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難忘的烏蘭牧騎記憶

從1957至今, 烏蘭牧騎已經走過了61年的發展歷程。 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 跋涉戈壁, 輾轉草原, 天為幕布, 地為舞臺, 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 更被農牧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烏蘭牧騎”。

勒勒車走到哪裡, 哪裡就撒下串串歌聲、片片笑語……烏蘭牧騎隊員們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飽滿的精神氣息感染人, 給人以力量, 內蒙古藝術家們用手中的筆留住了這美好的回憶。 ——編者

迎著朝陽, 踏著千里邊疆, 草原文藝輕騎兵們, 高舉旗幟放聲歌唱。 時光荏苒, 草原上這紅色的音符依然鮮活地律動著……

《囑託》, 作者孟喜元。

喚醒烏蘭牧騎記憶

2017年,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16名隊員, 聯名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 表達了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作貢獻的決心。 為貫徹落實總書記回信精神, 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 在烏蘭牧騎建隊61周年之際, 內蒙古文史研究館特舉辦“草原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記憶” 專題書畫影像展。

本次展覽以圖文並茂、影像結合、實物輔助的方式, 展示了烏蘭牧騎建立以來的發展歷程, 共計110幅作品。

《風雪中的烏蘭牧騎》, 作者馬鐵。

今年90歲高齡的王玉泉老人, 為這次展覽帶來了多幅畫作,

他介紹:“《草原烏蘭牧騎》是我為自治區成立70周年而作, 用時一個多月, 這幅畫是以烏蘭牧騎演員的舞蹈動作為原型。 烏蘭牧騎的特點就是為牧民帶去歡樂, 為一家人也會表演, 不受環境的限制。 ”

畫作《放歌草原》吸引了不少觀眾, 作者哈斯朝魯動情地說:“畫中是我印象中的家鄉——開滿杏花的烏珠穆沁草原。 在創作中, 我越畫越細, 完全是忘我的。 我想表達的就是一種愛草原、發自內心希望草原人民生活越來越好的心情。 ”這幅畫中有草原、敖包、羊群, 也有趕去看烏蘭牧騎表演的牧民們, 畫中的每一處都是一個草原故事。

一幅幅書法作品筆鋒遒勁有力, 一張張畫作筆觸細膩生動, 此次展覽是內蒙古文史研究館組織館員專題創作的作品,

包括烏蘭牧騎工作和生活的書畫詩詞, 搜集了大量口述、影像史料, 是他們寄情筆墨、表達愛國之情的積極舉動, 喚醒了人們心中對烏蘭牧騎的美好回憶。

《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 作者王玉泉。

烏蘭牧騎精神永存

烏蘭牧騎以其朝氣蓬勃的激情、無私奉獻的熱忱,

為人們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馮永林在作品《內蒙古烏蘭牧騎贊》中寫道:紅色草原文藝兵, 戎裝颯爽馬蹄輕。 能因篝火隨風舞, 曉沐朝霞踏露行。 邊地逢春人盡醉, 牧人待客酒相迎, 氈房遍灑及時雨, 千里北疆傳美名。

翻開一份1965年烏蘭牧騎全國巡演時的節目單, 馬頭琴獨奏《蝶戀花》、女聲合唱《草原上建起了鋼鐵城》、民樂合奏《鄂倫春人民好生活》、好來寶《牧馬英雄》、說唱快板《馬架子人改天換地》, 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的民族藝術形式, 烏蘭牧騎隊員們深入牧區, 創作題材皆來源於基層牧民生活。 據介紹, 歌舞《看望我們的邊防連》這個節目就是演員們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 在深入邊防哨所慰問邊防軍的過程中創作的, 通過老牧民、民兵連長、牧馬員在去邊防連的路上策馬揚鞭、你追我趕的熱烈情景,表現了牧民們對堅守祖國北疆的人民戰士的魚水之情。

王廼欣書《布赫同志為太僕寺旗烏蘭牧騎作詩》。

展覽開幕當天,內蒙古森林總隊直屬大隊60名官兵應邀參加 ,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蒙古族、彝族、達斡爾族、滿族,年齡在18歲至30歲之間,其中不少人愛好文藝、書法,他們表示,這次參觀不僅能夠瞭解烏蘭牧騎,也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禮,有助於增強戰士們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張海瑞是和單位的同事一起來參觀的,她說:“雖然我不是蒙古族,但一直對烏蘭牧騎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感興趣。”內蒙古工業大學的陳斌參觀後,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過程,這些展品是弘揚烏蘭牧騎精神的重要文化遺產。”

