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那一年,我們一起騎過的滇藏線(十)如美——榮許

由於昨天的行程相當閒適, 體力消耗較小, 所以在如美難得的睡了一個酣暢淋漓, 除了早上的高反頭痛之外昨天的行程應該是一路之上最輕鬆的一段之一。 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滇藏線上不相信安逸, 爬坡依然是主旋律, 今天又得繼續奏響這逃避不了的主旋律。 7點起床, 起來的時候, 發現昨天偶遇的幾個滕州人早就開拔了, 也難怪, 有一個胖子隨時可能蹲斷輻條的隊伍擱誰都不好帶。

把昨天洗好的衣物收拾收拾, 再把自己捯飭捯飭, 8點鐘開始在住處對面的早餐店用早膳。 喏, 就是圖中的這個叫什麼三江緣的饅頭小吃店, 不過這店名起的也真是沒誰了, 什麼叫饅頭小吃店?各種用饅頭做的小吃?每天均衡的營養從早餐開始, 1元1個的包子吃了4個, 2元一碗的稀飯來一碗, 2元一個的雞蛋整一個。 吃完早餐以後, 到馬路對過的一個藏族人經營的小店收購路上的碳水補給--大餅,

不過因為我們起床的時間不早不晚, 之前做好的餅都被早起的鳥兒買走了, 今天現做的又還沒有出鍋, 整個店裡只剩下了一張5元的大餅。 好吧, 一張就一張, 哥這小飯量一張餅也夠一頓享用。 談攏價錢後, 我眼睜睜的看著一位藏族婦人, 直接用她看上去充滿了歲月雕琢痕跡, 黝黑的無法可修飾的一對手把我的餅子分成了幾塊然後裝進塑膠袋。 說實話, 當看到這個讓人不忍直視的畫面的時候, 其實我的內心是拒絕的, 如此簡單粗暴的對待我寶貴的午餐可能還有晚餐, 大媽您的手到底幹不乾淨。 不過後來我也就釋然了, 這個場景只是我能看到的, 在我沒有看到的各種食物背後,
和麵、揉面、擀面、出鍋、擺上攤位, 哪一個步驟不是直接上手?在這裡誰還耐煩矯情什麼洗手消毒之類的環節, 這一路之上不也這麼吃過來了麼?這麼一想, 我頓時豁達了, 入鄉隨俗, 就這樣的食物加工風格, 也是出門行萬里路中寶貴的體驗, 來吧, 讓各種手抓餅來的更赤裸些吧。 現在再看上圖剛吃完飯準備上路的自己, 好憔悴啊, 臉都是腫的, 究竟是一路旅途勞頓還是高海拔水腫的緣故?

吃飽喝足帶上了充足的給養, 8點20左右踏上了今天的行程。 如美就修建在瀾滄江的江邊, 所以出發以後, 一路又是沿著瀾滄江畔各種轉山。 雖然前面幾天一直在跟瀾滄江較勁, 不過每次看到這樣奔騰的江水繞過山的妖嬈, 彎出一個風情萬種的拐彎時, 都忍不住讚歎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樣的風景, 這樣的風情, 不身臨其境的在她的臂彎中走過一遭, 僅僅只是看照片或者影像是感受不到那種震撼的。 尤其是當你氣喘如牛的蹬著越來越沉重的車, 心裡不停的罵著娘, 如蝸牛般向山頂騎行的時候,

想想身邊這樣一條褐紅色的大江不言不語的在你身邊的青山中穿行了數萬年, 冷眼旁觀了數千年這條道路上形形色色匆匆而過的旅人, 而你, 不管是高帥富還是窮屌絲, 在她眼中都只不過是這段絕美風景中一個毫不起眼的過客。 人生百年, 應當以怎樣的姿態做好一個過客呢, 起碼對我來說, 以這樣一種播撒一路汗水的方式走過這條路的經歷, 必將是當我垂垂老去回憶此生時褶褶生輝的一個高光片段, 而在人生的苦旅中, 能有這樣的幾個高光片段便可以足慰平生。

保爾柯察金式的感慨發完以後,該爬的坡一個也少不了的往上爬。今天粉墨登場了一件新裝備,如圖所示的面罩。酷吧,之所以這麼酷的裝備行程快過半了才第一次使用,是因為它其實真的只適合耍酷和保暖,防曬性方面可以看到面罩和眼鏡中間有兩道明顯的防護不確實,防塵保濕性能方面它的鼻頭位置居然是和外界直接相通的,這兩大基礎性的功能都有致命的漏洞,所以趁今天陽光一般,塵土不大,趕緊的拿出來顯擺顯擺,不然真不知道後面的路程還有沒有它亮相的機會了,別讓我白白帶它出來一圈。

