 他這才叮囑船夫調頭回去, 仍神情自若。 船夫受他感染, 也從容地駕船返航。

即使狂傲如李白, 在謝安跟前也低下了高貴的頭, 還特地寫了首詩為謝安打call:

安石(謝安字)泛溟渤, 獨嘯長風還。 逸韻動海上, 高情出人間。

如此淡泊又淡定的謝安, 引無數名士競打call,他儼然成了士林領袖。所以,江湖上流傳著一句話: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然而,正如《教父》中不願接觸“家族生意“的小兒子麥克,在父親、哥哥、妻子相繼遇難後,挺身而出。

隱居東山十數年,謝家也經歷了一系列變動——兄長謝尚、謝奕先後病死,弟弟謝萬兵敗被罷官,到底是不得不出了。

西元360年,謝安千呼萬喚始出來,史稱「東山再起」。

謝安進入大將軍桓溫帳下,擔任司馬。桓溫樂壞了,因為此前不論朝廷徵召還是他人引薦,謝安都不肯出山。如今,自己卻請到了謝安,倍有面子!他時不時跟旁人提兩嘴謝安,“頗嘗見我有如此客否?”、“吾門中久不見如此人!”

桓溫是個曹操式的人物。

同為奸雄,曹操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桓溫也有句名言:“縱不能流芳百世,也當要遺臭萬年!”

吟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是個性情中人,桓溫亦然。桓溫後來北伐,路過琅琊,看到自己年輕時擔任琅琊內史種下的柳樹,已有合抱粗,而北伐尚未成功,不禁感概萬千,泫然淚落。贏得了辛棄疾那聲“樹猶如此“的讚歎!

儘管桓溫賞識自己,但桓溫是奸雄。所以,謝安在桓溫府僅待了一年,便以奔喪為由告辭。

不久後,謝安調任吳興太守。

有一回,謝安和晚輩聚在家中後院討論《詩經》。

“你們說,《詩經》當中哪句最佳?”

侄子謝玄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沒錯,這16字向來被視為《詩經》壓卷之作,一直被模仿,“此夜曲中聞折柳”、“羌笛何須怨楊柳”、“楊柳岸曉風殘月”……

但謝安搖了搖頭說:“我認為是‘訏謨定命,遠猷辰告’這句。”

為天下計、為蒼生計、為國運計。

境界上,停留在兒女情長的“楊柳依依”,輸給了憂國憂民的“遠猷辰告”。

《御筆詩經圖》乾隆帝御筆寫本

還有一回,某些士兵不滿東晉盤剝,便溜號了,藏身漁船。追捕過程中,有人建議搜查漁船,謝安說:“別搜了!朝廷如果連弱者都保護不了,還算什麼朝廷?”

謝安在吳興頗有政績,幾年後又升為侍中。

彼時,桓溫已經權傾朝野,甚至廢黜了一個皇帝,改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

西元372年,簡文帝病危,打算將政權拱手讓給桓溫。好在朝廷裡還有兩個明白人——謝安、王坦之。在他倆力勸下,簡文帝打消了禪位給桓溫的念頭,立司馬曜為太子。

遠在荊州的桓溫得知謝、王壞了他的好事,怒火中燒,可以將南京路兩旁的法國梧桐瞬間燃盡。

誰的江山?馬蹄聲狂亂。

桓溫答曰:“我的江山!”

他率兵從荊州回返,兵鋒直指建康。然後把大帳設在新亭(今天南京菊花台),召見謝安和王坦之。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此行凶多吉少,王坦之非常害怕,問謝安要不要去。

“晉祚存亡,在此一行!”

謝安毫不猶豫地回答。

他倆一起來到城外桓溫大帳,大帳後藏著刀斧手,只待“摔杯為號”。王坦之汗流浹背,手中笏板(古代大臣上朝時拿的一塊弧形板子)都拿倒了。謝安卻從容不迫地就座,直視桓溫說:“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這意思是,這些刀斧手本應鎮守四方,如今為何躲在朋友宴席的幕後?

