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日報社“全媒體行動”調研採訪走進銅川之九 放大招!銅川這幾個村脫貧有秘訣

4月27日, 陝西日報社“全媒體行動”調研採訪組來到銅川市耀州區, 走進北梁村、道東村、馬咀村、西古村, 瞭解它們的脫貧致富情況。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 這幾個村子結合自身地域特點、產業優勢等, 不斷“放大招”, 短短幾年時間裡, 村裡發生了巨大變化, 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北梁村:特色養殖探索產業脫貧新路子

27日上午, 陝西日報社“全媒體行動”調研採訪組首先來到銅川市耀州區永祥養殖專業合作社調研採訪。 永祥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9年, 占地面積30畝, 現有北梁、麻地兩個存欄肉羊養殖基地。 2017年, 北梁特色養殖項目利用蘇陝扶貧協作資金改擴建羊舍2000平方米, 配套建設青貯室、消毒室等輔助設施, 增加存欄肉羊500只, 帶動81戶貧困戶按期脫貧。

“現在我們項目年度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 全年預計出欄肉羊600只, 年末存欄肉羊總量1500只, 專案建設達到了預期效果。 ”負責任人杜俊娥向調研組介紹。 該專案實施後擴大了貧困勞動力就業, 輻射帶動4個深度貧困村加快精准脫貧, 實現了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生態改善的良性迴圈。

道東村:扶貧扶貧先扶志 八星勵志促脫貧

“擺脫現狀意願強, 精神面貌變化大, 不等不靠動力足……”。 在這裡, 一些農戶家門口的八星勵志光榮榜吸引著調研採訪組的目光。 為推動脫貧工作開展, 按照扶志扶智的要求, 省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與鎮村幹部一起, 積極探索扶貧扶志的有效舉措, 設立了以“黨旗領航奔小康 八星勵志促脫貧”為主題的脫貧勵志光榮榜, 把信心和志氣送到貧困群眾心坎上。

關莊鎮人大主席焦建軍向調研採訪組介紹:“我們每個季度進行一次評星, 評選出來後村裡會敲鑼打鼓地給獲星家庭掛星,貧困戶感到很光榮自豪,脫貧的勁頭更足了。”通過給貧困戶親評星,每戶在得星多少的比較下,幫扶幹部堅持不懈入戶宣傳教育引導下,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不斷湧現出了多個勵志脫貧明星戶。

馬咀村: 陝西鄉村旅遊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歐式風格的小洋樓,超人總動員、多啦A夢、美國隊長等動漫與電影人物的塗鴉,極速碰碰車、卡丁車、射箭場項目的遊樂場……在石柱鎮馬咀村,調研採訪組發現了陝西鄉村旅遊的另一種打開方式。這是一座以“歐洲小鎮”和“塗鴉”二而出名,獲得了全國文明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的美麗村莊。馬咀村以“時尚、高端”為方向的旅遊發展定位,創新運營模式,現已形成了集生態參觀、拍照婚慶、親子遊樂、時髦餐飲、休閒文娛、科普教育、藝術創作為一體的拍照主題公園。“每到週末和節假日,來馬咀旅遊的人就會特別多。”馬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雲南說。

李雲南介紹,在“互聯網+智慧旅遊”的帶動下,馬咀村已經完成從“爛杆村”到“水泥村”到“生態村”再到“旅遊村”的四級轉變。不久後,還將變成“智慧村”。

西古村:土豆熟了 村民富了

調研採訪的最後一站來到了耀州區石柱鎮西古村。西古村全村有耕地4700畝,有長期種植馬鈴薯的歷史,但大多都是坡地,因地處耀州北部旱原區,原種植馬鈴薯因品種單、抗病能力差、種植面積小,經濟效益低下。西古村黨支部書記童有明介紹說;“”經包扶單位的説明,我們組織了村幹部前往甘肅、榆林考察調研學習,與企業簽訂協定,引進適宜種植的優質、高產脫毒土豆新品種。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種子、化肥,免費種收、統一銷售土豆,並且變貧困戶為股東,以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的形式,享受保底分紅。”

“我們光需要提供土地,其他啥都不用管,村裡給免費發種子、化肥,然後統一種、統一收、統一賣,我們啥都不用管,等著收錢就對了。”村民童有龍說。

精准扶貧出實效,真招實策有療效。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北梁村、道東村、馬咀村、西古村大膽嘗試,積極探索,提升貧困戶內生動力,堅持不懈推進產業扶貧,走出了自己的脫貧新路子。

評選出來後村裡會敲鑼打鼓地給獲星家庭掛星,貧困戶感到很光榮自豪,脫貧的勁頭更足了。”通過給貧困戶親評星,每戶在得星多少的比較下,幫扶幹部堅持不懈入戶宣傳教育引導下,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不斷湧現出了多個勵志脫貧明星戶。

馬咀村: 陝西鄉村旅遊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歐式風格的小洋樓,超人總動員、多啦A夢、美國隊長等動漫與電影人物的塗鴉,極速碰碰車、卡丁車、射箭場項目的遊樂場……在石柱鎮馬咀村,調研採訪組發現了陝西鄉村旅遊的另一種打開方式。這是一座以“歐洲小鎮”和“塗鴉”二而出名,獲得了全國文明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的美麗村莊。馬咀村以“時尚、高端”為方向的旅遊發展定位,創新運營模式,現已形成了集生態參觀、拍照婚慶、親子遊樂、時髦餐飲、休閒文娛、科普教育、藝術創作為一體的拍照主題公園。“每到週末和節假日,來馬咀旅遊的人就會特別多。”馬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雲南說。

李雲南介紹,在“互聯網+智慧旅遊”的帶動下,馬咀村已經完成從“爛杆村”到“水泥村”到“生態村”再到“旅遊村”的四級轉變。不久後,還將變成“智慧村”。

西古村:土豆熟了 村民富了

調研採訪的最後一站來到了耀州區石柱鎮西古村。西古村全村有耕地4700畝,有長期種植馬鈴薯的歷史,但大多都是坡地,因地處耀州北部旱原區,原種植馬鈴薯因品種單、抗病能力差、種植面積小,經濟效益低下。西古村黨支部書記童有明介紹說;“”經包扶單位的説明,我們組織了村幹部前往甘肅、榆林考察調研學習,與企業簽訂協定,引進適宜種植的優質、高產脫毒土豆新品種。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種子、化肥,免費種收、統一銷售土豆,並且變貧困戶為股東,以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的形式,享受保底分紅。”

“我們光需要提供土地,其他啥都不用管,村裡給免費發種子、化肥,然後統一種、統一收、統一賣,我們啥都不用管,等著收錢就對了。”村民童有龍說。

精准扶貧出實效,真招實策有療效。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北梁村、道東村、馬咀村、西古村大膽嘗試,積極探索,提升貧困戶內生動力,堅持不懈推進產業扶貧,走出了自己的脫貧新路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