再上一張單反效果圖,大家隨便一看,當然主要還是看這開鑿在崖壁之上蜿蜒曲折不斷向前的公路,從覺巴山腳下的村莊一直到山頂,應該都是在像這樣的山壁上盤山而上。可以看到畫面左側高架的電線一直跟著我們前行,雖然在拍照的時候總感覺亂入的電線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會極大的破壞畫面的整體效果,恨不得讓它們立馬從眼前消失,但是如果真的沒有了這種人類文明的痕跡,我們的手機怎麼上網,相機怎麼充電,藏區沐浴在新社會陽光中的人民群眾怎麼生活?對於我們這些偶爾路過的遊人來說,當然是希望看到的景色越原始越自然恨不得一點人工斧鑿的痕跡都看不到才越好,但對於常年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這些醜陋的電線又是保障他們基本生活品質的必需品,我們如果僅從滿足自己獵奇心理的需求出發而要求路邊最好連電線也不存在,多少是有點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

爬到半山腰回首看一眼上來的路,我去,這麼蜿蜒曲折的路是怎麼蹬上來的?還沒有見識到傳說中的怒江72拐,就先在這兒用覺巴山上小型“之”字盤山路預習一下。不過,怒江72拐,我們是爽歪歪的下坡,而在這裡,我們是爬坡。

太陽出來了,這條酷酷的面罩實在不太適合再戴,再戴下去,顴骨上面就得曬出兩道大黑印了,最後留影以記之。

正式換上萬能的魔術頭巾,頓時感覺安全感爆棚,可以很輕鬆的把整個面部防護起來,免受紫外線的侵襲,還能有效的防塵保濕,你,值得擁有。看到哥身後的雲了麼?再往高處走走,踮起腳伸伸手就能夠到,伸手摘雲,雖未必如願,卻不會髒了你的手。

快到山頂的某個“之”字形拐彎的頂點處,看到了這片經幡。其實說來汗顏,之前我一直認為藏區這種山頂上掛的東西就是一片一片的布條,白的黃的紅的各種顏色的布條,總之就是單純的布條而已。前幾日的騎行中,雖然也路遇了不少的經幡,但是都沒有停下來好好端詳這些在我觀念中只是布條一般的存在到底是什麼狀態,只是感覺它們都黑乎乎髒兮兮的,當時心裡還有些腹誹,這些人真不講究,弄這些布條掛在山上,風吹日曬塵土飛揚的搞得這麼髒,到底是虔誠還是褻瀆?直到今天的此刻,當我由於爬坡的疲憊在這片經幡處停下了車,近距離的觀察我以前一直認為是髒兮兮的白布條時,我才驚奇的發現,原來那些讓白布條顯得骯髒的東西居然真的是一串串的經文。當時我這個暴汗,竟然對一路上似乎隨處可見的東西無知到了如此可笑的程度。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在我誦讀雖然不到萬卷也有千卷書的過程中,居然從來沒有意識到所謂經幡,它的上面真的是有經文的,由此看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之人又不餘欺一次。

爬到某個因力不足繼而停下來的休息處,向下看看牛逼的我們騎上來的路,真的要給自己點個贊。從遙遠的山的那邊沿著陡峭的山壁蜿蜒而來,轉到山的這一邊又是各種盤旋而上,不管道路的形態怎樣,我們始終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最險峻的公路有最絕美的風景,要走上山巔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風景,就要忍受常人不想忍受的痛苦,而這種痛苦不止包括仿佛永無止境的盤山公路和高原缺氧,另外還可能隨時遇到圖中這樣的突發情況。滇藏線上,山體崩塌,路基垮陷、交通事故等各種情況貌似每天都在發生,這一次大家都平安通過,可下一次呢?在這樣一個概率性的問題面前,拼顏值是沒有用的,人品才是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但是在這樣一條左面是隨時可能崩塌的山體,右面是沒有護欄的崖壁的道路上騎行,隨時隨地的感覺人品不夠需要充值的節奏。

提心吊膽的終於爬到了山巔,順著壯美的瀾滄江極目遠眺我們來時的方向,一股自豪感鼓蕩充盈著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我們真的是從那遙遠的遠方一路騎行上來的麼?這一刻,我仿佛站在了世界之巔, 張開雙臂高喊:“I'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好了,經過一上午的騎行,13:20終於看到了覺巴山埡口的牌子,照例拍照留影,趁今天陽光正好,趁我還不老,限制級一下裸上身出鏡。現在再看當時的照片,連續十幾天高強度的有氧騎行,不光肥肉少了,肌肉也消失於無形,就剩乾巴巴的排骨。路上雖然貯備了足量的蛋白粉以補充流失的肌肉,但是那個味道實在是讓我有點接受不了,不知道是蛋白粉的問題還是我的味覺系統出了故障,總感覺蛋白粉沖泡出來的味道就好像是變了質的面疙瘩湯。所以一路之上只沖了兩三包,剩下的全部原封不動的帶回了煙臺,幾年後還靜靜的躺在我的辦公桌抽屜裡發呆,如此任性挑食的直接後果就是,變成了排骨、排骨!

