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是李逵還是李鬼,新政教你識破托育真面目!家長最關心的0

剛剛, 上海發佈專門針對0-3歲幼兒托育的“1+2”新政(包括《關於促進和加強本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上海市3歲以下托兒托育機構設置標準》(簡稱《標準》)。 16個部委聯合制定的新政, 把0-3歲托育的場地、食堂、配餐、人員等等, 一一管起來, 幼兒托育從此告別無監管、沒標準的狀態。

在0-3歲“家庭為主”格局不變的前提下, 本市通過“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 建立托幼一體化發展, 形成多形式、廣參與的托幼服務體系, 引導市場多樣化的服務。

本市還將建立托幼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托幼工作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 辦公室設在市教委。

是“李逵”還是“李鬼”, 新政下你如何識破托育機構真面目?上托班將來會成為一道“必選題”嗎?祖輩帶孩子到底好不好?將來上海會有哪些主要形式的托育?周到君梳理出老百姓最關心的0-3歲托育12大問題, 並請相關權威人士做政策解讀。

政府引導 監管無死角

新政教你識李鬼

問:作為家長, 如何借助《辦法》和《標準》, 識別為孩子選擇的托育機構是“李逵”還是“李鬼”?一個合格的“李逵”長啥模樣?

在識別“李逵”還是“李鬼”前, 家長先做一道“自測題”, 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把孩子送入託育機構。

如果你的家裡有老人搭手, 或者你的職業上班時間比較靈活,

或者是全職媽媽……總之一條, 家裡有辦法解決的話, 這個識別托育機構的活, 就不用做啦!因為, 0-3歲孩子“家庭為主”的總體方向並沒有改變哦。 如果以上都不是, 家裡又新添了二寶, 家裡老人有情況幫不上忙, 家裡實在解決不了, 那麼, 用新政識“李鬼”, 才有必要。

■托育園老師向周到君介紹園內情況

首先,一個合格的托育機構, 要能保證孩子的安全。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家長在機構現場主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考察是否安全。

一看場地。 市場類的托育機構建築面積要360平方米以上, 公益性托育機構200平方米以上。 幼兒人均場地8平方米以上, 戶外場地符合《托兒所、幼稚園建築設計規範》的, 人均不低於6平方米。

二看消防。 托育機構最好設在1樓。 如果2、3樓設立托育, 1樓必須要有托育點, 同時2、3樓要獨進獨出, 不與其他空間共設。

三看功能。 包括幼兒遊戲活動室、幼兒就寢室安全。 還有, 很重要的一塊要看廚房。 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 托育機構可提供多種形式供餐服務,

自有自建食堂為30平方米以上, 配餐要有8平方米以上配餐間, 送餐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

其次, 一個好的托育機構, 除了看硬體, 更看軟體。

《指導意見》對托育機構負責人提出要求, 必須具有6年以上學前教育管理經歷。 保育員、育嬰師至少中級職稱、持有4級以上上崗證。

■開放大學嬰幼培訓課程

要保證孩子有需要的時候, 獲得好的照顧和回應, 幼兒數和從業人員之間配比就很重要。 家長可以去“數數人頭”。 2-3歲孩子與從業人員配比為7:1, 即, 7個孩子至少要有1名從業人員看護。 18-24個月孩子與從業人員配比5:1;18個月以下孩子與從業人員配比3:1。

托底人員上,每個班級要有1名育嬰員、1名保健員,1名保安。托育從業人員,將來要接受心理測試、師德培訓,最大程度低保證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留意細節,看看這些托育人員愛不愛孩子。

問:按照管理標準和辦法,是不是所有的托育機構、托育點,都會安裝攝像頭?作為家長,可以隨時查看嗎?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托育機構主出入口、幼兒生活及活動區域等應該安裝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安裝攝像頭,確保監控全覆蓋,而且同區域報警中心聯網。

但是,這是供管理部門、執法部門查看的,並不主張家長查看。一是如果家長隨時查看,會讓其中工作的從業人員產生不信任感,對工作產生不愉悅情緒,從業人員都不愉悅了,他接觸的孩子怎麼會快樂呢?二是隨時查看,那家長還怎麼上班呢?

問: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托育,有兩種交費模式:一是一個月一交,還有是半年、一年地交。如果家長在政策出臺之前已經交了半年或者一年的托育機構費用,新的管理辦法和標準出來以後,家長發現孩子之前所入的機構並沒有達到要求。他可以申請讓托育機構退費嗎?

