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北戰爭謝里登將軍在南方搞“三光”,竟然是為了吃肉?

肉類, 特別是新鮮的肉類始終是士兵們夢寐以求的東西。 美國南北戰爭時北方市場上肉類供應至少還是充足的, 豬肉和牛肉都不缺。 雖說為了保證鮮肉的供應, 理論上牛群是應該尾隨部隊行動的。 不過道路泥濘、運輸困難總是會給軍需部門準備好合情合理的藉口。 由於長途跋涉, 加上缺乏飼料, 偶爾能活著運到前線的肉牛也往往被折騰得瘦骨嶙峋、奄奄一息, 成了士兵們所說的“活著的牛肉幹”了。

屠宰、分割並發放牛肉也是個非常麻煩的工作。 雖然在那個年月, 芝加哥還有其他一些大城市已經有了儲存凍肉的冷庫,

但是部隊裡可沒有這些高科技的設施, 分割後的牛肉無法保鮮必須儘快發放, 否則耽擱的時間久了, 牛肉分到士兵們手裡時就沒法兒再叫鮮牛肉了。 因為士兵們拿到手的牛肉品質參差不齊, 為此吹鬍子瞪眼睛的事情也讓人很頭疼。 軍需部門為了給自己省點兒力氣, 還是非常樂意讓裝在木桶裡的醃肉或培根去跟大家作伴兒, 這可比雇傭一大幫牛仔趕著牛群長途跋涉、一路上還得安排人馬沿途保護省事兒多了。

裝滿醃肉的大橡木桶毛重340磅, 除去鹽水, 裡面應該是淨重200磅的醃豬肉或醃牛肉。 和醃牛肉比起來, 士兵們還是更喜歡湊合著吃醃豬肉——醃牛肉實在是鹹得要命, 得在流水裡泡上一夜才能勉強入口。

另外牛肉的纖維也比豬肉更粗, 如果醃透了就會變得比紅木還硬, 哪怕是扔進湯鍋裡把木柴都耗光了也照樣能讓牙齒招架不住。 軍情緊急沒有那麼多閒工夫埋鍋造飯時, 生的醃豬肉也可以直接切一塊就著硬餅乾一起吃, 連準備餐具和飯後清洗餐具的時間都給省了。 當然, 這樣折磨牙齒的做法日後會讓牙醫們感激涕零。

貨真價實的醃豬肉其實不算太惹人厭, 在需要自己埋鍋做飯時, 帶著點兒肥膘的醃豬肉簡直是個不可或缺的好幫手!只要在平底鍋上擦一擦, 烹飪需要的油和鹽就都齊了!不過大多數時候, 士兵們在木桶裡見到的都不是什麼好貨色, 以次充好的情況十分普遍。 這些在橡木桶裡散發著怪味兒的東西實際上都是些脖子、脛骨、脂肪、肚皮之類豬身上最糟糕的部分。 一些士兵甚至發誓說這些可惡的臭豬肉桶裡面都是些“毛髮、汙物和垃圾”,

沒一點兒可愛的豬身上該有的東西!

▲豬肉賣相確實很糟糕,但卻是當時軍隊的必備之物。

一般來說, 裝培根的木桶毛重350磅, 裡面的培根淨重290磅。 考慮到培根需要把豬肉醃制後還得風乾或薰制, 加工週期太長, 軍需部門自然覺得還是讓士兵們多跟醃肉打交道的好。商人們應該也是這麼想的,畢竟培根加工起來確實比較麻煩。?另外,培根一般都需要豬肋條或者背脊上的肉,不大容易拿豬身上其他亂七八糟的部位來湊數兒;醃肉卻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豬身上的零件全扔進充滿鹽水的木桶裡,等到封好的木桶經過四輪馬車、火車乃至貨船一路折騰,運到軍營的時候也就醃得差不多了。