自拍完了就到了愉快的就餐時間,在山頂埡口修路工人的小房子外享用上天賜予我們的美食---早上藏族大媽用佈滿了滄桑的大手幫我分裝的餅子。每天光吃這個不變成排骨才真見了鬼,所以有想減肥的童鞋不要再抱怨喝涼水都長肉怎麼減都不見成效,真的辣麼有決心的話,就來這條路騎行一趟,絕對是減肥界裡的良心產品,幾十年的品質保證,用了都說好。正在享用午餐的時候,昨天提到過的那個長髮飄飄的攝影藝術家也坐在了我身邊,記得當時我們還交流了一下這條線路上馱著單反拍照的各種苦辣酸甜,可惜沒有留下聯繫方式,一路之上我們的行程設置都差不多,所以有點好奇在同樣的天侯條件下,同樣的景致裡,這種騎車不忘馱三腳架的藝術家會拍出怎樣讓人驚豔的照片來?

吃完了飯稍事休息時,發現有條狗狗也在這處房子外面午睡,一時手賤去跟它交流了一下。其實這趟旅程開始之前,除了對高反的恐懼和對惡劣路況的擔憂外,沿途惡狗的襲擾也是讓我這顆敏感的內心非常忐忑不安的問題之一。上路之前還很是糾結了一番如果遇到咬人的狂犬,到底是應該加速通過,還是下車找點順手的武器用我的英雄氣概將其杖斃。不過,實際的情況卻是,一路之上遇到的所有狗狗無一例外全是溫順的簡直可以說是任人宰割的類型,就像上圖這只,這麼大一條狗,剛見我第一面就放心的讓我上下其手。儘管哥的確是一個第一眼看過去就可以讓人放心的好人,可是你是看家護院狗耶你不是看相的算命先生,說好的警戒心呢?

在埡口附近再次回望一下上山的路,就準備下山,接下來是從覺巴山頂一路風馳電掣的放坡。

覺巴山埡口處的經幡,一路上,每一處的埡口都會看到有或多或少的經幡,問了一下度娘,其實經幡更確切的稱謂應該是風馬旗,神山聖湖處經常都會有它的身影。我想這大概是藏區群眾類似我們熟悉的燒香拜佛一樣的一種人神溝通的方式,儘管受黨教育多年,辯證唯物主義已經牢牢佔據了我的小宇宙,但是在每一個我歷盡千辛萬苦精疲力盡才到達的山頂埡口,看到這樣充滿了宗教儀式感的風物時,內心卻沒有一點因自己掌握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而對其產生的輕視,看到它們只會讓我感到一種敬畏,那是對大自然的敬畏,對人類虔誠信仰的敬畏。

以下部分來自度娘:

風馬旗的顏色分白、黃、紅、綠、藍五種。民謠中唱道:黃幡象徵自現蓮,紅幡象徵雨調和,青幡象徵後裔長;紅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紅幡插在屋頂上,如紅火永興旺……布的顏色在這裡是有明確的寓意的,即所謂西赤、東青、南黃、北綠的宇宙四方之說。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純潔善良,紅色興旺剛猛,綠色陰柔平和,黃色仁慈博才,藍色勇敢機智。

為了加深印象,再細細的觀賞一下經幡上印製的經文,雖然看不懂,但滿眼的都是不明覺厲。

再扭頭看看從雲層中頑強露出真容的不知道什麼名字的雪山,就真的要開始一路放坡了。

放坡途中能看到山腳的河流,居然是見慣了金沙江、瀾滄江之後一路上很少見的清澈。當地人叫它小瀾河(音譯),聽這名字應該是瀾滄江的一條支流,今天剩下的路程就是一路奔到河邊,然後沿著它逆流而上,趕到今天的住宿點榮許兵站。

爽爽的11公里大下坡到了山腳,然後沿著小瀾河邊4公里的平坡趕到登巴村。有些車隊會選擇在這裡住宿,但一來今天時間還有所富餘,二來為了充分應對明天那座滇藏線上神一般存在的東達山,我們還是決定拖著疲憊之軀再走14公里的上坡,在榮許兵站落腳。右圖是沿著小瀾河逆行的場景,河兩岸古樹成蔭,河水清澈奔騰,不拍照無以撫平我的勞累,還有14公里上坡,已經快累成狗了。