市教委基教處副處長顏慧芬表示,根據《辦法》,檔發佈後申辦的托育機構應當按月收取托育服務費,同時應當向社會公示收費專案和標準以及退費辦法等。

而在之前尚未納入規範管理範圍、未經認證的已有機構,如果有上述情況,家長可以與機構協商解決,如果協商無果也可以走司法程式解決。

問:如果地下“黑機構”擔心自己改造了也達不到標準,或者顧慮為了達到標準要增加成本,不主動站出來申報變成“陽光下的機構”,那是不是依然會成為監管的灰色地帶?

不是。這次0-3托育新政,很重要的一塊,就是讓監管無死角。將建立市、區、街鎮三級聯動的綜合監管機制,暢通投訴舉報管道,加大對托育服務市場違法違規的查處力度。形成日常檢查發現、歸口受理和分派、違法查處等機制,同時建立托育服務資訊管理平臺,對黑名單進行公示。

通過分級管理、16個部委聯動、綜合監管,提升托育機構品質。地下“黑機構”必將逐步浮出水面。因此,鼓勵現有一些機構主動按照新標準申報。

問:家長什麼時候可以看到新標準下的托育“樣板房”呢?

5月新托育機構可以進行申請,在浦東、徐匯、黃浦、靜安等4個區先進行試點。試點區裡的人、場所、機構、申請流程走一遍。兩周以後,全市鋪開。6月符合條件的機構將獲得告知書,開始受理申辦。預計最早7、8月份,新標準下的托育機構可以運作起來。

同時,托育不僅是一門生意,涉及到0-3歲最柔軟的群體。各區在審批時,將從嚴把關,循序漸進,防止一哄而上。

多方參與 打造多樣化托育

幼稚園、企事業園區樓宇、社區、市場同努力

問:隨著人口高峰的到來,上海不少幼稚園不得不取消托班,主要把人、財、物放在滿足3歲以上孩子的需求上。

目前上海有托班的公辦幼稚園比較少。比如,長寧只有長寧實驗幼稚園向全區招托班。松江目前也只有方塔幼稚園面向全區招托班,經常是,每年報名時不到兩小時名額就搶光。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這次提出的“多方參與”,有沒有促進幼稚園2-3歲的托班發展的計畫?

政府將深化推進托幼一體化,鼓勵有條件的區落實托班,緩解入託供需矛盾。

有條件包括兩方面,一是有地方,二是有人員。政府鼓勵有地方的區在新建幼稚園時,落實托班的建設要求;鼓勵有人員的幼稚園改、擴建,增加托班資源供給;鼓勵民辦幼稚園辦托班。

上海現有80-90所公立集改辦托兒所,鼓勵公益性托兒所擴大服務,在師生配比符合要求、餐飲、衛生、保健等有保障的情況下,擴大覆蓋面。

問:去年,上海首批有12家有托育服務的企事業單位設立了“職工親子工作室”。然而這兩天我們採訪時發現,去年年底之後,有的因為二孩和員工數量增加,托班取消了;還有的明確,只接受4-12歲的孩子,因為4歲以下的孩子難以看護,而且對環境、場地以及看護老師的要求也更高。

那麼這次對企事業單位為自己的員工提供托育服務,有相關引導政策嗎?

有的。職工適齡子女達20人及以上的企事業單位,鼓勵開設托育機構,解決本單位員工子女托育問題。同時,還鼓勵同一園區、同一商務樓宇內的多家企事業單位採用多種方式聯合提供托育服務。

企業設立的員工子女托育點發生的費用,可以按照稅法規定,作為職工福利費支出在稅前扣除。

問:2017年“上海市戶籍0-3歲嬰幼兒託管需求調查”顯示,有88.15%的家庭需要嬰幼兒託管服務,73%的父母希望把託管點放在社區內。很多家長都渴望,在自己的社區裡面,找到又近、又實惠的托育點。這塊針對社區的政策如何?

托育納入社區服務體系,鼓勵挖掘社區空餘場地,就近就便改成托育機構和場所。通過返聘有經驗的退休人員,充實社區托育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對社區內適齡幼兒家長等代養人員提供科學育兒指導服務。

上海將在去年推出的20個新建社區托育點的基礎上,今年再新設立20個。

問:我們跑了一下市場,發現錦江樂園附近同一家托育機構,兩年前只要2000元。但是現在增加了老師、條件比原來更好了,價格一下子提到了6800元。有二寶媽馬上感覺承受不起。這是對家長。

對經營者來說,市場有空白,但是標準提高了,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高了,還能賺錢嗎?