對於聯邦政府發下來的這些“鹽垃圾”、“母豬肚皮”,士兵們的感情也是非常複雜。一方面,這些粗製濫造的東西實在讓人倒足了胃口,另一方面,它們畢竟提供了足夠的鹽分和動物蛋白,醃肉和培根裡的油脂也是每天烹煮食物必不可少的。

儲存不當造成醃肉腐臭變質的情況時有發生,除了引發一些倒楣蛋的腹瀉、給醫療部門添亂之外,更讓士兵們對新鮮肉類的渴望無法遏制。為了弄點兒鮮肉,不僅有白天軍官們正式安排的“征糧隊”四處搜刮,士兵們在深更半夜私下出去“覓食”更幾乎成了慣例,軍官們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駐地附近種植園裡的牲口是第一目標,從那里弄到的豬牛羊會被連夜大卸八塊,分割得一點兒都不剩,士兵們也會識趣地給軍官們留下上好的一份兒。軍官們都是體面人,當然不屑於和這幫饞鬼混到一塊兒、夜裡跑出去幹這種有失身份的勾當,不過對於第二天早晨起來時掛在自己帳篷門口的那塊兒肉,他們也照樣毫不客氣地笑納了,這也成了軍隊裡的慣例。

▲尤利西斯·格蘭特將軍愛好威士卡的名聲在外,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為聯邦政府立下赫赫戰功。

除了夜裡私下出去打野食,在南北戰爭時期,北方軍隊就地大規模徵用老百姓的糧食、牲口和物資同樣是家常便飯。就地取得給養,並且毀掉敵人賴以維持軍隊的戰爭資源也是北方諸位將軍們的共識。格蘭特將軍就曾經表示,大兵們不分青紅皂白胡亂搶劫良善百姓的行徑當然是應該受到軍官善意“勸阻”的,不過如果是在經過授權的軍官帶領下,只要給主人開個收條這一切就變得非常合情合理了。

當然,他也非常通情達理地說,在某些情況下是用不著開收條的。那些被認為是叛亂分子的種植園主,往往被大家開開心心地搶個痛快、燒個乾淨。在這幫拿著槍的傢伙面前,再怎麼想保護自己財產的硬漢都得學會夾著尾巴老老實實做人。聯邦軍隊出於打擊敵人戰爭潛力的目的考慮,每每進入南方人的地盤大肆破壞,下手毫無顧忌。為了不給敵人留下可供利用的資源,特別是吃的東西,北軍非常喜歡連吃帶糟蹋來個三光:能吃的吃光,能帶走的搶光,帶不走的燒光,按照謝里登將軍的說法就是“從這個地區上空路過的烏鴉也得自帶乾糧”。謝里登將軍還曾經得意地向格蘭特將軍誇耀自己的輝煌成就:“我燒死了兩千多頭家畜,屠宰並向部隊發放了不少於三千頭羊……”南方若干畜牧區的牲口就這麼給折騰得所剩無幾,當時路上經常能看到各種牲口屍體無人掩埋,臭不可聞。那是因為北軍在三光之後,順手牽羊把鐵鍬之類的工具也給搶跑了,弄得連掩埋牲口屍體的活兒都沒法兒幹。北軍幹起禍害地方的勾當都是駕輕就熟,不管是公開搶劫還是私下打野食,都能弄到新鮮的肉食。加上後勤也夠賣力,雖然也經常面臨各種困難,總而言之,如前面所說,北方的士兵們大部分時候還是比南方佬吃得好多了,肉製品更是不缺。

▲謝里登將軍是聯邦軍隊當中一位優秀的指揮官,在破壞南方擁有的戰爭資源方面毫不手軟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

軍需部門自然覺得還是讓士兵們多跟醃肉打交道的好。商人們應該也是這麼想的,畢竟培根加工起來確實比較麻煩。?另外,培根一般都需要豬肋條或者背脊上的肉,不大容易拿豬身上其他亂七八糟的部位來湊數兒;醃肉卻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豬身上的零件全扔進充滿鹽水的木桶裡,等到封好的木桶經過四輪馬車、火車乃至貨船一路折騰,運到軍營的時候也就醃得差不多了。