騎到一半累到不行,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回頭一看,我去,原來剛剛我是從這麼美膩的景色中穿行而出的,S形公路妖嬈的就像美女禍國殃民的身段,紅山綠樹濯清流又給這條道路平添幾分靈動。如果不是累到中途休息,怎麼會發現身後有這樣的景致?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總覺得,開車太快,徒步太慢,騎行剛好的緣故,我想,如果是開車走這條路,好多的景色撲面而來卻又都一閃而過,我是不會有回頭的機會去欣賞眼前這種精緻小景的。

既然選擇了景色,就必然要犧牲速度,一路走走停停,海拔也在不斷的升高,登巴村海拔只有3440,而今天的目的地榮許兵站卻有4046,14km的路程要上升600米的海拔,何以解乏,唯有自拍。斜上45度角的仰望,是我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和對築路養路人長年默默奉獻最誠摯的敬意。

回來以後整理其他小夥伴的照片,居然發現了一張最後這段路上奮力攀登時的照片,可惜啊可惜,居然又把哥拍虛了,差評,差評,差評!枉我在這麼高海拔的地方爬坡的時候,還專門拿出寶貴的氧氣用力擺POSE,這種珍貴的足以銘刻在教科書中的歷史時刻,竟然也能拍虛,簡直不可原諒。

最後一小段上坡路,眼看勝利就在前方,卻不得不再一次的停下來歇歇,裝作拍攝來時的風景,用以掩蓋其實是體力不支無以為繼的狼狽真相。

最後這一小段騎得是相當之費勁,一方面前邊翻越覺巴山的消耗就相當之大,另一方面,在海拔上了4000以後,可以明顯的感覺氣不夠用,每蹬一步都跟拉風箱似的盡力擴展和收縮胸腔,每一次呼吸都仿佛榨幹了肺泡裡的最後一絲氧氣,就這麼一步一喘的艱難前行。

好在最後這段高海拔的爬坡距離並不算長,堅持堅持,烏龜挪步一般的向上攀登最後也總有到達的一刻。18點20分,終於勝利的趕到了榮許兵站前,圖中這家名為“朗卡旅遊之家”的住宿點。明碼標價,包吃住一人35元,這可是包吃住哦,吃是一早一晚哦,果斷入住。其實,車隊裡其他先到的小夥伴們早就辦理好了入住事宜,哥只需趕到這裡停車坐愛就好了,這種隨時有組織關懷的感覺真的不要太好。

門口的小桌子上擺著他們家自製的優酪乳,可以免費品嘗,對,你沒看錯,就是免費的。既然有這等好事,那必須當仁不讓,先來一小碗,一嘗之下真是吃者落淚聞者足戒,我去,咱能不能不這麼實在,說是優酪乳,你們也別太當真啊,還真搞的那麼酸,牙都要倒了。除了優酪乳,他們還有自製的青稞酒,某些無酒不歡的老同志,那必須也是當仁不讓,不過,這東西我就不陪了,實在是飲酒不能,這事兒小爺我認慫。

品嘗完了優酪乳,就進屋找鋪,這一屋大通鋪,得能住二三十號人吧,圖片拍攝的還只是最大的大廳,旁邊還有用圖中作為前景出現的木板簡單隔斷出來的幾間小屋。作為隊中最老的三名老同志,還是有特殊優待的,我和老馬、老張同志合住一間小屋,雖然用來隔斷的木板也不隔音亦不擋光,但好歹算是個三人間,比起男女混住的大廳來說,已經算是總統套待遇了。住宿條件的惡劣還體現在洗澡上,圖中這個大屋子外面路對面的山腳下,有一間獨立的小木屋浴室,跟住處一樣的透風撒氣,而且沒有熱水,思想鬥爭了好久也沒勇氣在這海拔超4000米的地方用涼水洗澡,這事兒哥又慫了。最後只好回到我們那個小小的三人間,草草的用幾片濕巾擦去了一天的僕僕風塵,之前的路上,甭管是涼水還是熱水,總還能簡單沖洗一番,這裡應該是一路之上第一次沒有能夠洗澡的地方,值得大肆MARK一下。

勉強把自己收拾乾淨,就差不多到了免費的晚飯時間,就在圖所示的飯堂裡,所有今天下榻這裡的騎友濟濟一堂,共進晚宴。35元一個人包吃住的標準就是這樣,兩個菜,白菜和土豆絲。不過米飯和菜倒是可以管夠吃,主人還一直提醒我們,東西運上來不容易,雖然是可以不限量,但也請不要浪費,能吃多少就盛多少,提倡節約,浪費可恥。

吃飯不拍照等於沒吃,雖然這個吃相實在沒有什麼可值得拍的,權當是為了給大家更全面的展示晚飯的氛圍。吃完飯主人開始用柴火爐給大家燒熱水,排隊等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水壺灌滿,高原地區,只是聽說水燒開的溫度達不到100度,可為什麼連燒不到100度的開水都這麼慢涅?燃料缺氧燃燒不充分?

