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從宋朝開始,全民都熱衷於做官?

中國人熱衷當官, 恐怕是從宋朝開始的。 從宋朝的稱謂看, 那時全民皆官:皇帝叫官家、丈夫叫官人、客戶叫客官、觀眾叫看官, 就連做生意的西門慶、殺豬的鎮關西, 都成了“大官人”。 在宋朝社會, 幾乎無人不官。 造成這一社會現象的, 當然是皇帝與民眾之間的“官員”。

可以說, 從宋朝開始, “官”才成為一個大的群體。 首先是因為, 在宋朝, 普通百姓真的可以通過考試做官。 以科舉的方式, 從平民中選拔官員, 從隋唐開始, 隋朝沒有模式可以借鑒, 而且整個隋朝只存在三十多年。 唐朝是貴族科舉, 唐朝共有狀元251個, 有名有姓的139個, 能查出家庭背景的74個, 這74個人裡面, 69個出身官僚家庭, 其中59個家世顯赫, 真正出身平民的只有可憐的5個人!

第二, 宋朝科舉的錄取率很高。 從宋朝開始, 出現了極為臃腫龐大的官僚體系, 需要大量官員。 即便是考不上, 也可以按照“特奏名制”給予科班出身, 給個小官做做。

第三, 宋朝的官員待遇非常好。 宋朝官員工資很高, 還受趙匡胤“誓碑”保護, 整個宋朝不殺文官。

第四, 寒門子弟讀書通道很寬。 在宋朝, 理論上來說, 貧寒子弟只要認真讀書, 就能迅速當上大官, 改變整個家族數代人的命運。 讀書是很花錢的事業, 貧寒子弟讀不起, 宋朝的考試內容確定為經學, 對所有階層子弟敞開大門。 另外, 宋朝的印刷術發達, 考試所需教材的價格很低, 一般家庭的孩子也能讀書, 這就促成了教育機會的公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