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兩周年|安徽,以思想大解放推動改革大突破

安徽, 素有敢為人先的改革傳統。 40年改革征程中, 從小崗村“大包乾”到農村稅費改革, 從率先探索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到城鄉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

從義務教育均等化“破冰”到事業單位編制“周轉池”改革……安徽勇闖改革領跑路。

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乳酪多, 是新一輪改革最突出的特點。 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要刀刃向內、敢於自我革命, 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 根本要激發動力、讓人民群眾不斷有獲得感。 全省上下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把自己擺進去想改革、議改革、抓改革, 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

沒有思想大解放, 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的重要指示, 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一, 從安徽省情出發、從發展實際出發, 注重借鑒滬蘇浙等先發省份的有益經驗, 既敢闖敢幹,

又腳踏實地, 打出更多的安徽改革品牌, 釋放更大的改革紅利。 要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 突破利益固化藩籬, 著力解決制約安徽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構建與先發地區等高對接的體制機制, 營造更有利於集聚各類要素的發展環境, 以動真碰硬的改革實招激發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動力活力。

地方抓改革、推改革, 一方面要落實好黨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 一方面要搞好探索創新。 4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 支持各地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途徑。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源泉, 要主動同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對表, 把中央和省裡決策部署和本地實際更好結合起來,

確保各項改革舉措更加契合實際、推動發展。 改革與創新相輔相成, 勇改革推動大創新, 大創新促進真改革, 要用足用好全面創新試驗省的先行先試機遇, 直面區域創新你追我趕、核心技術競爭激烈的局面, 以更加貼近各類創新主體實際需求的改革探索來調動一切創新創業的活力, 培育更多的“獨角獸”, 形成更富生機的創新生態圈, 真正形成“創新安徽”的品牌效應。 改革與開放互為促進, 當前我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地處內陸的安徽既要有機遇意識, 更要強化“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 對標自貿區、自貿港等重大開放平臺, 銳意改革, 降低各類投資准入門檻, 打造透明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最大程度集聚國內國外兩種資源,
讓“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部署步步做實。

列改革題目, 定改革舉措, 要緊密對接群眾需求, 悉心聽取群眾意見, 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建功立業、在改革中多得實惠。 “放管服”改革是群眾關心的改革, 仍然存在群眾不滿意的地方。 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 在政府權責清單動態調整中持續壓縮行政審批事項, 加快建成全省五級政務服務“一張網”, 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主動與“不見面審批”“不見面送達”等其他省份行之有效的做法對標, 持續改善市場主體對政務服務的體驗, 在證照分離、照後減證上取得讓市場主體更加滿意的進展。 改革既要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 也要往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 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聚焦民生“七有”, 補齊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不均衡的短板, 群眾呼聲高、期盼多。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 不要滿足於“出經驗”, 而要想方設法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上持續取得讓群眾認可、由群眾叫好的實實在在成效。 義務教育既要均衡發展, 更要優質發展, 著力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就業是民生之本, 不僅要擴大就業總量, 更要注重解決“人崗不匹配”的結構性難題, 讓更多人在高品質發展中找到好工作, 追逐人生夢想。

“機者如神, 難遇易失。 ”因循守舊沒有出路, 畏縮不前坐失良機。 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重要契機, 強化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就會形成改革紅利競相迸發的生動格局,用改革增創發展新優勢。勇立時代潮頭,爭當改革先鋒,就一定會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強化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就會形成改革紅利競相迸發的生動格局,用改革增創發展新優勢。勇立時代潮頭,爭當改革先鋒,就一定會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