再來欣賞一下這裡的廁所,一個獨立的小木屋,兩個小隔間。門板、牆板甚至連中間的隔板都有許多的縫隙,大家入廁時可以互相觀摩隔壁的姿勢。蹲坑下面就是之前一路逆流而上清澈的小瀾河,大家排出的養分可以直接匯入小瀾河,如果我的推斷沒錯,最後還是流入了瀾滄江、湄公河,仔細一想,好像有點對不起泰國越南等處於下游國度的人民。

吃飽喝足排完,這裡又沒有什麼娛樂活動,9點鐘準時上床。這裡的住宿條件應該是整個旅程中最惡劣的,不光吃住條件差,連電壓都不穩。屋裡照明用的居然還是東部發達地區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白熾燈,用木板隔斷而成的小房間裡,鎢絲在激蕩的電壓下明暗不定,像極了國民黨審訊室裡因使用電刑而導致的燈光變幻。手機充電也是時斷時續,我都懷疑在這樣的電壓下充電,會不會對我的電池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時隔兩年,又一次的住宿在海拔超4000的地方,卻沒有了兩年前高反頭痛的纏綿悱惻。不過可能是由於緊靠河邊住宿的緣故,這裡的被褥倒是像極了兩年前哈巴雪山大本營裡的潮濕難受。聽著耳邊潺潺的流水聲,疲憊的身體很快就進入了假死狀態,沉沉的睡去。半夜起來上廁所,需要穿過整個大廳裡的騎友們,外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無鬼,右無人,任性一把,直接尿在路中央。舒爽了以後回屋繼續睡。

跟我來巨蟹 發表於 2018-4-27 14:00

幾個人一起騎行啊?

隊伍倒是有二十人,不過從第二天起,就分成了好幾個小隊

保爾柯察金式的感慨發完以後,該爬的坡一個也少不了的往上爬。今天粉墨登場了一件新裝備,如圖所示的面罩。酷吧,之所以這麼酷的裝備行程快過半了才第一次使用,是因為它其實真的只適合耍酷和保暖,防曬性方面可以看到面罩和眼鏡中間有兩道明顯的防護不確實,防塵保濕性能方面它的鼻頭位置居然是和外界直接相通的,這兩大基礎性的功能都有致命的漏洞,所以趁今天陽光一般,塵土不大,趕緊的拿出來顯擺顯擺,不然真不知道後面的路程還有沒有它亮相的機會了,別讓我白白帶它出來一圈。

再上一張單反效果圖,大家隨便一看,當然主要還是看這開鑿在崖壁之上蜿蜒曲折不斷向前的公路,從覺巴山腳下的村莊一直到山頂,應該都是在像這樣的山壁上盤山而上。可以看到畫面左側高架的電線一直跟著我們前行,雖然在拍照的時候總感覺亂入的電線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會極大的破壞畫面的整體效果,恨不得讓它們立馬從眼前消失,但是如果真的沒有了這種人類文明的痕跡,我們的手機怎麼上網,相機怎麼充電,藏區沐浴在新社會陽光中的人民群眾怎麼生活?對於我們這些偶爾路過的遊人來說,當然是希望看到的景色越原始越自然恨不得一點人工斧鑿的痕跡都看不到才越好,但對於常年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這些醜陋的電線又是保障他們基本生活品質的必需品,我們如果僅從滿足自己獵奇心理的需求出發而要求路邊最好連電線也不存在,多少是有點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

爬到半山腰回首看一眼上來的路,我去,這麼蜿蜒曲折的路是怎麼蹬上來的?還沒有見識到傳說中的怒江72拐,就先在這兒用覺巴山上小型“之”字盤山路預習一下。不過,怒江72拐,我們是爽歪歪的下坡,而在這裡,我們是爬坡。

太陽出來了,這條酷酷的面罩實在不太適合再戴,再戴下去,顴骨上面就得曬出兩道大黑印了,最後留影以記之。

正式換上萬能的魔術頭巾,頓時感覺安全感爆棚,可以很輕鬆的把整個面部防護起來,免受紫外線的侵襲,還能有效的防塵保濕,你,值得擁有。看到哥身後的雲了麼?再往高處走走,踮起腳伸伸手就能夠到,伸手摘雲,雖未必如願,卻不會髒了你的手。