桓溫懵圈了,看著一臉無辜的謝安,幾乎當場暈倒。你也太直接了吧!“我帶著他們是為了自衛,自衛……”

謝安《八月五日帖》,收入《寶晉齋法帖》

另有一種說法是,謝安沒有當面戳破,而是學曹植吟詩,勾起對方的惻隱之心。

謝安吟詠起 “浩浩洪流。帶我邦畿。萋萋綠林。奮榮揚暉。魚龍瀺灂。山鳥羣飛。駕言出遊。日夕忘歸。思我良朋。如渴如饑。願言不獲。愴矣其悲。”

這是嵇康的詩,寫的是看望朋友的情景以及對朋友的思念。謝、桓兩家是世交,謝安還曾給桓溫打過下手,可再見時,卻是刀斧手伺候。桓溫感到慚愧,悄咪咪地吩咐撤下刀斧手。

無論哪種說法,謝安都成了英雄。相比之下,同為士林領袖的王坦之,表現就跟渣後衛似的,反襯出謝安這位門將的牛!

“英雄”是不是就已經到頭了呢?不,還有“超級英雄”在等待謝安。

桓溫在新亭之會後,越想越覺窩囊,不久就鬱鬱而終。然而,太平日子還沒過上幾天,前秦苻堅親率九十余萬軍隊大舉來犯。這是古代戰爭史上,進攻方投入兵力最強的一次,難怪苻堅自信心爆棚地放出了“投鞭斷流”的狂言。

東晉朝廷人心惶惶,唯有謝安一如既往的謎之淡定。

眾將都不知謝安有何禦敵之策,謝安也從未表露心思。只有一次,他私信王獻之:“可將當軸,了其此處。”

我將率眾將,在此地了結秦軍!

此地叫淝水,謝安將在這兒迎來人生的輝煌時刻。

大戰前,謝安主要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識人、用人。

謝安舉薦自己侄子謝玄為帥,並統帥當時最精銳的北府兵。旁人難免就要說風涼話:“呵呵,這不是任人唯親嗎?”謝安置若罔聞:“我非但要做到舉賢不避親,還要舉賢不避仇。”不久,他又舉薦了桓溫的弟弟桓沖。因為謝安懂得,只有他倆,才能當此重任。

謝玄

第二件是對敵我雙方做精准SWOT分析。

謝安分析過,前秦雖然龐大,內部卻缺乏凝聚力,只要有一處露出破綻,就會如多米諾骨牌般崩塌。而這處破綻,謝安自有安排。

做完這兩件事後,謝安就淡定地下棋去了。所以,接下來的幾個月內,眾臣會看到一種奇怪的場景:當前線戰報如雪片般飛來時,謝安仍在下棋。終於,大戰前夕,謝安深夜召集眾將,面授機宜。史載: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

寒冬,淝水。

苻堅親率前秦大軍列陣淝水一側。另一側,是謝玄率領的8萬精銳。

“傳語苻堅,要想速決勝負,請秦軍稍微後撤,讓晉軍渡河,一決雌雄!”

“呵呵,謝玄小兒憑關係上位,果然不懂兵法。兵法有雲:半渡而擊之。全軍後撤!”

秦軍一後撤,軍陣中就有人大喊“秦軍潰敗啦!”秦軍頓時大亂。

果然不出叔父所料!“全軍出擊!”

謝玄身先士卒,率軍發起猛攻。前秦兵敗如山倒,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前線捷報送到總指揮部時,謝安正同友人下棋。他讀畢將文書置於一邊,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憋不住問他,只見謝安輕落一子,淡淡地說:“小兒輩大破賊。”

仿佛勝敗與他無關,那種雲淡風輕,羨煞了客人!

但到底是歡喜的。等客人走了以後,謝安步入戶內,因為興奮,竟踏破了木屐,“不覺屐齒之折”。

淝水之戰後,謝安成了“超級英雄”,個人聲望到達巔峰,也引來嫉妒和排擠。

他複萌“隱居東山”之志,可惜天未遂人願。還沒回到東山,他就病逝了。

憶完謝安的一生,劉禹錫頓覺天色不早了。日薄西山,就像曾經繁華的謝家終將衰落。一首《烏衣巷》突然鑽進他的腦海裡: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謝安的前半生狂歌東山,後半生出將入相,真名士、大英雄讓他全占了。

劉禹錫有時也會想:謝安若沒有在人生巔峰病逝,後來又會怎樣?

