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魏蜀吳三國鼎立,東吳國祚最長,為何卻容易被大家忽略?原因簡單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93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提及漢末三國史, 大多數人最熟悉的往往是蜀漢, 其次便是曹魏。 至於東吳,

熟悉的人則比較少, 甚至很多人連江東的皇位更迭順序都搞不清楚。 另外, 不管是影視作品, 還是文學作品, 東吳也一直是萬年配角, 很容易被忽視。 可是, 整個三國時期, 曹魏政權延續了四十五年, 蜀漢延續了四十二年, 東吳的國祚卻有五十一年, 也就是說東吳是三國中, 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 那麼, 為什麼偏偏是東吳最容易被忽視呢?對於這個問題, 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不具備正統性

在封建時代, 稱王稱帝都請究正統, 例如秦末項羽起事的時候, 便打著楚懷王的旗號;劉邦反抗項羽, 則打著為“義帝”復仇的旗號, 等等。 正是因此, 袁術稱帝后成了過街老鼠, 人人喊打, 並迅速滅亡;也正是因此, 曹操才堅持以漢獻帝為傀儡, 一直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當時看來, 曹丕稱帝, 手段雖然不光彩, 卻的的確確得到了漢獻帝的禪讓, 理論上其皇位是正大光明得來的。 再者說,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 而古之中原, 即如今的河南省恰好在曹魏境內。

劉備雖然沒有得到漢室的禪讓, 但他祖上是西漢的中山靖王, 算是漢室後裔, 而且他稱帝時, 誤認為漢獻帝已為曹丕所害, 將漢獻帝追諡為了“孝湣皇帝”, 並聲稱要興複漢室, 雖不及曹丕正統, 卻也說得過去。 可是孫權有什麼呢?他即沒有漢室的禪讓, 也沒有資格代表漢室, 更沒有據有中原。

甚至連傳說中, 落于孫堅之手的傳國玉璽, 也僅是傳言, 根本不在孫權手中。 所以, 雖然孫權也曾稱帝, 並建立了孫吳政權, 卻並不受時人認可。

二、對天下大勢的影響不大

雖然不管是孫堅、孫策還是孫權, 都是一代梟雄, 哪個也不容小覷, 甚至孫堅曾讓董卓忌憚;孫策曾讓曹操不安。

可是正如孫策臨終前對孫權所言:“舉江東之眾, 決機于兩陳之間, 與天下爭衡, 卿不如我, ”孫權雖守成有餘, 便開拓不足, 他在位期間, 江東雖然也曾四度北伐, 數度與蜀漢開戰, 但是即便赤壁之戰時, 周瑜大敗曹操, 江東勢力也未能入主中原;即便夷陵之戰時, 陸遜讓劉備狼狽不堪, 他們也未能滅亡蜀漢;幾次合肥之戰, 皆無功而返, 更不必多說。 孫權去世後, 江東出彩的表現, 更是幾乎沒有。 也就是說, 東吳被世人忽視, 怨不得別人, 他們本身的表現, 就相當於打醬油。

三、歷史的選擇

另外,自漢末三國傳至今天,已經有差不多一千八百年了,而因為那段歷史太過精彩,歷代以來,關於彼時的文學作品、戲曲作品、以及評書等等,都層出不窮。這些作品在流傳的過程中,在被後人不斷的加工再創作,東吳被忽視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拋開其他不談,單說一部《三國演義》,除了赤壁之戰、濡須之戰,以及夷陵之戰外,對於江東的表現,還有幾人記得?再加上,江東一些人物的事蹟,被轉嫁到了其他人身上,例如孫堅斬華雄,和魯肅單刀赴會,在演義中都變成為關羽的事蹟,這樣以來,江東便更不出彩,更容易被人忽視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孫吳與曹魏、蜀漢三國鼎立,而且是其中國祚最長的政權,卻幾乎是打醬油的存在,自古至今都很少被關注,藝術作品也很少濃墨重彩的表現他們,這既與他們不夠正統,不被時人認可有關,也與他們對當時的天下大勢影響不大有關,歷代以來藝術作品的影響,則是如今他們最忽略的重要原因。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另外,自漢末三國傳至今天,已經有差不多一千八百年了,而因為那段歷史太過精彩,歷代以來,關於彼時的文學作品、戲曲作品、以及評書等等,都層出不窮。這些作品在流傳的過程中,在被後人不斷的加工再創作,東吳被忽視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拋開其他不談,單說一部《三國演義》,除了赤壁之戰、濡須之戰,以及夷陵之戰外,對於江東的表現,還有幾人記得?再加上,江東一些人物的事蹟,被轉嫁到了其他人身上,例如孫堅斬華雄,和魯肅單刀赴會,在演義中都變成為關羽的事蹟,這樣以來,江東便更不出彩,更容易被人忽視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孫吳與曹魏、蜀漢三國鼎立,而且是其中國祚最長的政權,卻幾乎是打醬油的存在,自古至今都很少被關注,藝術作品也很少濃墨重彩的表現他們,這既與他們不夠正統,不被時人認可有關,也與他們對當時的天下大勢影響不大有關,歷代以來藝術作品的影響,則是如今他們最忽略的重要原因。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