快到山頂的某個“之”字形拐彎的頂點處,看到了這片經幡。其實說來汗顏,之前我一直認為藏區這種山頂上掛的東西就是一片一片的布條,白的黃的紅的各種顏色的布條,總之就是單純的布條而已。前幾日的騎行中,雖然也路遇了不少的經幡,但是都沒有停下來好好端詳這些在我觀念中只是布條一般的存在到底是什麼狀態,只是感覺它們都黑乎乎髒兮兮的,當時心裡還有些腹誹,這些人真不講究,弄這些布條掛在山上,風吹日曬塵土飛揚的搞得這麼髒,到底是虔誠還是褻瀆?直到今天的此刻,當我由於爬坡的疲憊在這片經幡處停下了車,近距離的觀察我以前一直認為是髒兮兮的白布條時,我才驚奇的發現,原來那些讓白布條顯得骯髒的東西居然真的是一串串的經文。當時我這個暴汗,竟然對一路上似乎隨處可見的東西無知到了如此可笑的程度。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在我誦讀雖然不到萬卷也有千卷書的過程中,居然從來沒有意識到所謂經幡,它的上面真的是有經文的,由此看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之人又不餘欺一次。

爬到某個因力不足繼而停下來的休息處,向下看看牛逼的我們騎上來的路,真的要給自己點個贊。從遙遠的山的那邊沿著陡峭的山壁蜿蜒而來,轉到山的這一邊又是各種盤旋而上,不管道路的形態怎樣,我們始終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最險峻的公路有最絕美的風景,要走上山巔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風景,就要忍受常人不想忍受的痛苦,而這種痛苦不止包括仿佛永無止境的盤山公路和高原缺氧,另外還可能隨時遇到圖中這樣的突發情況。滇藏線上,山體崩塌,路基垮陷、交通事故等各種情況貌似每天都在發生,這一次大家都平安通過,可下一次呢?在這樣一個概率性的問題面前,拼顏值是沒有用的,人品才是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但是在這樣一條左面是隨時可能崩塌的山體,右面是沒有護欄的崖壁的道路上騎行,隨時隨地的感覺人品不夠需要充值的節奏。

提心吊膽的終於爬到了山巔,順著壯美的瀾滄江極目遠眺我們來時的方向,一股自豪感鼓蕩充盈著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我們真的是從那遙遠的遠方一路騎行上來的麼?這一刻,我仿佛站在了世界之巔, 張開雙臂高喊:“I'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好了,經過一上午的騎行,13:20終於看到了覺巴山埡口的牌子,照例拍照留影,趁今天陽光正好,趁我還不老,限制級一下裸上身出鏡。現在再看當時的照片,連續十幾天高強度的有氧騎行,不光肥肉少了,肌肉也消失於無形,就剩乾巴巴的排骨。路上雖然貯備了足量的蛋白粉以補充流失的肌肉,但是那個味道實在是讓我有點接受不了,不知道是蛋白粉的問題還是我的味覺系統出了故障,總感覺蛋白粉沖泡出來的味道就好像是變了質的面疙瘩湯。所以一路之上只沖了兩三包,剩下的全部原封不動的帶回了煙臺,幾年後還靜靜的躺在我的辦公桌抽屜裡發呆,如此任性挑食的直接後果就是,變成了排骨、排骨!

自拍完了就到了愉快的就餐時間,在山頂埡口修路工人的小房子外享用上天賜予我們的美食---早上藏族大媽用佈滿了滄桑的大手幫我分裝的餅子。每天光吃這個不變成排骨才真見了鬼,所以有想減肥的童鞋不要再抱怨喝涼水都長肉怎麼減都不見成效,真的辣麼有決心的話,就來這條路騎行一趟,絕對是減肥界裡的良心產品,幾十年的品質保證,用了都說好。正在享用午餐的時候,昨天提到過的那個長髮飄飄的攝影藝術家也坐在了我身邊,記得當時我們還交流了一下這條線路上馱著單反拍照的各種苦辣酸甜,可惜沒有留下聯繫方式,一路之上我們的行程設置都差不多,所以有點好奇在同樣的天侯條件下,同樣的景致裡,這種騎車不忘馱三腳架的藝術家會拍出怎樣讓人驚豔的照片來?

吃完了飯稍事休息時,發現有條狗狗也在這處房子外面午睡,一時手賤去跟它交流了一下。其實這趟旅程開始之前,除了對高反的恐懼和對惡劣路況的擔憂外,沿途惡狗的襲擾也是讓我這顆敏感的內心非常忐忑不安的問題之一。上路之前還很是糾結了一番如果遇到咬人的狂犬,到底是應該加速通過,還是下車找點順手的武器用我的英雄氣概將其杖斃。不過,實際的情況卻是,一路之上遇到的所有狗狗無一例外全是溫順的簡直可以說是任人宰割的類型,就像上圖這只,這麼大一條狗,剛見我第一面就放心的讓我上下其手。儘管哥的確是一個第一眼看過去就可以讓人放心的好人,可是你是看家護院狗耶你不是看相的算命先生,說好的警戒心呢?