(轉自十點讀書)

引無數名士競打call,他儼然成了士林領袖。所以,江湖上流傳著一句話: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然而,正如《教父》中不願接觸“家族生意“的小兒子麥克,在父親、哥哥、妻子相繼遇難後,挺身而出。

隱居東山十數年,謝家也經歷了一系列變動——兄長謝尚、謝奕先後病死,弟弟謝萬兵敗被罷官,到底是不得不出了。

西元360年,謝安千呼萬喚始出來,史稱「東山再起」。

謝安進入大將軍桓溫帳下,擔任司馬。桓溫樂壞了,因為此前不論朝廷徵召還是他人引薦,謝安都不肯出山。如今,自己卻請到了謝安,倍有面子!他時不時跟旁人提兩嘴謝安,“頗嘗見我有如此客否?”、“吾門中久不見如此人!”

桓溫是個曹操式的人物。

同為奸雄,曹操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桓溫也有句名言:“縱不能流芳百世,也當要遺臭萬年!”

吟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是個性情中人,桓溫亦然。桓溫後來北伐,路過琅琊,看到自己年輕時擔任琅琊內史種下的柳樹,已有合抱粗,而北伐尚未成功,不禁感概萬千,泫然淚落。贏得了辛棄疾那聲“樹猶如此“的讚歎!

儘管桓溫賞識自己,但桓溫是奸雄。所以,謝安在桓溫府僅待了一年,便以奔喪為由告辭。

不久後,謝安調任吳興太守。

有一回,謝安和晚輩聚在家中後院討論《詩經》。

“你們說,《詩經》當中哪句最佳?”

侄子謝玄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沒錯,這16字向來被視為《詩經》壓卷之作,一直被模仿,“此夜曲中聞折柳”、“羌笛何須怨楊柳”、“楊柳岸曉風殘月”……

但謝安搖了搖頭說:“我認為是‘訏謨定命,遠猷辰告’這句。”

為天下計、為蒼生計、為國運計。

境界上,停留在兒女情長的“楊柳依依”,輸給了憂國憂民的“遠猷辰告”。

《御筆詩經圖》乾隆帝御筆寫本

還有一回,某些士兵不滿東晉盤剝,便溜號了,藏身漁船。追捕過程中,有人建議搜查漁船,謝安說:“別搜了!朝廷如果連弱者都保護不了,還算什麼朝廷?”

謝安在吳興頗有政績,幾年後又升為侍中。

彼時,桓溫已經權傾朝野,甚至廢黜了一個皇帝,改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

西元372年,簡文帝病危,打算將政權拱手讓給桓溫。好在朝廷裡還有兩個明白人——謝安、王坦之。在他倆力勸下,簡文帝打消了禪位給桓溫的念頭,立司馬曜為太子。

遠在荊州的桓溫得知謝、王壞了他的好事,怒火中燒,可以將南京路兩旁的法國梧桐瞬間燃盡。

誰的江山?馬蹄聲狂亂。

桓溫答曰:“我的江山!”

他率兵從荊州回返,兵鋒直指建康。然後把大帳設在新亭(今天南京菊花台),召見謝安和王坦之。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此行凶多吉少,王坦之非常害怕,問謝安要不要去。

“晉祚存亡,在此一行!”

謝安毫不猶豫地回答。

他倆一起來到城外桓溫大帳,大帳後藏著刀斧手,只待“摔杯為號”。王坦之汗流浹背,手中笏板(古代大臣上朝時拿的一塊弧形板子)都拿倒了。謝安卻從容不迫地就座,直視桓溫說:“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這意思是,這些刀斧手本應鎮守四方,如今為何躲在朋友宴席的幕後?

