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暢通綠色通道 德達心內科團隊上演“生死時速”

當接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德達醫院(下稱德達醫院)首席醫療官葛均波的遠端指令時, 德達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員可以說是處在千鈞一髮之際——80歲老年男性患者, 突發胸痛入院, 左主幹四分叉病變, 冠狀動脈造影見左主幹中段至遠段狹窄95%。 如何化險為夷, 讓這位八旬老人轉危為安, 考驗著主刀醫生們的醫術與膽量。

在患者最佳的搶救時間裡, 他們迅速制定手術策略, 靈活機動地應用醫療技術與器械, 用最簡單的術式, 破解較為複雜的手術難題, 最終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上海德達醫院心內科團隊

高齡老人的手術難題

早在10年前, 這位老年患者開始反復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 並於2001年及2007年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於右冠狀動脈及前降支中段各植入支架1枚。 2017年底, 老人就診于當地醫院, 查冠脈造影提示左主幹中遠段嚴重狹窄。 “當時, 當地醫生因為種種原因,

並沒有給他進行介入治療, 同時也被很多心外科醫生拒絕。 ”主刀醫生、德達醫院心內科特聘專家葛雷介紹說, “所以, 老人一直在保守治療——藥物治療, 但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 臨床情況變得非常複雜。 ”

上海德達醫院心內科特聘專家葛雷

2018年4月中旬, 老人突發胸悶胸痛, 家人將其送到德達醫院就診。

與2017年11月相比, 老人的病情有了進一步發展。 當日冠脈造影見左主幹中段至遠段狹窄95%, 前降支開口狹窄80%, 而且中段發出第一對角支後狹窄95%。 葛雷解釋道, “左主幹相當於是水龍頭的總開關, 如果有嚴重的狹窄, 一部分患者可能會因此出現心絞痛, 一部分患者可能會猝死, 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心衰。 ”

左主幹病變在10年前是心內科治療的禁忌症, 臨床上往往以心外科搭橋治療為主。 近幾年, 隨著醫生技術的進步和醫療器械的發展, 其已是國內很多醫療機構和醫療中心常規開展的診療專案。 “但這位80歲的高齡老人, 左主幹嚴重狹窄同時累及到前降支、迴旋支及粗大中間支開口。

”葛雷表示, 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加上病變解剖的特殊性, 使得急診介入或搭橋手術風險和難度同時增加了數倍。

機動靈活的手術策略

“套路決定思路, 應變決定成敗。 ”面對複雜的臨床情況, 當既定方案探索失敗, 是孤注一擲的“炫技”, 還是以“保證患者的安全”為宗旨, 靈活機動地轉換手術策略?德達醫院心內科團隊自組建起, 就一直堅持後者, 這次也不例外。

“首先, 要保證導引鋼絲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通過非常嚴重狹窄的病變部位, 到達冠狀動脈的遠段。 ”葛雷告訴健康界, 因為患者年齡較大, 且左主幹及四分叉嚴重堵塞, 所以介入治療的術者, 要保證任何一根血管都不能丟掉,

否則, 對患者來說會有災難性的後果。

一波三折的手術過程。 冠脈造影顯示, 患者左主幹狹窄程度在95%, 因此首先要讓導引鋼絲要通過非常嚴重的狹窄, 但患者左主幹和前降支之間角度非常大, 葛雷介紹說, “首選的常規導引鋼絲未能通過左主幹嚴重狹窄的病變處進入狹窄的前降支血管。 ”

隨後, 手術組迅速調整手術策略, 果斷使用常用於慢性閉塞病變的Fielder XT-R導引鋼絲及Kaneka雙腔微導管。 “經葛雷教授輕柔的操作, 順利將Fielder XT-R導引鋼絲通過最狹窄的部位, 順利送至前降支的遠端。 ”德達醫院心內科主任李延林表示, 相對常規導引鋼絲, Fielder XT-R有兩個優勢:一是頭端非常軟, 二是帶有親水塗層。

“如果我們不能夠靈活機動地採用恰當的技術, 有可能就會犯錯誤,給患者帶去無法挽回的損失。”李延林回憶道。

患者術前部分影像學資料

患者急診介入術後部分影像學資料

溝通到位 保證綠色通道通暢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心臟患者的搶救貴在快速及時,為了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得到更快、更好的治療,1999年葛均波宣導成立華東地區第一條24小時搶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綠色通道”,挽救了無數心梗患者的生命。

“德達醫院的‘綠色通道’就是在葛院士的宣導下建立的。”李延林告訴健康界,這是希望急診心臟患者能夠迅速得到最佳的治療,救治的中間環節盡可能排除非醫療因素的影響。

要保證綠色通道通暢,最重要的是溝通到位。

以本文提到的老人患者為例,當德達醫院心內科主診醫生和亞萍結合心電圖和患者病史,意識到患者情況危重後,立即向上級彙報,申請綠色通道救治。“當時還在外地的葛均波得知後,第一時間指揮成立手術組。”李延林主任回憶說。接到指令後,包括他和黃士軒醫生在內的心內科團隊成員迅速做出回應,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搭建好以葛雷為主刀的手術團隊,對患者實施救治。現在,老人已經平安出院,且恢復情況良好。

