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用事實告訴你那些華而不實的裝修風格,根本不適合你!

寫在前面

一般來說家居風格分為兩大種類, 一種是“樣板房式”, 裝出來很好看, 和雜誌網圖一樣, 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 還有一種就是“自我認定型”, 就是自己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 加上喜歡的搭配, 來制定專屬於自己的風格。

1.

不需要流行時尚, 只需要實用的居住。 在裝修上, 風格毋庸置疑絕對是最重要的, 決定著你家的分類是:“好好看呀” “看上去真舒服” “開心就好哦” 這也代表著普通百姓家裝修的基本分類法吧。

「選擇一種風格, 就是選擇一種人生。 」

所以如果非要給你的家選擇一種風格的話,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向品味好的人靠攏。

模仿和借鑒肯定是沒錯的, 很多我們看到的成功案例, 剛開始也有很多借鑒, 滿滿的再延伸出適合自己的風格。

只是流行家居是一個年代的寵兒, 但也意味著很快被下一個年代淘汰。 當年被我們狂熱追捧的豬肝紅地板、彩繪玻璃牆、花式背景牆, 在極簡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 早就被更新換代了。

2.

在考慮搭配時, 還不如考慮下實用性

你生活在這個空間裡,

什麼都是自己喜歡喝習慣的。 你喜歡賴床, 還是賴沙發;最好的位置留給偶爾上門的客人, 還是改成自己想要的書房或者工作室。 不過不管最後結果如何, 最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的感受和實際運用。

3.

任何家居設計不是無緣無故存在的, 放在家裡的每一件家居搭配,

也是基於你想要營造怎樣的居住功能。

比如小編以前有個朋友, 因為平時不看電視, 就怕客廳改造成了家庭影院, 超大幕布, 平時三五好友來家裡, 看個電影什麼的。

這就帶出了一個概念:核心區。 過去我們總覺得有一種固定思維, 100平方的房子就該是三室兩廳兩衛;客廳+餐廳+主臥+次臥+書房+主衛+次衛。不用動腦子,就該是標配。

到後來很多時候,我們裝修的時候一定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電視一定要死守客廳嗎?家裡一共就三口人,真的有必要設置兩個衛生間嗎?

核心區最早是從日本傳來的一個概念:它不是一個端端正正的大客廳,空擺著70寸大彩電和3+2+1大沙發組。一家人的生活不應該被屋子所掌握;反過來,屋子應該為一家人的生活服務。

沒有什麼規則是不能打破的,家是自己經營的場所,前提只有一個:你是否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喜歡下廚,那就把廚房面積增大,或者乾脆做成開放式廚房,一家人都能在餐廚一體大空間裡相處;喜歡收藏,可以藏品陳列在這個多功能廳 ;喜歡喝茶,可以做出茶室……

你要清楚你跟你家人最常做的事情,把你家有限的空間儘量給到這件常做的事情,你的家整個就會很不一樣。

我看過國內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相信大家看完以後就知道我在說什麼。這個案例的屋主把一套三室兩廳的空間拆成了一室一廳,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對於屋主來說,他們都覺得與其擠在多個房間混雜的空間,不如確保每個空間足夠寬敞舒適。

原本戶型:三室兩廳兩衛(戶型方正,隔牆多為非承重牆)

現在戶型:一室一廳一衛

(考慮到以後增加家庭成員的可能性,地暖的鋪設也避開了原本次臥隔牆的下方,為以後可能增設的滑軌隔牆做好了準備) 最妙的是,屋主有時會根據生活的狀態調整傢俱的佈局,來更符合居住需求。

動線設計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對我們家中的功能佈局有了初步的概念,就像拼圖一樣,每一個功能區放在哪也很重要。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點:空間動線。

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並相互連接稱為動線,居住空間裡的動線直接影響我們的移動效率和居住體驗。

一般來說,動線的設計,一方面要保證活動流暢,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動線的活動給靜區造成影響,同時還要控制好自身的尺寸避免戶型空間的浪費。

4.

先來科普一下:何為動靜分區?

1.動區:很明顯,動區就是一個活動比較頻繁的地方,比如玄關、客餐廳、走廊、廚房、陽臺等開放空間,生活中很多活動都會在這些區域進行,這些區域相對也比較吵鬧。

2.靜區:靜區是相對動區而言的,這些空間的居家活動比較少、私密性較高,比如臥室、書房等;相對來說進去會比較安靜。

3.動靜分離:所謂“動靜分離”,就是把動區跟靜區通過合理的空間佈局給分離開來,在動區的活動保持的基礎下,又能讓靜區能夠保持一定的私密性,減少彼此之間的干擾。

比較好的動線是居住、家務、來客3種動線不產生交叉點;如果居住、家務、來客3種動線的交叉點較多,那麼這樣的戶型動靜分區一般都不太合理;

所以首先明確我們的家庭成員的習慣和風格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舒服了,整個居家環境才會順暢。

5.

