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儲藏室是父母舒適的家

《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

為了向大家介紹她的父母, 羅茲·查斯特打開儲藏室, 翻出了一些物件。 她的父母就藏在這個儲藏室裡。

在一堆雜七雜八的盒子和無關緊要的臥房用品之中, 擺放著裝有她母親骨灰的醬紫色絲絨袋子, 以及裝有她父親骨灰的13頻道手提包, 這個手提包他父親走到哪裡拎到哪裡。

“我喜歡把父母放在儲藏室裡。 ”她在《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裡面這麼說。 “我覺得儲藏室就是他們舒適的家。 ”這本書記錄了她雙親的健康走下坡路的過程。 這一過程漫長而匆促, 從2005年母親摔下梯子到她2009年去世(查斯特女士的父親在這一過程中間去世)。

見到查斯特女士的時候, 簡直可以說讓人震驚。 她的漫畫經常描畫一個長期疲憊不堪的女士, 從外貌上看, 這位女士就是她本人的翻版;但從她身上卻看不到一絲焦慮。 她或許是你想像的類型:嘲諷,

多思, 能於最細微處找到笑點。

最近的一個下午, 她在自己家中說:“這是我收藏的好玩的罐頭。 ”她一面說, 一面秀她的那一架子罐頭, 看上去無一不具有異國情調, 裡面裝的都是不同尋常或者說可能很難吃的東西, 比如魷魚。 有一盒產自英國的罐頭, 名叫“一應俱全”, 聲稱是早餐全餐, 不過是把豆子、香腸、番茄、土豆和洋蔥做成一團糊狀混在一個容器裡。 說到這種罐頭, 查斯特女士說:“我唯一的原則是:必須在超市買到它。 ”

查斯特女士的家很整潔, 屬於那種可控的混亂, 一派生趣盎然。 牆上滿是藝術品和她許多《紐約客》漫畫家朋友簽名的漫畫。 廚房的桌子上堆滿了她最新的童書校樣。 儘管59歲的查斯特女士為《紐約客》畫了30多年漫畫,

她的辦公室的一大特點仍然是——檔案櫃裡塞滿了沒有發表的漫畫, 讓人震驚的是, 90%是她本人提交的。

她最大的天賦是, 把瘋狂轉動的沙拉攪拌機——即她的想法, 轉化為既具有獨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作品。

你可以把《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當作警示故事、恐怖電影或紀錄片, 以此畫出自己父母健康衰落的刻度表。 非常有意思的是, 某種程度上講, 一本坦率記錄年邁父母之死的回憶錄或許無法趣味橫生, 查斯特一度描寫她與自己日漸陷入老年癡呆的母親的爭論, 簡直如同一部荒誕派長劇。 “這是小勺。 ”查斯特女士說。 “不是的, 這是調羹。 ”母親回答道。 那一頁的標題是“歡樂公寓”。

年邁父母與成年子女的故事都是相似的,

但又各有各的不同。 查斯特女士是獨生女, 當她的父母陷入無助, 一切重任都落到了她一人身上。

她的父母需要她安排醫療保健事宜、帶他們去醫院、把他們從布魯克林的家裡帶到老年之家;他們還需要她處理檔、付帳單、聽他們抱怨, 並且安慰他們說他們沒有瘋, 以便他們冷靜下來。 這很艱難, 查斯特女士得全方位做出反應, 混雜著遺憾、同情、生氣和哀傷。 她為父母的衰弱感到憤怒, 也為自己的憤怒而憤怒。 她感到崩潰, 氣惱, 她覺得失去太多, 所以憤憤不平。

“我很想做得更好一些, 但我沒有。 ”她說。 比如, 當失控的父親堅持讓她每天帶他回布魯克林, 以便確認他珍藏了45年之久的存摺沒有被人偷走, 她刻畫自己的挫敗感。

“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這個值得考慮。 ”

拜她母親的吼叫和批評所賜, 她還被迫面對孤單童年遺留的可怕問題, 查斯特女士說。 “我學會了謹小慎微, ”她寫道, “默默地想心事。 ”在她低調行事的同時, 她把所想記了下來, 畫了一本小書, 標題卻是“一本大書:我真正的想法”。

“要知道, 這很有趣。 ”她說著停頓了一下, 然後繼續:“童年時光, 不是我一生中最喜歡的。 ”

拯救她的是她自己, 是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即便禁止她閱讀漫畫和別的據說不好的讀本, 她仍舊照讀不誤。 比如Zap、Mad雜誌以及平庸的童刊Hightlights, 後者對她成為漫畫家倒是起了幫助作用。