讓李延林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細節。“如果需要,我立刻往回趕!”葛均波看到有需要接受治療的心臟急症患者,馬上做出上述回應。“儘快趕到患者身邊,儘快救治患者。”李延林認為,這充分體現了綠色通道的核心價值。

此外,為使綠色通道發揮更大價值,德達醫院還專門增設給急診醫生的培訓課程。“急診科都是臨床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生,能夠進行專業的診斷。”李延林表示,通過專門的值班電話和微信群,急診醫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患者病情告知相應的心內科和心外科醫生,並採取相應的救治措施。

為患者安全保駕護航

在此次手術過程中,德達醫院做了充足的準備,為患者安全保駕護航。

“術前,葛均波院士親自打電話與手術組成員溝通手術方案,並在術中通過網路瞭解手術進展,遠端指導手術步驟。”李延林告訴健康界,當時還緊急與心外科團隊溝通,介入手術中,心外科主診醫生一直守候在雜交手術室,萬一心內科手術不順利,心外科立刻採取急診開胸搭橋搶救。

“此次手術的患者,是通過身邊的病友瞭解到我們醫院的。”李延林說,目前通過口碑傳播的方式來德達醫院就診的患者在逐漸增多,希望未來,能讓德達醫院始終踐行的“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惠及更多患者。

【團隊簡介】

上海德達醫院心血管專科擁有臨床實踐經驗豐富的心血管醫療團隊,為中國及國際患者提供涵蓋預防、篩查、診療、康復的心血管全程醫療服務。可開展從心臟介入診療、外科手術、到各類疑難危重手術的內外科聯合治療。在科研教學領域,德達心血管專科與哥倫比亞心臟中心及國內同行定期開展各類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技術交流和研究,攜手促進中國心血管診療水準的提升。

德達心血管專科備有38間重症監護病房,7間手術室,2間心臟導管室和2間複合手術室。配備飛利浦、思泰瑞、邁柯唯等多家跨國公司先進的醫療診斷和服務設備。

有可能就會犯錯誤,給患者帶去無法挽回的損失。”李延林回憶道。

患者術前部分影像學資料

患者急診介入術後部分影像學資料

溝通到位 保證綠色通道通暢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心臟患者的搶救貴在快速及時,為了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得到更快、更好的治療,1999年葛均波宣導成立華東地區第一條24小時搶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綠色通道”,挽救了無數心梗患者的生命。

“德達醫院的‘綠色通道’就是在葛院士的宣導下建立的。”李延林告訴健康界,這是希望急診心臟患者能夠迅速得到最佳的治療,救治的中間環節盡可能排除非醫療因素的影響。

要保證綠色通道通暢,最重要的是溝通到位。

以本文提到的老人患者為例,當德達醫院心內科主診醫生和亞萍結合心電圖和患者病史,意識到患者情況危重後,立即向上級彙報,申請綠色通道救治。“當時還在外地的葛均波得知後,第一時間指揮成立手術組。”李延林主任回憶說。接到指令後,包括他和黃士軒醫生在內的心內科團隊成員迅速做出回應,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搭建好以葛雷為主刀的手術團隊,對患者實施救治。現在,老人已經平安出院,且恢復情況良好。

讓李延林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細節。“如果需要,我立刻往回趕!”葛均波看到有需要接受治療的心臟急症患者,馬上做出上述回應。“儘快趕到患者身邊,儘快救治患者。”李延林認為,這充分體現了綠色通道的核心價值。

此外,為使綠色通道發揮更大價值,德達醫院還專門增設給急診醫生的培訓課程。“急診科都是臨床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生,能夠進行專業的診斷。”李延林表示,通過專門的值班電話和微信群,急診醫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患者病情告知相應的心內科和心外科醫生,並採取相應的救治措施。

為患者安全保駕護航

在此次手術過程中,德達醫院做了充足的準備,為患者安全保駕護航。

“術前,葛均波院士親自打電話與手術組成員溝通手術方案,並在術中通過網路瞭解手術進展,遠端指導手術步驟。”李延林告訴健康界,當時還緊急與心外科團隊溝通,介入手術中,心外科主診醫生一直守候在雜交手術室,萬一心內科手術不順利,心外科立刻採取急診開胸搭橋搶救。

“此次手術的患者,是通過身邊的病友瞭解到我們醫院的。”李延林說,目前通過口碑傳播的方式來德達醫院就診的患者在逐漸增多,希望未來,能讓德達醫院始終踐行的“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惠及更多患者。

【團隊簡介】

上海德達醫院心血管專科擁有臨床實踐經驗豐富的心血管醫療團隊,為中國及國際患者提供涵蓋預防、篩查、診療、康復的心血管全程醫療服務。可開展從心臟介入診療、外科手術、到各類疑難危重手術的內外科聯合治療。在科研教學領域,德達心血管專科與哥倫比亞心臟中心及國內同行定期開展各類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技術交流和研究,攜手促進中國心血管診療水準的提升。

德達心血管專科備有38間重症監護病房,7間手術室,2間心臟導管室和2間複合手術室。配備飛利浦、思泰瑞、邁柯唯等多家跨國公司先進的醫療診斷和服務設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