觀眾正在觀看展覽。

牢記囑託永葆初心

烏蘭牧騎從誕生、成長到逐漸壯大,始終伴隨著党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他們多次接見內蒙古烏蘭牧騎代表隊隊員,並為烏蘭牧騎題詞,烏蘭牧騎這株“紅色的嫩芽”始終在黨和國家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著。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我很高興地看到了烏蘭牧騎的成長與進步,感受到了你們對事業的那份熱愛,對黨和人民的那份深情”,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隊員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馮永林書《石玉平烏蘭牧騎禮贊》。

這封回信,是在全區文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回信情深意切、語重心長,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烏蘭牧騎成長進步的充分肯定,對內蒙古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殷切希望,對全區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為我們更好地發展烏蘭牧騎事業、加強文藝工作、建設民族文化強區提供了強大動力。

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歷史使命,自治區統戰部王偉表示,統一戰線成員將繼續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黨的十九大“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部署要求,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彙集眾智、凝心聚力,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草原星光 灑滿大地

烏蘭牧騎作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曾多次在全國巡演。烏蘭牧騎就像草原上的星光,照到哪裡,哪裡就有了文化的光亮;烏蘭牧騎又像是草原上的花朵,開到哪裡,哪裡就有了幸福與歡笑。

1975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烏蘭牧騎明信片。

1965年5月至1966年1月,烏蘭牧騎在全國巡迴演出,歷時7個半月,行程10萬多公里,演出600場,觀眾近百萬人次,走遍27個省、市、自治區;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文化廳共同組織“烏蘭牧騎全國行”活動,到北京、河南、山東等12個省、市、自治區巡演。

1965年,烏蘭牧騎全國巡演時的節目單。

1965年,烏蘭牧騎全國巡演時各地報紙的報導。

此外,烏蘭牧騎還代表國家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演出,足跡遍及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100多場,觀眾達50多萬人次,烏蘭牧騎精神傳遍神州大地,譽滿寰宇。

通過老牧民、民兵連長、牧馬員在去邊防連的路上策馬揚鞭、你追我趕的熱烈情景,表現了牧民們對堅守祖國北疆的人民戰士的魚水之情。

王廼欣書《布赫同志為太僕寺旗烏蘭牧騎作詩》。

展覽開幕當天,內蒙古森林總隊直屬大隊60名官兵應邀參加 ,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蒙古族、彝族、達斡爾族、滿族,年齡在18歲至30歲之間,其中不少人愛好文藝、書法,他們表示,這次參觀不僅能夠瞭解烏蘭牧騎,也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禮,有助於增強戰士們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張海瑞是和單位的同事一起來參觀的,她說:“雖然我不是蒙古族,但一直對烏蘭牧騎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感興趣。”內蒙古工業大學的陳斌參觀後,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過程,這些展品是弘揚烏蘭牧騎精神的重要文化遺產。”

觀眾正在觀看展覽。

牢記囑託永葆初心

烏蘭牧騎從誕生、成長到逐漸壯大,始終伴隨著党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他們多次接見內蒙古烏蘭牧騎代表隊隊員,並為烏蘭牧騎題詞,烏蘭牧騎這株“紅色的嫩芽”始終在黨和國家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著。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我很高興地看到了烏蘭牧騎的成長與進步,感受到了你們對事業的那份熱愛,對黨和人民的那份深情”,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隊員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馮永林書《石玉平烏蘭牧騎禮贊》。

這封回信,是在全區文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回信情深意切、語重心長,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烏蘭牧騎成長進步的充分肯定,對內蒙古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殷切希望,對全區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為我們更好地發展烏蘭牧騎事業、加強文藝工作、建設民族文化強區提供了強大動力。

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歷史使命,自治區統戰部王偉表示,統一戰線成員將繼續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黨的十九大“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部署要求,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彙集眾智、凝心聚力,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草原星光 灑滿大地

烏蘭牧騎作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曾多次在全國巡演。烏蘭牧騎就像草原上的星光,照到哪裡,哪裡就有了文化的光亮;烏蘭牧騎又像是草原上的花朵,開到哪裡,哪裡就有了幸福與歡笑。

1975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烏蘭牧騎明信片。

1965年5月至1966年1月,烏蘭牧騎在全國巡迴演出,歷時7個半月,行程10萬多公里,演出600場,觀眾近百萬人次,走遍27個省、市、自治區;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文化廳共同組織“烏蘭牧騎全國行”活動,到北京、河南、山東等12個省、市、自治區巡演。

1965年,烏蘭牧騎全國巡演時的節目單。

1965年,烏蘭牧騎全國巡演時各地報紙的報導。

此外,烏蘭牧騎還代表國家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演出,足跡遍及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100多場,觀眾達50多萬人次,烏蘭牧騎精神傳遍神州大地,譽滿寰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