桓溫懵圈了,看著一臉無辜的謝安,幾乎當場暈倒。你也太直接了吧!“我帶著他們是為了自衛,自衛……”

謝安《八月五日帖》,收入《寶晉齋法帖》

另有一種說法是,謝安沒有當面戳破,而是學曹植吟詩,勾起對方的惻隱之心。

謝安吟詠起 “浩浩洪流。帶我邦畿。萋萋綠林。奮榮揚暉。魚龍瀺灂。山鳥羣飛。駕言出遊。日夕忘歸。思我良朋。如渴如饑。願言不獲。愴矣其悲。”

這是嵇康的詩,寫的是看望朋友的情景以及對朋友的思念。謝、桓兩家是世交,謝安還曾給桓溫打過下手,可再見時,卻是刀斧手伺候。桓溫感到慚愧,悄咪咪地吩咐撤下刀斧手。

無論哪種說法,謝安都成了英雄。相比之下,同為士林領袖的王坦之,表現就跟渣後衛似的,反襯出謝安這位門將的牛!

“英雄”是不是就已經到頭了呢?不,還有“超級英雄”在等待謝安。

桓溫在新亭之會後,越想越覺窩囊,不久就鬱鬱而終。然而,太平日子還沒過上幾天,前秦苻堅親率九十余萬軍隊大舉來犯。這是古代戰爭史上,進攻方投入兵力最強的一次,難怪苻堅自信心爆棚地放出了“投鞭斷流”的狂言。

東晉朝廷人心惶惶,唯有謝安一如既往的謎之淡定。

眾將都不知謝安有何禦敵之策,謝安也從未表露心思。只有一次,他私信王獻之:“可將當軸,了其此處。”

我將率眾將,在此地了結秦軍!

此地叫淝水,謝安將在這兒迎來人生的輝煌時刻。

大戰前,謝安主要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識人、用人。

謝安舉薦自己侄子謝玄為帥,並統帥當時最精銳的北府兵。旁人難免就要說風涼話:“呵呵,這不是任人唯親嗎?”謝安置若罔聞:“我非但要做到舉賢不避親,還要舉賢不避仇。”不久,他又舉薦了桓溫的弟弟桓沖。因為謝安懂得,只有他倆,才能當此重任。

謝玄

第二件是對敵我雙方做精准SWOT分析。

謝安分析過,前秦雖然龐大,內部卻缺乏凝聚力,只要有一處露出破綻,就會如多米諾骨牌般崩塌。而這處破綻,謝安自有安排。

做完這兩件事後,謝安就淡定地下棋去了。所以,接下來的幾個月內,眾臣會看到一種奇怪的場景:當前線戰報如雪片般飛來時,謝安仍在下棋。終於,大戰前夕,謝安深夜召集眾將,面授機宜。史載: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

寒冬,淝水。

苻堅親率前秦大軍列陣淝水一側。另一側,是謝玄率領的8萬精銳。

“傳語苻堅,要想速決勝負,請秦軍稍微後撤,讓晉軍渡河,一決雌雄!”

“呵呵,謝玄小兒憑關係上位,果然不懂兵法。兵法有雲:半渡而擊之。全軍後撤!”

秦軍一後撤,軍陣中就有人大喊“秦軍潰敗啦!”秦軍頓時大亂。

果然不出叔父所料!“全軍出擊!”

謝玄身先士卒,率軍發起猛攻。前秦兵敗如山倒,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前線捷報送到總指揮部時,謝安正同友人下棋。他讀畢將文書置於一邊,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憋不住問他,只見謝安輕落一子,淡淡地說:“小兒輩大破賊。”

仿佛勝敗與他無關,那種雲淡風輕,羨煞了客人!

但到底是歡喜的。等客人走了以後,謝安步入戶內,因為興奮,竟踏破了木屐,“不覺屐齒之折”。

淝水之戰後,謝安成了“超級英雄”,個人聲望到達巔峰,也引來嫉妒和排擠。

他複萌“隱居東山”之志,可惜天未遂人願。還沒回到東山,他就病逝了。

憶完謝安的一生,劉禹錫頓覺天色不早了。日薄西山,就像曾經繁華的謝家終將衰落。一首《烏衣巷》突然鑽進他的腦海裡: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謝安的前半生狂歌東山,後半生出將入相,真名士、大英雄讓他全占了。

劉禹錫有時也會想:謝安若沒有在人生巔峰病逝,後來又會怎樣?

(轉自十點讀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