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點評長安重構四大品牌:大背景時機好,高層前瞻又務實

本屆北京車展前夜, 長安汽車在北京發佈其“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戰略”, 此次發佈會充滿了對未知的探索, 是長安汽車應對汽車市場深度競爭的佈局。 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親自上臺, 細細梳理, 對原品牌進行重構。 以“創n”的名義, 構築品牌矩陣, 由此形成了四大品牌:中高端品牌、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 也因此, 本屆北京車展, 歐尚品牌單獨設台。

除了還未發佈的中高端品牌外, 其他三個品牌, 都是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 進行品牌重構, 由此, 長安將形成高、中、低不用消費群體以及輕型商用截然不同的品牌區隔。

如果說半個世紀以來, 長安汽車在微車領域打下雄厚的基礎, 讓長安品牌的形象, 過多聚焦在微車的“低端”形象之下的話, 那麼十多年來, 在乘用車方面的發展, 還是慢慢將長安汽車品牌形象帶入到主流乘用車陣營, 尤其如CS75、CS95、睿騁、新逸動等,

長安汽車規模也一度躍居自主乘用車第一。

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梳理四大品牌

但是沒有如長城WEY、吉利領克等過硬品牌附加值高的品牌, 讓長安汽車品牌形象值難以上去, 長安人自然心裡不是回事, 心裡不踏實。 即便在售最高的產品CS95頂配,

也在23萬以內。 如果將長城、哈弗、吉利、上汽、傳祺這些主流自主乘用車最高端車型放在一起比的話, 長安缺少售價高的產品, 主銷產品, 多聚集在15萬以內的CS75、CS55等更低。

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話題, 在自主品牌汽車一票奔向高端的時候, 睿騁, 這款長安當初謀劃由轎車進入中高端的試探性產品, 沒有取得應有的成功, 單單長安品牌, 似乎難以突破品牌閾限, 要改變消費者對長安汽車的印象, 那麼重新打造一個高端品牌, 像WEY、領克一樣, 進行品牌區隔, 在長安看來, 是必不可少的。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與媒體溝通

壓在心底多年的心事, 終於在2018年得以釋放。 此次梳理重構4大品牌, 況且高端品牌還未發佈, 長安汽車是否會成功呢?當年奇瑞急於求成, 成立四大品牌, 功敗垂成, 大傷元氣, 走上動盪重振之路, 一去近十年。

聊哥認為, 當下長安汽車重構四大品牌, 與2009年奇瑞推出瑞麒、威麟等四大品牌, 無論時機、大背景、發展程度, 消費者對自主品牌汽車的信心, 都有天壤之別。 聊哥就此做如下分析:

一是中國汽車品牌正在快速向上的通道中, 不少汽車產品, 即便不是在高端品牌之下, 但售價已在25萬元之上, 它們可以稱之為自主品牌的高端產品, 比如傳祺的GA8、GS8、榮威RX8、哈弗H8/H9等等, 長安CS95也在23萬級別。 自主汽車向高端發展的良好氛圍、消費者逐漸認可, 都是長安推出高端品牌的大好時機。

不像2009年奇瑞的推出的高端品牌瑞麒,那時候,時機並不好,可以說是超前了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印象。自主品牌還未到良好的產品溢價時代,推出高端品牌還未到時候,消費者對自主品牌汽車的看法,還停留在低端水準,奇瑞的意識是前瞻的,但時機不好。

二是長安本身在乘用車領域市場規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突破1000萬輛,自主乘用車老大的光環,也不是蓋的。長安汽車在發動機技術、底盤、新能源汽車、前瞻設計等方面,五國九地佈局,有著豐富的資源,積蓄的實力,讓它有能力推出一個高端品牌並成功運營。

三是中國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的信心,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有10年行業經驗的記者都應該清楚,2010年前,自主品牌汽車因車市下滑一度萎靡異常,合資企業大舉進攻,自主加速淘汰唱調一度甚囂塵上。可是中國龐大的市場,讓自主汽車重回路轉,加上SUV市場大爆發,中國品牌紛紛轉移陣地,造出了非常適合市場需要的SUV產品,自主品牌也用高性價比產品贏得了消費者信任:中國製造原來是可以的。可以看到,WEY、領克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勢而生,初戰告捷。

四是高端品牌已經沒有國際上豪華品牌與非豪華品牌完全清晰簡明的劃分。不少自主品牌在20多萬的產品上,儼然都是中國式豪華,產品的檔次、做工、設計、內飾精美程度以及動力等,足夠豪華,它們自稱自己就是高端。

