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燃燒吧朋友圈」“熊孩子丟作業”不應止於玩笑

小駿:開學在即, 要是假期作業沒完成, 什麼藉口都免不了老師一頓批。 這雖然是個笑話, 但也反映了一些現實問題。 這不, 靖江市三年級學生小可因寒假作業沒完成,

自己撕掉作業本, 然後嫁禍給所謂的“小偷”, 結果由於難以自圓其說而被民警識破。

小賽:因未完成作業而苦惱到自編自演家中“遭賊”鬧劇, 確實令人哭笑不得。 作為一個三年級的孩子, 為寒假作業而費盡心機至此, 應引起我們的反思。

小駿:應該說, 教師佈置假期作業, 出發點是為孩子好。 寒暑假時間那麼長, 不利用起來學習, 實在太可惜。 給學生佈置點假期作業, 給“孫悟空”頭上戴個“緊箍咒”, 學點知識也收收心, 一箭雙雕。

小賽:但是, 假期作業設置不僅是種技術, 更是一種藝術。 作業該如何設置, 是否適合孩子, 其中大有學問。 粗糙、單調的設置不僅降低作業的實際價值和意義, 而且極易損傷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和積極性。

小駿:因此, 適當適度, 合理佈置是前提。 哪些科目要佈置, 哪些科目無需佈置, 每科只能留多少, 不能超過多少, 都要經過教師們協調探討。 如此, 才能讓學生假期學有度、玩有空, 學玩兩不誤。

小賽:小可自導自演的荒唐鬧劇雖已收場, 但教師對作業的理性思考才剛剛開始。 一場“遭賊”鬧劇, 一份被撕碎的作業, 叫醒的不僅是作業設置, 更應是教師教學的理性, 是對孩子內心的關注。

小駿:也許, 假期作業真的該變變臉了。 目前, 許多國外的學校都不會給孩子留紙質假期作業。 就算當下我們還做不到, 至少可以靈活對待, 譬如減少總量、多一些趣味、對學習主體多些尊重等。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改變,

假期作業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