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如今紀念墓裡都長出了野草

戴安瀾原名不叫戴安瀾, 只是在1924年他看祖國正處於水深火熱中, 為了振興復興中華的淩雲壯志, 於是他才正式改名為“安瀾”。 而戴安瀾身為黃埔三期的畢業生, 參加過北伐、古北口抗戰、台兒莊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保衛戰, 雖然和當時的張自忠等人比起來還是有些差異的, 但是他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而他真正的閃光點是在緬甸, 是他帶領中國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一個機械化師-第200師在緬甸縱橫的時候。 昆侖關是戴安瀾揚名的開始, 當時戴安瀾帶領著第200師正面攻破了駐紮在昆侖關的日軍。 這其中自然是充滿了艱辛, 但是在掃蕩戰場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日記本, 而日記本的主人就是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 日記本中記述:“帝國皇軍第五師第二十一旅團之所以能被稱為“鋼軍”, 是因為在日俄戰爭中戰勝了俄國人, 但是在昆侖關,

我不得不承認我遇見了比俄國人更頑強的軍隊。 ”戴安瀾帶領自己的部隊打敗了日本的鋼軍, 這個功績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同古保衛戰開始的時候, 戴安瀾的200師堅守陣地, 當時的戴安瀾是孤軍奮戰, 並且後援補給也是特別的困難, 戴安瀾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率先立下了遺囑, 表示自己誓死抵抗日軍的決心。 當師長戴安瀾都下此決心了, 200師全體上下都宣誓誓死與同古共存亡。 直到中國守軍大部分都撤退完畢, 200師才開始主動撤退, 而這一戰中外都是對戴安瀾所部讚不絕口, 而蔣校長則說是:“中國的黃埔精神戰勝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

但是隨著英軍和緬軍節節敗退, 中國遠征軍也開始準備撤退, 此時的戴安瀾卻率部收回了棠吉.這是撤退時的閃光點, 但是僅靠這一個閃光點是挽回不了大潰敗的, 雖然戴安瀾收復棠吉鼓舞了遠征軍的士氣, 但仍然不能挽回中英全面潰敗。 在大潰敗的時候, 戴安瀾和軍部失去了聯繫, 因此戴安瀾的部隊就在當地一邊打遊擊戰,

一邊尋找機會撤退回國。 當時好不容易抓到了一個緬甸嚮導, 但是那個嚮導卻堅決拒絕帶路, 最終戴安瀾命令自己的部隊準備分散突圍, 不要全部死於此處。

副師長勸說戴安瀾要不要改到晚上突圍, 戴安瀾悲愴的說:“關公敗走麥城, 也不過如此。

此地不宜久留, 今天不是魚死那就是網破!”戴安瀾的部隊硬是突破了日本的火力封鎖線, 但是戴安瀾卻被機槍掃射到了腹部。 戴安瀾一直堅持著, 而剩下的官兵也一直用擔架抬著戴安瀾。

直到撤退到距離國境不到四十裡的地方, 戴安瀾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 於是就讓自己衛士整理一下自己的衣冠, 不久就因為傷勢過重而死。 戴安瀾死後, 國民黨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 而美國羅斯福總統在得到國會授權的情況下, 受贈戴安瀾一枚懋績勳章, 戴安瀾是二戰中第一個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戴安瀾屍體就被官兵們輪流抬回國,其靈柩一路被送到了廣西,在日軍佔領廣西之後,戴安瀾的家屬就把他的靈柩又搬到了貴陽的花溪,並且下葬於花溪。在抗戰結束之後,戴安瀾靈柩又從花溪遷回到了安徽蕪湖,原本貴陽花溪的將軍墓改為紀念墓。

因為貴陽花溪的紀念墓現在名聲不如安微蕪湖,而戴安瀾又非貴州本地的英雄,所以導致戴安瀾紀念墓缺少修繕,以至於紀念墓裡都長出了野草。其最關鍵的就是對遠征軍的意識薄弱,很多人都不知道遠征軍的將領是誰,只知道有這麼一支部隊。

戴安瀾屍體就被官兵們輪流抬回國,其靈柩一路被送到了廣西,在日軍佔領廣西之後,戴安瀾的家屬就把他的靈柩又搬到了貴陽的花溪,並且下葬於花溪。在抗戰結束之後,戴安瀾靈柩又從花溪遷回到了安徽蕪湖,原本貴陽花溪的將軍墓改為紀念墓。

因為貴陽花溪的紀念墓現在名聲不如安微蕪湖,而戴安瀾又非貴州本地的英雄,所以導致戴安瀾紀念墓缺少修繕,以至於紀念墓裡都長出了野草。其最關鍵的就是對遠征軍的意識薄弱,很多人都不知道遠征軍的將領是誰,只知道有這麼一支部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