客觀地從消費者角度說,它們的智慧配置、安全科技配置,完全夠得上中國式豪華需求,只不過缺少一個豪華品牌高端品牌的品牌名分,它們只缺少的,是跨國公司對底盤、操控、駕駛感覺精細的調教。

基於以上分析,聊哥認為,時機不錯,長安是有能力推出一個高端品牌的,但高端品牌旗下有什麼樣的產品來支撐,長安也有實力去打造適合品牌調性、適合消費者預期的產品。

至於其他三大品牌,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它們是在保持既定產品不變的前提下,對品牌形象的一個重新梳理,品牌重構,是將長安複雜的產品體系,分在一個個相應的品牌之下,產品規劃不會變,產品標識不變,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長安此次也提出了“一個核心+四大轉型“的發展思路,對未來車企的競爭,車企的發展趨勢,有著長遠前瞻的想法,對車企未來核心價值,有著清晰的判斷。科技服務型僅僅是一個外在的表現,車企未來是一個集成用戶價值最大的出行提供商,服務商,是科技價值的出行實踐者。

另外,汽車競爭,向新的生態進化,電動、智慧、互聯等的競爭外,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經營品牌、重建服務,是生態聚化的行銷的競爭。此次長安汽車以“第三次創業”的姿態,可謂心態“歸零”,重新出發,並且對未來競爭,有著在新能源、產品、智慧科技、服務等方面轉型上的深度佈局。

這樣,長安汽車的高層張寶林、朱華榮們,更能理性、務實地佈局高端品牌。

不像2009年奇瑞的推出的高端品牌瑞麒,那時候,時機並不好,可以說是超前了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印象。自主品牌還未到良好的產品溢價時代,推出高端品牌還未到時候,消費者對自主品牌汽車的看法,還停留在低端水準,奇瑞的意識是前瞻的,但時機不好。

二是長安本身在乘用車領域市場規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突破1000萬輛,自主乘用車老大的光環,也不是蓋的。長安汽車在發動機技術、底盤、新能源汽車、前瞻設計等方面,五國九地佈局,有著豐富的資源,積蓄的實力,讓它有能力推出一個高端品牌並成功運營。

三是中國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的信心,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有10年行業經驗的記者都應該清楚,2010年前,自主品牌汽車因車市下滑一度萎靡異常,合資企業大舉進攻,自主加速淘汰唱調一度甚囂塵上。可是中國龐大的市場,讓自主汽車重回路轉,加上SUV市場大爆發,中國品牌紛紛轉移陣地,造出了非常適合市場需要的SUV產品,自主品牌也用高性價比產品贏得了消費者信任:中國製造原來是可以的。可以看到,WEY、領克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勢而生,初戰告捷。

四是高端品牌已經沒有國際上豪華品牌與非豪華品牌完全清晰簡明的劃分。不少自主品牌在20多萬的產品上,儼然都是中國式豪華,產品的檔次、做工、設計、內飾精美程度以及動力等,足夠豪華,它們自稱自己就是高端。

客觀地從消費者角度說,它們的智慧配置、安全科技配置,完全夠得上中國式豪華需求,只不過缺少一個豪華品牌高端品牌的品牌名分,它們只缺少的,是跨國公司對底盤、操控、駕駛感覺精細的調教。

基於以上分析,聊哥認為,時機不錯,長安是有能力推出一個高端品牌的,但高端品牌旗下有什麼樣的產品來支撐,長安也有實力去打造適合品牌調性、適合消費者預期的產品。

至於其他三大品牌,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它們是在保持既定產品不變的前提下,對品牌形象的一個重新梳理,品牌重構,是將長安複雜的產品體系,分在一個個相應的品牌之下,產品規劃不會變,產品標識不變,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長安此次也提出了“一個核心+四大轉型“的發展思路,對未來車企的競爭,車企的發展趨勢,有著長遠前瞻的想法,對車企未來核心價值,有著清晰的判斷。科技服務型僅僅是一個外在的表現,車企未來是一個集成用戶價值最大的出行提供商,服務商,是科技價值的出行實踐者。

另外,汽車競爭,向新的生態進化,電動、智慧、互聯等的競爭外,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經營品牌、重建服務,是生態聚化的行銷的競爭。此次長安汽車以“第三次創業”的姿態,可謂心態“歸零”,重新出發,並且對未來競爭,有著在新能源、產品、智慧科技、服務等方面轉型上的深度佈局。

這樣,長安汽車的高層張寶林、朱華榮們,更能理性、務實地佈局高端品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