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耳模在助聽器中的作用及發展史

是一個聲學外掛程式, 作為一個完整的助聽系統的一部分, 它將助聽器放大後的聲音從助聽器的接受器(receiver)傳遞到外耳道或鼓膜處。 對於耳內式耳道式等定制助聽器來說, 可以認為助聽器的外殼就是耳模。 隨著助聽器歷史的發展, 耳模的形狀、材料、製作工藝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人們對耳模聲學特性的認識逐漸深化, 耳模不單是一個傳聲部件,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改善助聽後的音質。

(一) 耳模的作用

修正耳模的形狀及其各種孔徑的尺寸,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助聽器聲學特性上的不足,

進一步改善住聽後的音質, 並能滿足患者在美觀和舒適上的需要。 這是耳模的第二個作用。

耳模的第三個作用是使得各種助聽器更加牢固。 特別是耳級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助聽器的使用者, 總是擔心助聽器會在無意間墜落而損壞。 由於耳模是完全依照耳廓、耳道形狀製成, 耳輪、耳甲腔、外耳道彎曲部這些生理結構都會保證耳模及助聽器佩戴得牢固, 對於盒式助聽器, 耳模也可以保證助聽器受話器的牢固。

(二) 耳模的歷史

我們今天通常意義上的耳模出現在本世紀20年代, Western Electric Laboratories公司申請了耳模的專利。 那時的耳模還不是定制的, 而是預先做好的一系列大小不等的耳模。 紐約的一個牙醫從牙模上獲得靈感, 開始根據每一個患者耳廓的形狀定制耳模。

由於那時還沒有耳背式助聽器, 耳模的形狀都是適於盒式助聽器的所謂“標準型”。

50年代出現了耳背式助聽器, 殼式和骨架式耳模相繼出現, 不又出現了耳道式。 同時耳印模(impression)的材料也有了進步。 過去主要將熟石膏填入外耳道口及耳廓待其幹硬後從耳廓中取得印模, 但用力過大, 石膏印模易碎。 50年代早期出現了一種軟的可材料取代了石膏。

為了規範耳模形狀、材料、尺寸等, 1962年美國成立了國家耳模試驗室協會(nationalal association of earmold laboratories, NAEL).70年代, NAEL規定了導聲管的標準尺寸, 對耳模的各部分做了統一的命名, 並採取措施促進新型耳模及新的耳印材料的發展。

耳模最基本的作用是在助聽器的受話端和鼓膜之間建立一個封閉的聲學孔道、耳模外的聲音被適度隔絕,

耳模內業已放大的聲音也不會從外耳道洩漏出去, 造成聲回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