在埡口附近再次回望一下上山的路,就準備下山,接下來是從覺巴山頂一路風馳電掣的放坡。

覺巴山埡口處的經幡,一路上,每一處的埡口都會看到有或多或少的經幡,問了一下度娘,其實經幡更確切的稱謂應該是風馬旗,神山聖湖處經常都會有它的身影。我想這大概是藏區群眾類似我們熟悉的燒香拜佛一樣的一種人神溝通的方式,儘管受黨教育多年,辯證唯物主義已經牢牢佔據了我的小宇宙,但是在每一個我歷盡千辛萬苦精疲力盡才到達的山頂埡口,看到這樣充滿了宗教儀式感的風物時,內心卻沒有一點因自己掌握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而對其產生的輕視,看到它們只會讓我感到一種敬畏,那是對大自然的敬畏,對人類虔誠信仰的敬畏。

以下部分來自度娘:

風馬旗的顏色分白、黃、紅、綠、藍五種。民謠中唱道:黃幡象徵自現蓮,紅幡象徵雨調和,青幡象徵後裔長;紅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紅幡插在屋頂上,如紅火永興旺……布的顏色在這裡是有明確的寓意的,即所謂西赤、東青、南黃、北綠的宇宙四方之說。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純潔善良,紅色興旺剛猛,綠色陰柔平和,黃色仁慈博才,藍色勇敢機智。

為了加深印象,再細細的觀賞一下經幡上印製的經文,雖然看不懂,但滿眼的都是不明覺厲。

再扭頭看看從雲層中頑強露出真容的不知道什麼名字的雪山,就真的要開始一路放坡了。

放坡途中能看到山腳的河流,居然是見慣了金沙江、瀾滄江之後一路上很少見的清澈。當地人叫它小瀾河(音譯),聽這名字應該是瀾滄江的一條支流,今天剩下的路程就是一路奔到河邊,然後沿著它逆流而上,趕到今天的住宿點榮許兵站。

爽爽的11公里大下坡到了山腳,然後沿著小瀾河邊4公里的平坡趕到登巴村。有些車隊會選擇在這裡住宿,但一來今天時間還有所富餘,二來為了充分應對明天那座滇藏線上神一般存在的東達山,我們還是決定拖著疲憊之軀再走14公里的上坡,在榮許兵站落腳。右圖是沿著小瀾河逆行的場景,河兩岸古樹成蔭,河水清澈奔騰,不拍照無以撫平我的勞累,還有14公里上坡,已經快累成狗了。

騎到一半累到不行,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回頭一看,我去,原來剛剛我是從這麼美膩的景色中穿行而出的,S形公路妖嬈的就像美女禍國殃民的身段,紅山綠樹濯清流又給這條道路平添幾分靈動。如果不是累到中途休息,怎麼會發現身後有這樣的景致?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總覺得,開車太快,徒步太慢,騎行剛好的緣故,我想,如果是開車走這條路,好多的景色撲面而來卻又都一閃而過,我是不會有回頭的機會去欣賞眼前這種精緻小景的。

既然選擇了景色,就必然要犧牲速度,一路走走停停,海拔也在不斷的升高,登巴村海拔只有3440,而今天的目的地榮許兵站卻有4046,14km的路程要上升600米的海拔,何以解乏,唯有自拍。斜上45度角的仰望,是我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和對築路養路人長年默默奉獻最誠摯的敬意。

回來以後整理其他小夥伴的照片,居然發現了一張最後這段路上奮力攀登時的照片,可惜啊可惜,居然又把哥拍虛了,差評,差評,差評!枉我在這麼高海拔的地方爬坡的時候,還專門拿出寶貴的氧氣用力擺POSE,這種珍貴的足以銘刻在教科書中的歷史時刻,竟然也能拍虛,簡直不可原諒。

最後一小段上坡路,眼看勝利就在前方,卻不得不再一次的停下來歇歇,裝作拍攝來時的風景,用以掩蓋其實是體力不支無以為繼的狼狽真相。

最後這一小段騎得是相當之費勁,一方面前邊翻越覺巴山的消耗就相當之大,另一方面,在海拔上了4000以後,可以明顯的感覺氣不夠用,每蹬一步都跟拉風箱似的盡力擴展和收縮胸腔,每一次呼吸都仿佛榨幹了肺泡裡的最後一絲氧氣,就這麼一步一喘的艱難前行。

