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凱特王妃產後7小時外出!問題來了,你為什麼還要坐月子?

今日天氣

南寧 陰有小雨

22℃~26℃

當地時間4月23日, 英國倫敦, 凱特王妃產後7小時抱著小王子露面了!

活躍在網上的吃瓜群眾, 關於這事兒也是討論得十分熱烈:凱特王妃居然這麼快就下地活動了!她不用坐月子的嗎?她怎麼出門吹風了?

到底要不要坐月子?

外國人“月子”期怎麼過?

樂活君今天來揭曉!

我們俗稱的“坐月子”, 在醫學上稱為“產褥期”, 是指從分娩結束到產婦身體恢復未孕狀態所需要的時間, 大約要6~8周。 這個階段, 產婦的確需要多加調整;但有很多所謂“禁忌”, 其實是沒有道理的。

產褥期 VS 坐月子

月子從何而來?廣醫三院產科李映桃主任說, 坐月子概念形成是有淵源的。

以前中國人生活條件不是很好, 而產婦正處於抵抗力偏低的時期。

所以坐月子的主要目的是讓產婦預防產褥感染。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副主任中醫師鄧聰表示, 西醫把月子期這稱為“產褥期”, 在胎盤娩出後, 身體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 使其恢復到妊娠前的狀態。 這個階段一般認為需要6周, 所以西醫婦科會在產後42天隨訪。

“坐月子”是針對中國人的體質, 經過幾千年文化沉澱形成的, 它是婦女一生中非常特殊的階段。 這段時間被世界健康組織描述為女性一生中最危險的時間。

到底要不要坐月子?鄧聰認為, 科學坐月子有利於身體恢復。

但是老一輩要求的“不能吹風、不刷牙、不洗頭”等月子規矩,

其實並不科學。

坐月子不能見風, 對嗎?

傳統觀念裡, 產後不能吹風, 不然容易落下毛病。 其實, 外出活動、吹風, 都不是禁忌。 把產婦關在房間裡, 甚至捂被、不讓開風扇空調, 才是不對:產婦捂太多會中暑, 甚至危及生命!

古代中國人衛生條件差,對疾病的認識不清楚,把很多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都說成“傷風”,所以把“風”看得和老虎一樣兇猛,要產婦避免“見風”。

但現在科學發達了,大家都知道那些產褥期的病症多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和“風”沒有任何關係。

事實上,產褥期應該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僅不能“避風”,還應該“通風”,產婦才不容易生病。

傳統觀念上坐月子不能出門的規矩,也主要來源“不能見風”的錯誤觀念。其實坐月子期間,適當活動非常重要。

在天氣好的時候,戶外散散步,這些活動能夠加速對身體的恢復,減少和預防腸粘連。

其實,西方產婦在生產之後,同樣注意休息,不做重體力勞動。

一些國家還有專門的醫生指導產婦如何科學控制姿態和用力,以避免在產褥期

造成肌肉和骨骼的損傷。

當然,“坐月子”也並非中國人特有,尤其在東亞普遍存在,日語稱“產後之肥立”(産後の肥立ち),韓語稱“三七”(삼칠,即21日),都是與中國類似的風俗。

在韓國,產婦一般會去產後護理院“坐月子”。而在泰國,“坐月子”期間還會請按摩師按摩。

但是隨著現代醫學逐漸普及,這類傳統行為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被真正有效“產後恢復”取代,發達國家的產婦死亡率因此大幅降低到萬分之一以下。

產褥期要當心血栓

坐月子期間“眾多禁忌”不一定正確,但是也有不少確實要注意的地方。鄧聰說,產婦在分娩時以及在孕育孩子的時候體質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

在產褥期,還有一種情況並不為人熟知。今年3月,廣東一名女子生產後次日,突然感覺頭痛,左側肢體無力,繼而意識模糊,一度昏迷。

她被緊急送院治療,急查磁共振提示“右側大面積腦梗、右側大腦中動脈閉塞”。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內一科主任王展航介紹,產褥期的女性,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容易引起血栓形成,繼而可能導致腦梗、心梗、肺栓塞等。

他特別提醒,如果出現面肌及肢體無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言語不清、視物模糊、頭痛頭暈等症狀時,很可能就是腦梗塞的前兆。一旦發現,應儘早送醫。

如何正確坐月子?

