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以“電”之名,本田如何玩好自己的電動化元年?

兩年一度的北京車展還是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可對於汽車圈的媒體來說, 這次盛宴已經“落幕”。 如果說閉上眼睛回想此次車展, 印象最深的還真不是某一個展臺或是哪一款車型, 而是一種大趨勢的轉變。 是一種邁向電動智慧化的轉型, 幾乎所有的展臺都會有一個智慧型機器人;無數原本古板商務的品牌開始大玩未來科技;造車新勢力威馬、蔚來、拜騰、奇點等等紛紛擠破腦袋湧入其中。 這所有的一切, 似乎都在給我們傳遞一種資訊, 電動時代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

回歸同一起跑線, 本田有何初心?

我們都知道汽車工業很講究積澱, 強如BBA或是日韓列強, 都擁有著豐富的品牌歷史, 轎車、SUV、商務家用各個都不在話下。 但是真的將重心轉到新能源領域時, 他們卻失去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幾乎可以說是強行將所有的車企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線。

起跑線是全新的, 但不變的還是造車的初心。 早在去年的上海車展上, 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社長八鄉隆弘就表示“本田的終極目標是打造0排放社會, 我們計畫在2030年, 實現混動車、電動車以及0排放車型的銷量占全球銷量的2/3”。 沒有長安“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車”的豪言壯語, 這位已經為本田奉獻了36年青春的汽車狂人將一切娓娓道來。

馬斯克認為電動車更像是一個擁有精密儀器的移動電腦, 將一切便利、智慧化, 我們在特斯拉的身上也確實看到了這些驚喜, 而八鄉隆弘則提出了一個更加有趣的理念, 他將未來的智慧汽車比作我們身邊親密的寵物, 能夠非常體貼的與人相處, 高興時分享喜悅, 生氣時安撫心情。 如果說馬斯克是一個極端的科技理工男, 那麼八鄉隆弘就是一個更懂生活的暖男, 未來的智慧化, 無論是汽車還是機器人, 與人情感的共鳴或許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的難點。

東本、廣本雙雙爆發, 開啟本田電動化之路

在本次的北京車展中, 本田推出了“理念EV Coucept”、“第十代雅閣銳·混動”、“INSRIPE”概念車型三款新產品,

而理念EV概念車的發佈也正式拉開了本田電動車元年的序幕。

其實“理念”這個品牌早在2008年就已經誕生, 同時也是廣汽本田打造的中國第一個合資自主品牌。 不過旗下僅有的一款產品S1的銷量並不理想, 所以品牌的知名度也不夠響亮。

此次EV概念車的發佈也頗有將它“復活”的味道, 而該款車型將於年底正式量產, 其概念車的外觀設計也將得到幾乎完整的移植。

理念新車的銷量是好是差, 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而且也沒那麼關鍵。 更加重要的是, 它開啟了本田的電動化之路, “黑科技之王”也正式踏入了這塊全新的市場。

目光轉向另一位同胞兄弟,東風本田近些年一直呈快速上漲趨勢,並且順利買進了70萬輛大關,打鐵除了自身硬之外,對於消費者的精准把握成為了東本的最佳殺手鐧,而此次INSPIPE Concept概念車的發佈,更是讓我們看到了高端轎車市場新的希望。

同樣是下半年量產,同樣是高完整度移植,東本和廣本的集體爆發,也預示著本田電動化之路的正式開啟。

混動車型依舊是本田打通新能源市場的重要拼圖

如果說理念的純電動車型為未來新能源鋪上道路,那麼現在的混動車型無疑是這條道路上重要的拼圖。從目前的國內市場來看,消費者對於純電動車的認可度還不是那麼的理想,大多數車主都集中在一線城市,其主要原因也不過是為了避免限號和搖號的尷尬,另一方面各種技術的逐漸完善,讓他們選擇了繼續觀望。而混動車型兼顧科技和經濟,無疑是夾在中間的最佳選擇。

共用租賃或成本田下一步重頭計畫

在答記者問時,水野本部長表示“本田的汽車共用才剛剛起步,具體的進展會在年底披露”。雖然言辭曖昧,但是我們不難猜測,本田的下一步計畫中,汽車共用無疑是重中之重。

在2017年年底,本田與東軟睿馳簽署了合作協定。不僅開啟了電動車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本田還向東軟睿馳旗下的汽車共用事業公司大量注資,攜手開展在國內的汽車共用事業。

東軟在國內IT、大資料以及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配合上本田汽車、摩托車等多樣化移動產品及全球領先的技術,必將擦出驚人的火花。前文提及的理念量產車,也極有可能在全新的平臺得到亮相,與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異曲同工,自產自銷不僅降低了成本問題,更能對產品進行有效的推廣。

本田將2018年定義為自己的“電動化元年”,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相比于其他車企,本田的速度和進展並不快,但是對於一向謹慎的日本企業來說,這個速度似乎已經算上踩上了加速板,“2030年願景”似乎也不再遙遠。

目光轉向另一位同胞兄弟,東風本田近些年一直呈快速上漲趨勢,並且順利買進了70萬輛大關,打鐵除了自身硬之外,對於消費者的精准把握成為了東本的最佳殺手鐧,而此次INSPIPE Concept概念車的發佈,更是讓我們看到了高端轎車市場新的希望。

同樣是下半年量產,同樣是高完整度移植,東本和廣本的集體爆發,也預示著本田電動化之路的正式開啟。

混動車型依舊是本田打通新能源市場的重要拼圖

如果說理念的純電動車型為未來新能源鋪上道路,那麼現在的混動車型無疑是這條道路上重要的拼圖。從目前的國內市場來看,消費者對於純電動車的認可度還不是那麼的理想,大多數車主都集中在一線城市,其主要原因也不過是為了避免限號和搖號的尷尬,另一方面各種技術的逐漸完善,讓他們選擇了繼續觀望。而混動車型兼顧科技和經濟,無疑是夾在中間的最佳選擇。

共用租賃或成本田下一步重頭計畫

在答記者問時,水野本部長表示“本田的汽車共用才剛剛起步,具體的進展會在年底披露”。雖然言辭曖昧,但是我們不難猜測,本田的下一步計畫中,汽車共用無疑是重中之重。

在2017年年底,本田與東軟睿馳簽署了合作協定。不僅開啟了電動車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本田還向東軟睿馳旗下的汽車共用事業公司大量注資,攜手開展在國內的汽車共用事業。

東軟在國內IT、大資料以及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配合上本田汽車、摩托車等多樣化移動產品及全球領先的技術,必將擦出驚人的火花。前文提及的理念量產車,也極有可能在全新的平臺得到亮相,與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異曲同工,自產自銷不僅降低了成本問題,更能對產品進行有效的推廣。

本田將2018年定義為自己的“電動化元年”,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相比于其他車企,本田的速度和進展並不快,但是對於一向謹慎的日本企業來說,這個速度似乎已經算上踩上了加速板,“2030年願景”似乎也不再遙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