好在最後這段高海拔的爬坡距離並不算長,堅持堅持,烏龜挪步一般的向上攀登最後也總有到達的一刻。18點20分,終於勝利的趕到了榮許兵站前,圖中這家名為“朗卡旅遊之家”的住宿點。明碼標價,包吃住一人35元,這可是包吃住哦,吃是一早一晚哦,果斷入住。其實,車隊裡其他先到的小夥伴們早就辦理好了入住事宜,哥只需趕到這裡停車坐愛就好了,這種隨時有組織關懷的感覺真的不要太好。

門口的小桌子上擺著他們家自製的優酪乳,可以免費品嘗,對,你沒看錯,就是免費的。既然有這等好事,那必須當仁不讓,先來一小碗,一嘗之下真是吃者落淚聞者足戒,我去,咱能不能不這麼實在,說是優酪乳,你們也別太當真啊,還真搞的那麼酸,牙都要倒了。除了優酪乳,他們還有自製的青稞酒,某些無酒不歡的老同志,那必須也是當仁不讓,不過,這東西我就不陪了,實在是飲酒不能,這事兒小爺我認慫。

品嘗完了優酪乳,就進屋找鋪,這一屋大通鋪,得能住二三十號人吧,圖片拍攝的還只是最大的大廳,旁邊還有用圖中作為前景出現的木板簡單隔斷出來的幾間小屋。作為隊中最老的三名老同志,還是有特殊優待的,我和老馬、老張同志合住一間小屋,雖然用來隔斷的木板也不隔音亦不擋光,但好歹算是個三人間,比起男女混住的大廳來說,已經算是總統套待遇了。住宿條件的惡劣還體現在洗澡上,圖中這個大屋子外面路對面的山腳下,有一間獨立的小木屋浴室,跟住處一樣的透風撒氣,而且沒有熱水,思想鬥爭了好久也沒勇氣在這海拔超4000米的地方用涼水洗澡,這事兒哥又慫了。最後只好回到我們那個小小的三人間,草草的用幾片濕巾擦去了一天的僕僕風塵,之前的路上,甭管是涼水還是熱水,總還能簡單沖洗一番,這裡應該是一路之上第一次沒有能夠洗澡的地方,值得大肆MARK一下。

勉強把自己收拾乾淨,就差不多到了免費的晚飯時間,就在圖所示的飯堂裡,所有今天下榻這裡的騎友濟濟一堂,共進晚宴。35元一個人包吃住的標準就是這樣,兩個菜,白菜和土豆絲。不過米飯和菜倒是可以管夠吃,主人還一直提醒我們,東西運上來不容易,雖然是可以不限量,但也請不要浪費,能吃多少就盛多少,提倡節約,浪費可恥。

吃飯不拍照等於沒吃,雖然這個吃相實在沒有什麼可值得拍的,權當是為了給大家更全面的展示晚飯的氛圍。吃完飯主人開始用柴火爐給大家燒熱水,排隊等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水壺灌滿,高原地區,只是聽說水燒開的溫度達不到100度,可為什麼連燒不到100度的開水都這麼慢涅?燃料缺氧燃燒不充分?

再來欣賞一下這裡的廁所,一個獨立的小木屋,兩個小隔間。門板、牆板甚至連中間的隔板都有許多的縫隙,大家入廁時可以互相觀摩隔壁的姿勢。蹲坑下面就是之前一路逆流而上清澈的小瀾河,大家排出的養分可以直接匯入小瀾河,如果我的推斷沒錯,最後還是流入了瀾滄江、湄公河,仔細一想,好像有點對不起泰國越南等處於下游國度的人民。

吃飽喝足排完,這裡又沒有什麼娛樂活動,9點鐘準時上床。這裡的住宿條件應該是整個旅程中最惡劣的,不光吃住條件差,連電壓都不穩。屋裡照明用的居然還是東部發達地區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白熾燈,用木板隔斷而成的小房間裡,鎢絲在激蕩的電壓下明暗不定,像極了國民黨審訊室裡因使用電刑而導致的燈光變幻。手機充電也是時斷時續,我都懷疑在這樣的電壓下充電,會不會對我的電池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時隔兩年,又一次的住宿在海拔超4000的地方,卻沒有了兩年前高反頭痛的纏綿悱惻。不過可能是由於緊靠河邊住宿的緣故,這裡的被褥倒是像極了兩年前哈巴雪山大本營裡的潮濕難受。聽著耳邊潺潺的流水聲,疲憊的身體很快就進入了假死狀態,沉沉的睡去。半夜起來上廁所,需要穿過整個大廳裡的騎友們,外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無鬼,右無人,任性一把,直接尿在路中央。舒爽了以後回屋繼續睡。

跟我來巨蟹 發表於 2018-4-27 14:00

幾個人一起騎行啊?

隊伍倒是有二十人,不過從第二天起,就分成了好幾個小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