對於聯邦政府發下來的這些“鹽垃圾”、“母豬肚皮”,士兵們的感情也是非常複雜。一方面,這些粗製濫造的東西實在讓人倒足了胃口,另一方面,它們畢竟提供了足夠的鹽分和動物蛋白,醃肉和培根裡的油脂也是每天烹煮食物必不可少的。

儲存不當造成醃肉腐臭變質的情況時有發生,除了引發一些倒楣蛋的腹瀉、給醫療部門添亂之外,更讓士兵們對新鮮肉類的渴望無法遏制。為了弄點兒鮮肉,不僅有白天軍官們正式安排的“征糧隊”四處搜刮,士兵們在深更半夜私下出去“覓食”更幾乎成了慣例,軍官們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駐地附近種植園裡的牲口是第一目標,從那里弄到的豬牛羊會被連夜大卸八塊,分割得一點兒都不剩,士兵們也會識趣地給軍官們留下上好的一份兒。軍官們都是體面人,當然不屑於和這幫饞鬼混到一塊兒、夜裡跑出去幹這種有失身份的勾當,不過對於第二天早晨起來時掛在自己帳篷門口的那塊兒肉,他們也照樣毫不客氣地笑納了,這也成了軍隊裡的慣例。

▲尤利西斯·格蘭特將軍愛好威士卡的名聲在外,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為聯邦政府立下赫赫戰功。

除了夜裡私下出去打野食,在南北戰爭時期,北方軍隊就地大規模徵用老百姓的糧食、牲口和物資同樣是家常便飯。就地取得給養,並且毀掉敵人賴以維持軍隊的戰爭資源也是北方諸位將軍們的共識。格蘭特將軍就曾經表示,大兵們不分青紅皂白胡亂搶劫良善百姓的行徑當然是應該受到軍官善意“勸阻”的,不過如果是在經過授權的軍官帶領下,只要給主人開個收條這一切就變得非常合情合理了。

當然,他也非常通情達理地說,在某些情況下是用不著開收條的。那些被認為是叛亂分子的種植園主,往往被大家開開心心地搶個痛快、燒個乾淨。在這幫拿著槍的傢伙面前,再怎麼想保護自己財產的硬漢都得學會夾著尾巴老老實實做人。聯邦軍隊出於打擊敵人戰爭潛力的目的考慮,每每進入南方人的地盤大肆破壞,下手毫無顧忌。為了不給敵人留下可供利用的資源,特別是吃的東西,北軍非常喜歡連吃帶糟蹋來個三光:能吃的吃光,能帶走的搶光,帶不走的燒光,按照謝里登將軍的說法就是“從這個地區上空路過的烏鴉也得自帶乾糧”。謝里登將軍還曾經得意地向格蘭特將軍誇耀自己的輝煌成就:“我燒死了兩千多頭家畜,屠宰並向部隊發放了不少於三千頭羊……”南方若干畜牧區的牲口就這麼給折騰得所剩無幾,當時路上經常能看到各種牲口屍體無人掩埋,臭不可聞。那是因為北軍在三光之後,順手牽羊把鐵鍬之類的工具也給搶跑了,弄得連掩埋牲口屍體的活兒都沒法兒幹。北軍幹起禍害地方的勾當都是駕輕就熟,不管是公開搶劫還是私下打野食,都能弄到新鮮的肉食。加上後勤也夠賣力,雖然也經常面臨各種困難,總而言之,如前面所說,北方的士兵們大部分時候還是比南方佬吃得好多了,肉製品更是不缺。

▲謝里登將軍是聯邦軍隊當中一位優秀的指揮官,在破壞南方擁有的戰爭資源方面毫不手軟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