這個雜誌有一頁叫做“我們自己”, 以發表讀者來稿為特色。 查斯特女士也打算參與。 看到大部分女孩畫的都是馬, 她也決定提交一匹馬。

儘管有明顯的心理障礙(“我不喜歡馬。我對馬毫無興趣。”),她還是咬緊牙關,逼迫自己去看一檔關於馬的系列電視節目《狂怒》(Fury),為的是得到有關馬的靈感。她不喜歡這檔節目,但她很快就畫了一素描本的馬。

“我看著滿本子的馬,覺得它們真糟糕,”查斯特女士說,“但又實在有趣,它們看起來不像馬,而是像古裡古怪的大狗。”

那些似狗非狗的畫讓她不由獨自發笑。“我當時不是這麼想的:‘哈,畫得真糟糕,但確實有趣,所以我應該當個漫畫家。’”她說,“我想得更多的是:‘這可真是有趣,我沒打算畫這麼搞笑,但是畫出來真的很搞笑。’”

她迷失在自己的藝術世界,報了畫畫班,一直畫啊畫,16歲就離家去讀大學,始於紐約州北部地方,終於羅德島設計學院。她第一幅畫賣給了《紐約客》(《小東西》,畫的是想像中的不起眼的小物件,都給起了富有想像力的好笑名字),那是1978年。此後,《紐約客》的漫畫一直是她在書籍和藝術作品之外的一筆收入。

《紐約客》那麼器重她,一定會給慷慨給她一筆固定收入吧?沒有。貌似畫漫畫的員工都沒有這筆固定工資。“我夢想住在那樣的星球,”她說,“除非你住的公寓,比如說,在斯克內克塔迪市一個令人壓抑的小店上面,或者別的東西上面,公寓很小,沒有供暖,老鼠橫行——或許到那時,你才無法做別的事情。”

查斯特女士和丈夫貝爾·弗蘭岑兩人都是《紐約客》作者,貝爾·弗蘭岑是個幽默作家,62歲。自從查斯特女士懷上第二個孩子妮娜(現在23歲,第一個孩子伊恩26歲),他們就在康涅狄格州邊界的一個安靜小鎮住了下來。他們的家舒適、寬敞、親切,但由於不是紐約,自有不便之處。

查斯特女士說:“我不喜歡去地下室,我害怕會發生爆炸事故。”

此外,查斯特女士還不喜歡開車。她開車出過一次事故。那次,她打算去女兒學校,給孩子送點桃膠點心,結果偏離了道路(除了點心,人倒是好好的)。企圖開車去這個城市,僅此一回。

還有一次,她計畫運送父母公寓裡堆積多年的雜物,但她沒有叫昂貴的專車,只在父母平日出門才叫車。她已經成功地開到布魯克林,沒有開錯州,但她的GPS卻自作主張指點她去了一個地方,那是膽小的司機最怕的地方:一個斜坡。GPS無可避免地稱之為橋。

她嚇壞了。“這就像,我就在一個橋上。”她說。如果她把這一場景畫到漫畫中,她一定會重點強調:“在橋上。”而且,必定是用歪歪斜斜的超大的大寫字母。“我都不知道我是去哪裡了。莫非我在韋拉劄諾大橋?我要去史丹唐島?我要去新澤西州?布魯克林到新澤西有一座橋?”

她被帶到了曼哈頓鮑威利街(“這讓我很不爽”),那是繁華街道,交通擁擠,她簡直想靠邊停車,然後棄車而去。

郊區有郊區的好處,包括可以給家裡的兩隻鸚鵡分配一個房間,並且,“我不喜歡那種買個雜貨也要體驗千人大戰的感覺。”查斯特女士說。

她不僅有一群藝術家朋友,還有一個院子。她的丈夫弗蘭岑先生喜歡把院子裝點出季節性主題。比如復活節,他會製作這樣的小景觀:堆上一堆巨大的雞蛋,再在某種四輪馬車上面擺一隻大兔子。

郊區適合搞生產。她說:“活一干完,就可以無所事事了。”

康涅狄格州的安靜對查斯特女士大有助益。她可以潛心整理自己的書稿,如同她的其他創造物一樣,天然、自我並滿懷抱負。

這本書主要由漫畫和大塊的文字組成,其間放入一些照片,全書跳蕩反復,但在結尾,它既是一幅家庭肖像,也是兩個老人的死亡故事。

查斯特女士花了好幾年才想好要把什麼寫進去,以及結構如何安排。但在最初的時候,輪廓就已經在那裡了。

“我不知道怎麼把內容組合起來,不過我知道這本書應該怎麼開頭、在哪裡結尾。我知道結尾應該是在父母在儲藏室。”她補充道:“我喜歡他們待在一起。”

