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家風|梁啟超:對待家人的態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懷感恩之心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 也需要一顆感恩的心去滋養。

梁啟超流亡期間, 妻子一人擔起家庭的重擔。

雖然妻子並未向梁啟超傾訴生活的不易,

但妻子所受的苦, 梁啟超並非不知。

梁啟超一走, 照顧年邁父母、年幼孩子的任務, 就全落在了李蕙仙一人身上。

梁啟超明白這些本應是由兩人共同承擔的, 在梁啟超寫給妻子的信中處處可見對妻子的感恩之情。

“大人當此失意之時, 煩惱定不知幾多, 近日何如?不至生病乎?”

“卿明大義, 必能設法慰解, 以贖吾不孝之罪, 吾惟有拜謝而已。 ”

感恩之心, 不是形式, 不是隨口說說。

感恩之心是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 是一通噓寒問暖的電話。

說舒心之語

生活中有不少人對待外人態度彬彬, 對待至親的家人卻言語刻薄、疾言厲色。

《莊子》中說, “蹍市人之足, 則辭以放驁, 兄則以嫗, 大親則已矣。 ”

家人間相處也要懂分寸、有禮貌。

溫和的語言, 是善良人家庭中決不可缺少的。 梁啟超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

梁啟超從不吝于表達對孩子們的愛, 他給孩子們起了很多有愛的“外號”。

大女兒思順是“大寶貝”、“baby思順”, 小兒子思禮是“老白鼻”、“老baby”, 思懿是“司馬懿”, 思寧是“六六”……

梁啟超對孩子說話一貫和藹,

總是以誇獎為主, 鼓勵孩子。

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 他說:

“思順十一月廿九、十二月四日, 思成十二月一日的信, 同時到了, 真高興”“莊莊已經是個大孩子了, 比從前漂亮得多”。

與家人相處, 說話要讓人舒心。

凡事別只會諷刺挖苦, 多點誇獎表揚。

家庭是放心與休息的場所, 不要把在社會中的委屈不滿發洩到家人身上, 給家人擺臉色。

嘴上別太過強勢, 也別總是抱怨這抱怨那。

勤跟家人交流溝通, 有話好好說, 講話心平氣和, 有愛就要表達出來。

做體貼之事

對待家人, 要懂得換位思考, 理解家人的不容易。

理解不是完全一致, 而是我們雖然觀點不同, 但我支援你的決定。

梁家家風家教讓人羡慕, 良好的家教家風背後正是家人間的相互理解體貼。

梁啟超是一個總能照顧到大家庭中各成員情緒的人。

梁思永喜歡考古學, 但考古並不是一門熱門專業, 梁啟超知道後, 並未過多干涉兒子, 而是對此表示理解並尊重兒子的選擇。

為了梁思永, 他親自寫信給李濟,

自掏腰包, 讓兒子有機會參加考古工作。

梁啟超與妻子李蕙仙相伴三十多年, 在梁啟超流亡日本期間, 李蕙仙獨自承擔起一切, 她並未抱怨, 因為她理解梁啟超所做的一切。

對待家人, 要學會理解家人的不容易。

父母需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

孩子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不要苛責嫌棄父母。

夫妻間也要彼此理解, 別總從自身出發做決定, 也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和想法。

世上的一切都長著腿會溜, 只有家人不會。 不管你走到哪裡, 家人都背後守候著你。

好好對待家人, 懷感恩心, 說舒心話, 做體貼事。

你對待家人的態度, 才是你真實的人品。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