更加關注那些細節的,甚至看不見的設計

我聽過一種說法:你家整體的裝修審美取決於你家最醜的單品。比如大家注意不到的開關插座的選擇,比如毛巾架的挑選,比如地漏位置和形態。把每一個細節做到位,整體才會有效果。

大部分裝修,尤其是硬裝部分都是一次性工程,落地之後不會再去動它們。

“輕硬裝重軟裝”不是說在硬裝上少花錢,反而那些不容易替換的材料或傢俱,那些你以為可有可無的東西,都將在無形之中大大提升生活品質,不至於住了幾年就開始有想換一套房子的念頭。

裝修其實真的時間很痛苦的事情,但又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你前期花的心血,日後你的家都會加倍的補償回來,讓你感受到你的付出沒有白費。

100平方的房子就該是三室兩廳兩衛;客廳+餐廳+主臥+次臥+書房+主衛+次衛。不用動腦子,就該是標配。

到後來很多時候,我們裝修的時候一定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電視一定要死守客廳嗎?家裡一共就三口人,真的有必要設置兩個衛生間嗎?

核心區最早是從日本傳來的一個概念:它不是一個端端正正的大客廳,空擺著70寸大彩電和3+2+1大沙發組。一家人的生活不應該被屋子所掌握;反過來,屋子應該為一家人的生活服務。

沒有什麼規則是不能打破的,家是自己經營的場所,前提只有一個:你是否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喜歡下廚,那就把廚房面積增大,或者乾脆做成開放式廚房,一家人都能在餐廚一體大空間裡相處;喜歡收藏,可以藏品陳列在這個多功能廳 ;喜歡喝茶,可以做出茶室……

你要清楚你跟你家人最常做的事情,把你家有限的空間儘量給到這件常做的事情,你的家整個就會很不一樣。

我看過國內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相信大家看完以後就知道我在說什麼。這個案例的屋主把一套三室兩廳的空間拆成了一室一廳,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對於屋主來說,他們都覺得與其擠在多個房間混雜的空間,不如確保每個空間足夠寬敞舒適。

原本戶型:三室兩廳兩衛(戶型方正,隔牆多為非承重牆)

現在戶型:一室一廳一衛

(考慮到以後增加家庭成員的可能性,地暖的鋪設也避開了原本次臥隔牆的下方,為以後可能增設的滑軌隔牆做好了準備) 最妙的是,屋主有時會根據生活的狀態調整傢俱的佈局,來更符合居住需求。

動線設計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對我們家中的功能佈局有了初步的概念,就像拼圖一樣,每一個功能區放在哪也很重要。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點:空間動線。

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並相互連接稱為動線,居住空間裡的動線直接影響我們的移動效率和居住體驗。

一般來說,動線的設計,一方面要保證活動流暢,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動線的活動給靜區造成影響,同時還要控制好自身的尺寸避免戶型空間的浪費。

4.

先來科普一下:何為動靜分區?

1.動區:很明顯,動區就是一個活動比較頻繁的地方,比如玄關、客餐廳、走廊、廚房、陽臺等開放空間,生活中很多活動都會在這些區域進行,這些區域相對也比較吵鬧。

2.靜區:靜區是相對動區而言的,這些空間的居家活動比較少、私密性較高,比如臥室、書房等;相對來說進去會比較安靜。

3.動靜分離:所謂“動靜分離”,就是把動區跟靜區通過合理的空間佈局給分離開來,在動區的活動保持的基礎下,又能讓靜區能夠保持一定的私密性,減少彼此之間的干擾。

比較好的動線是居住、家務、來客3種動線不產生交叉點;如果居住、家務、來客3種動線的交叉點較多,那麼這樣的戶型動靜分區一般都不太合理;

所以首先明確我們的家庭成員的習慣和風格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舒服了,整個居家環境才會順暢。

5.

更加關注那些細節的,甚至看不見的設計

我聽過一種說法:你家整體的裝修審美取決於你家最醜的單品。比如大家注意不到的開關插座的選擇,比如毛巾架的挑選,比如地漏位置和形態。把每一個細節做到位,整體才會有效果。

大部分裝修,尤其是硬裝部分都是一次性工程,落地之後不會再去動它們。

“輕硬裝重軟裝”不是說在硬裝上少花錢,反而那些不容易替換的材料或傢俱,那些你以為可有可無的東西,都將在無形之中大大提升生活品質,不至於住了幾年就開始有想換一套房子的念頭。

裝修其實真的時間很痛苦的事情,但又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你前期花的心血,日後你的家都會加倍的補償回來,讓你感受到你的付出沒有白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