(原文刊於《紐約時報》)

她也決定提交一匹馬。

儘管有明顯的心理障礙(“我不喜歡馬。我對馬毫無興趣。”),她還是咬緊牙關,逼迫自己去看一檔關於馬的系列電視節目《狂怒》(Fury),為的是得到有關馬的靈感。她不喜歡這檔節目,但她很快就畫了一素描本的馬。

“我看著滿本子的馬,覺得它們真糟糕,”查斯特女士說,“但又實在有趣,它們看起來不像馬,而是像古裡古怪的大狗。”

那些似狗非狗的畫讓她不由獨自發笑。“我當時不是這麼想的:‘哈,畫得真糟糕,但確實有趣,所以我應該當個漫畫家。’”她說,“我想得更多的是:‘這可真是有趣,我沒打算畫這麼搞笑,但是畫出來真的很搞笑。’”

她迷失在自己的藝術世界,報了畫畫班,一直畫啊畫,16歲就離家去讀大學,始於紐約州北部地方,終於羅德島設計學院。她第一幅畫賣給了《紐約客》(《小東西》,畫的是想像中的不起眼的小物件,都給起了富有想像力的好笑名字),那是1978年。此後,《紐約客》的漫畫一直是她在書籍和藝術作品之外的一筆收入。

《紐約客》那麼器重她,一定會給慷慨給她一筆固定收入吧?沒有。貌似畫漫畫的員工都沒有這筆固定工資。“我夢想住在那樣的星球,”她說,“除非你住的公寓,比如說,在斯克內克塔迪市一個令人壓抑的小店上面,或者別的東西上面,公寓很小,沒有供暖,老鼠橫行——或許到那時,你才無法做別的事情。”

查斯特女士和丈夫貝爾·弗蘭岑兩人都是《紐約客》作者,貝爾·弗蘭岑是個幽默作家,62歲。自從查斯特女士懷上第二個孩子妮娜(現在23歲,第一個孩子伊恩26歲),他們就在康涅狄格州邊界的一個安靜小鎮住了下來。他們的家舒適、寬敞、親切,但由於不是紐約,自有不便之處。

查斯特女士說:“我不喜歡去地下室,我害怕會發生爆炸事故。”

此外,查斯特女士還不喜歡開車。她開車出過一次事故。那次,她打算去女兒學校,給孩子送點桃膠點心,結果偏離了道路(除了點心,人倒是好好的)。企圖開車去這個城市,僅此一回。

還有一次,她計畫運送父母公寓裡堆積多年的雜物,但她沒有叫昂貴的專車,只在父母平日出門才叫車。她已經成功地開到布魯克林,沒有開錯州,但她的GPS卻自作主張指點她去了一個地方,那是膽小的司機最怕的地方:一個斜坡。GPS無可避免地稱之為橋。

她嚇壞了。“這就像,我就在一個橋上。”她說。如果她把這一場景畫到漫畫中,她一定會重點強調:“在橋上。”而且,必定是用歪歪斜斜的超大的大寫字母。“我都不知道我是去哪裡了。莫非我在韋拉劄諾大橋?我要去史丹唐島?我要去新澤西州?布魯克林到新澤西有一座橋?”

她被帶到了曼哈頓鮑威利街(“這讓我很不爽”),那是繁華街道,交通擁擠,她簡直想靠邊停車,然後棄車而去。

郊區有郊區的好處,包括可以給家裡的兩隻鸚鵡分配一個房間,並且,“我不喜歡那種買個雜貨也要體驗千人大戰的感覺。”查斯特女士說。

她不僅有一群藝術家朋友,還有一個院子。她的丈夫弗蘭岑先生喜歡把院子裝點出季節性主題。比如復活節,他會製作這樣的小景觀:堆上一堆巨大的雞蛋,再在某種四輪馬車上面擺一隻大兔子。

郊區適合搞生產。她說:“活一干完,就可以無所事事了。”

康涅狄格州的安靜對查斯特女士大有助益。她可以潛心整理自己的書稿,如同她的其他創造物一樣,天然、自我並滿懷抱負。

這本書主要由漫畫和大塊的文字組成,其間放入一些照片,全書跳蕩反復,但在結尾,它既是一幅家庭肖像,也是兩個老人的死亡故事。

查斯特女士花了好幾年才想好要把什麼寫進去,以及結構如何安排。但在最初的時候,輪廓就已經在那裡了。

“我不知道怎麼把內容組合起來,不過我知道這本書應該怎麼開頭、在哪裡結尾。我知道結尾應該是在父母在儲藏室。”她補充道:“我喜歡他們待在一起。”

(原文刊於《紐約時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