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山歌聲聲壯韻濃——大新縣“三月三”儂侗節活動見聞

德天瀑布景區, 身穿盤頭壯服飾的大柔佛巴魯歌手, 與身著奧黛服飾的越南青年齊唱山歌互送祝福;龍宮仙境景區, 千人唱高腔詩蕾山歌、千人舂打糍粑、千人跳蹬蕩舞、千人共吃長桌宴……4月18日,

大新縣主題為“八桂嘉年華大新美天下”的“三月三”儂侗節活動古樸而熱烈。 中央電視臺、廣西電視臺對這一熱烈的民俗節慶活動進行了直播。

當天一早, 活動的主會場龍宮仙境景區,

早已是人山人海。 這一天, 是大新壯族人民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在廣場上, 聚滿了身著壯族盛裝的壯鄉兒女,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9點剛過, 隨著悠揚的鼓聲響起, 慶祝活動正式開始。 壯鄉兒女載歌載舞, 氣氛非常熱烈。 “在大新, 每年‘三月三’都會有慶祝活動,

像這麼熱鬧的還是頭一次。 ”從寧明縣城趕來的遊客許麗青讚歎道。

“阿哥阿妹情誼長……”高曠悠遠的歌聲傳來。 作為大新壯族瑰寶的山歌――高腔詩蕾, 當天的千人齊唱, 非常震撼人心。

“雖然聽不懂, 但是感受到了其中高亢的力量和濃郁的壯族風情。 ”外地遊客唐彬說。

“這是大新壯族特有的高腔山歌, 已經流傳1100多年了, 它內容豐富, 既有對男女愛情的描寫, 也有對美好生活的歌頌。 ”高腔詩蕾領唱人許秀珍說。

高腔詩蕾中的“詩蕾”在壯語中代表著“最美、最嘹亮”, 它起源於日常生活勞作, 在漫長的時間裡, 逐漸演化成為壯族人民在節慶和農閒時表達喜悅、交流情誼的重要方式。

“我十幾歲就和村裡的老人學唱高腔詩蕾了, 現在已經有三十多年。 現在村裡也有小孩子學, 我還給縣裡一些學校教學生唱山歌, 希望我們壯族的文化能夠一代代的傳播下去。 ”許秀珍表達了自己樸實的願望。

“貝儂籟!跟擠嘍!嘿嘿嘿!”隨著歡快的歌聲響起,在慶祝現場,1000多人手持木杵,歡快地舂起糍粑來,頓時芳香四溢。糍粑象徵團結協作,寓意團圓和美,是當地壯民族節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隨後,1300多名壯族兒女跳起了蹬蕩舞。只見其一手持竹筒,一手拿木棍,時而舞動竹筒,時而敲擊筒身,舞蹈靈動明快,聲音抑揚頓挫,極富美感。

在美食展區,剛舂好的糍粑、五顏六色的糯米飯、香飄四溢的烤乳豬等美食讓人垂涎三尺,四周早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遊客在享受精神大餐之餘還獲得了味蕾的享受。

當天,千人唱高腔詩蕾、千人跳蹬蕩舞、千人舂糍粑三個活動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的認證,獲得“規模最大的高腔詩蕾展演活動”“規模最大的蹬蕩舞展演活動”“規模最大的舂糍粑活動記錄”稱號。

“大新有德天瀑布、明仕田園、龍宮仙境等自然美景,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希望通過舉辦‘三月三’儂侗節這樣的民俗活動,讓更多的遊客瞭解大新、熱愛大新,促進大新全域旅遊業的發展,促進大新經濟社會發展。”大新縣委副書記、縣長張衛東說。(何凱旋)

“貝儂籟!跟擠嘍!嘿嘿嘿!”隨著歡快的歌聲響起,在慶祝現場,1000多人手持木杵,歡快地舂起糍粑來,頓時芳香四溢。糍粑象徵團結協作,寓意團圓和美,是當地壯民族節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隨後,1300多名壯族兒女跳起了蹬蕩舞。只見其一手持竹筒,一手拿木棍,時而舞動竹筒,時而敲擊筒身,舞蹈靈動明快,聲音抑揚頓挫,極富美感。

在美食展區,剛舂好的糍粑、五顏六色的糯米飯、香飄四溢的烤乳豬等美食讓人垂涎三尺,四周早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遊客在享受精神大餐之餘還獲得了味蕾的享受。

當天,千人唱高腔詩蕾、千人跳蹬蕩舞、千人舂糍粑三個活動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的認證,獲得“規模最大的高腔詩蕾展演活動”“規模最大的蹬蕩舞展演活動”“規模最大的舂糍粑活動記錄”稱號。

“大新有德天瀑布、明仕田園、龍宮仙境等自然美景,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希望通過舉辦‘三月三’儂侗節這樣的民俗活動,讓更多的遊客瞭解大新、熱愛大新,促進大新全域旅遊業的發展,促進大新經濟社會發展。”大新縣委副書記、縣長張衛東說。(何凱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