如何正確坐月子?鄧聰建議,坐月子期間,刷牙、洗頭、洗澡一樣也不能少。

堅持每天淋浴,這樣才能保持肌膚的毛孔通暢,正常排汗。不要盆浴,避免髒水流進陰道。

但如果是剖腹產需要等刀口完全癒合、拆線後才能淋浴,此前可以用溫水擦洗身體。

洗澡水溫最好和體溫差不多或者略高於體溫,夏天再熱產婦也不宜洗冷水澡。

月子裡應特別注意保護牙齒,因為在孕期和分娩過程中,產婦體內的鈣質流失比較嚴重,餐後漱口,睡前刷牙,才能預防齲齒。

在飲食上,她建議少食多餐,肉、蛋、奶、主食、蔬菜、水果可均衡營養。以天然食物為主,不要過多服用營養品。

坐月子應吃些營養高、熱量高而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多喝水。

不要為了恢復身材而刻意控制飲食的攝取量,也不能為了多下奶而盲目進補。

總結起來,現代醫學從原則上規定了三條新的“月子守則”:

保證個人清潔衛生,在注意保暖的情況下,勤洗澡洗頭,常洗下身,能有效防止細菌感染。

保證飲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攝入一定量的動物內臟以降低貧血的風險,忌酒;

保證休養時間,讓產婦身心得到充足的恢復,保持好心情,身體倍兒棒,高高興興的哺育寶寶,投入新的生活中去。

歡迎分享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古代中國人衛生條件差,對疾病的認識不清楚,把很多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都說成“傷風”,所以把“風”看得和老虎一樣兇猛,要產婦避免“見風”。

但現在科學發達了,大家都知道那些產褥期的病症多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和“風”沒有任何關係。

事實上,產褥期應該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僅不能“避風”,還應該“通風”,產婦才不容易生病。

傳統觀念上坐月子不能出門的規矩,也主要來源“不能見風”的錯誤觀念。其實坐月子期間,適當活動非常重要。

在天氣好的時候,戶外散散步,這些活動能夠加速對身體的恢復,減少和預防腸粘連。

其實,西方產婦在生產之後,同樣注意休息,不做重體力勞動。

一些國家還有專門的醫生指導產婦如何科學控制姿態和用力,以避免在產褥期

造成肌肉和骨骼的損傷。

當然,“坐月子”也並非中國人特有,尤其在東亞普遍存在,日語稱“產後之肥立”(産後の肥立ち),韓語稱“三七”(삼칠,即21日),都是與中國類似的風俗。

在韓國,產婦一般會去產後護理院“坐月子”。而在泰國,“坐月子”期間還會請按摩師按摩。

但是隨著現代醫學逐漸普及,這類傳統行為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被真正有效“產後恢復”取代,發達國家的產婦死亡率因此大幅降低到萬分之一以下。

產褥期要當心血栓

坐月子期間“眾多禁忌”不一定正確,但是也有不少確實要注意的地方。鄧聰說,產婦在分娩時以及在孕育孩子的時候體質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

在產褥期,還有一種情況並不為人熟知。今年3月,廣東一名女子生產後次日,突然感覺頭痛,左側肢體無力,繼而意識模糊,一度昏迷。

她被緊急送院治療,急查磁共振提示“右側大面積腦梗、右側大腦中動脈閉塞”。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內一科主任王展航介紹,產褥期的女性,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容易引起血栓形成,繼而可能導致腦梗、心梗、肺栓塞等。

他特別提醒,如果出現面肌及肢體無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言語不清、視物模糊、頭痛頭暈等症狀時,很可能就是腦梗塞的前兆。一旦發現,應儘早送醫。

如何正確坐月子?

如何正確坐月子?鄧聰建議,坐月子期間,刷牙、洗頭、洗澡一樣也不能少。

堅持每天淋浴,這樣才能保持肌膚的毛孔通暢,正常排汗。不要盆浴,避免髒水流進陰道。

但如果是剖腹產需要等刀口完全癒合、拆線後才能淋浴,此前可以用溫水擦洗身體。

洗澡水溫最好和體溫差不多或者略高於體溫,夏天再熱產婦也不宜洗冷水澡。

月子裡應特別注意保護牙齒,因為在孕期和分娩過程中,產婦體內的鈣質流失比較嚴重,餐後漱口,睡前刷牙,才能預防齲齒。

在飲食上,她建議少食多餐,肉、蛋、奶、主食、蔬菜、水果可均衡營養。以天然食物為主,不要過多服用營養品。

坐月子應吃些營養高、熱量高而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多喝水。

不要為了恢復身材而刻意控制飲食的攝取量,也不能為了多下奶而盲目進補。

總結起來,現代醫學從原則上規定了三條新的“月子守則”:

保證個人清潔衛生,在注意保暖的情況下,勤洗澡洗頭,常洗下身,能有效防止細菌感染。

保證飲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攝入一定量的動物內臟以降低貧血的風險,忌酒;

保證休養時間,讓產婦身心得到充足的恢復,保持好心情,身體倍兒棒,高高興興的哺育寶寶,投入新的生活中去。

歡迎分享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