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心理干預在耳鳴患者治療能起到什麼效果?

耳鳴是在沒有任何外界相應聲源或外界刺激的情況下耳內產生響聲的主觀感覺, 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 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3%~ 18% , 其中大部分屬神經性耳鳴, 少部分是血管性耳鳴、肌源性耳鳴和中耳機械性耳鳴等。 耳鳴是許多全身性疾病及局部疾病表現的一種症狀, 且激發和影響因素極多。 很多患者受耳鳴的嚴重困擾, 影響其工作、生活、睡眠、娛樂及與其他人的正常交往, 甚至會導致患者的心理障礙。

心理治療措施:

1、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這種關係是一種新型的、親密的、建設性的關係。

2、解釋性心理治療和支持性心理治療: 強調治人重於治病, 治心重於治疾。 醫生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能疏瀉患者的緊張、恐懼情緒, 緩解心理壓力, 對治療產生積極作用。 同時針對患者最關心、最痛苦的事情進行勸導和啟發,從精神上給予病人支持, 解除患者的思想束縛, 使病人對自己的疾病有一正確認識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告知耳鳴治療不單純是醫生的事, 而是醫患雙方共同的事, 告知病人對治療要有恒心和信心。

3、針對性向患者傳授耳鳴的知識, 解釋耳鳴的病理生理機制、影響、誘發及緩解耳鳴的各種因素以及對患者耳鳴的個體化解釋, 讓病人瞭解自身耳鳴是怎麼回事, 治癒的可能性及預後等情況。

解除病人的疑慮, 緩解耳鳴或減輕因耳鳴而帶來的痛苦, 建立心理因素與耳鳴之間的良性迴圈。

4、認知治療: 艾裡斯理性情緒療法認為: 一切錯誤的思考方式或不合理信念是心理障礙、情緒和行為問題的癥結故治療的關鍵是通過進行學習及一系列的分析、辯論, 直接改變人生哲學糾正其不合理的思維模式, 對那些舊觀念重新評價, 學會用更現實的, 更為適應的原則去代替那些僵化的調節不良的規則, 使患者養成積極向上的情緒, 緩解心理困擾。 通過記日記、想像等方式進行自我提問, 自我抗辯, 把煩惱和顧慮想夠, 努力發現自己的不現實的和非邏輯的準則及價值觀, 正確引導對耳鳴的理解, 糾正病人一些不健康的觀點等, 心理治療為2周1 次。

讓患者放下心理包袱, 理解並接受耳鳴掩蔽治療及藥物治療。 通過心理干預加常規掩蔽和藥物治療, 大大增強了病人的自信心, 消除疑慮和擔憂, 使患者對耳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知道耳鳴並不是一個可怕的事情, 瞭解疾病的良性性質, 改變患者對耳鳴的錯誤認知, 消除疑慮和不必要的擔心,增加對耳鳴及其原發病的心理認同和心理適應, 從而改善病人的情緒, 且對軀體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本文提示採用心理治療聯合掩蔽和藥物治療治療耳鳴總有效率85% , 其治療耳鳴療效顯著高於單純用耳鳴掩蔽和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聯合掩蔽和藥物治療治療耳鳴療效顯著, 簡單易行, 無痛苦, 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還可以大大提高耳鳴患者的生活品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