讓家長有管道獲得更多、更好、更普惠的托育服務,新政對托育服務市場,有具體的扶持舉措嗎?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副所長唐曉傑介紹,儘管托育機構營利性非營利性的都可以辦,但是政府還是引導、鼓勵非營利性的托育組織,要讓老百姓承受得起。

同時,政策鼓勵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個人都可以辦托育機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托育機構從業人員可接受定期的免費專業培訓,托育機構用水、用電、用氣實行居民價格,符合條件的托育機構提供托育服務免征增值稅等等。這次推出了鼓勵引導市場的10條政策。

家庭為主 上托班不是“必選題”

祖輩帶孩子比送機構好

問:“政府引導”,“多方參與”,0-3歲托育有監管,又有多樣化的服務,接下來上托班,是不是會像上幼稚園一樣,成為我們孩子的“必選題”?

上托班不是“必選題”,而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0-3歲托育建立“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的托育一體化體系。從家長角度來說,托育最好以家庭為主,確有困難的,再進行托育。

這是因為,在0-3歲養育上,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首先是孩子依戀關係、安全感的建立,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0-3歲如果處於焦慮中,大腦發育都受到影響。其次,家庭對孩子語言發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家庭通過普通話、英語等各種語言不斷刺激孩子的語言發育。第三,0-3歲是大肢體發育關鍵期,包括跑、爬、跳動等。第四,2歲以下孩子社會交往的欲望不強,還不會與其他人玩。營養、保健差異性很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家養育是最好的選擇。

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學前教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郭宗莉表示,有些家長早早地把孩子送進了機構,也把養育的責任推給了機構,這些家長往往忽視了家庭對孩子成長發育的重要貢獻。在0-3歲,家庭親子關係對孩子健康發育至關重要,早期的親子關係是否能良好地建立起來,甚至決定了孩子今後能不能很好地走進社會。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親人最為依戀。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隨時的關照,正是孩子最需要的。

問:有的老人很願意為子女帶孫輩。可是子女卻擔心他們的育兒觀念太老,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容易被嬌慣、養成不少壞習慣。祖輩帶孩子到底好不好呢?

郭宗莉說,祖輩的親情難能可貴,很多研究都表明,祖輩帶養有很多優勢。比如祖輩可以協助照顧孫子女,使父母能夠兼顧家庭與事業;三代同堂的關係也有助於家庭動力的平衡,增進家人親情和家庭文化的融合,對日後嬰幼兒社會性情感發展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老人的生活步調比較慢,這恰恰和嬰幼兒的活動節奏是合拍的。祖輩有較多的時間陪伴小孩,能給孩子獲得較多的安全感和早期依戀,反過來也有利於祖輩的晚年生活。

不過,也應該看到祖輩帶養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祖輩精力有限,在教養觀念、照料方式上的‘落伍’,以及兩代人之間的差異與衝突等。所以,如果社區能為照料孫輩的老人提供一些科學育兒的指導,最好不過。

問:政府在家庭指導方面,有什麼具體措施嗎?

上海市早教指導服務中心忻怡介紹說,目前上海0-3歲孩子的家長可就近接受一年6次的免費指導服務。此外,本市向76萬名家長提供了育兒周周看的手機彩信報,每年舉行覆蓋16個區的現場指導,育兒加油站總是人山人海。

上海開放大學王松華說,3月份該校首期育嬰員培訓班,招150人,結果來了900多人,除了托育從業人員,還有不少年輕父母,連隔代養育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熱情高漲地來了。

托底人員上,每個班級要有1名育嬰員、1名保健員,1名保安。托育從業人員,將來要接受心理測試、師德培訓,最大程度低保證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留意細節,看看這些托育人員愛不愛孩子。

問:按照管理標準和辦法,是不是所有的托育機構、托育點,都會安裝攝像頭?作為家長,可以隨時查看嗎?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托育機構主出入口、幼兒生活及活動區域等應該安裝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安裝攝像頭,確保監控全覆蓋,而且同區域報警中心聯網。

但是,這是供管理部門、執法部門查看的,並不主張家長查看。一是如果家長隨時查看,會讓其中工作的從業人員產生不信任感,對工作產生不愉悅情緒,從業人員都不愉悅了,他接觸的孩子怎麼會快樂呢?二是隨時查看,那家長還怎麼上班呢?

問: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托育,有兩種交費模式:一是一個月一交,還有是半年、一年地交。如果家長在政策出臺之前已經交了半年或者一年的托育機構費用,新的管理辦法和標準出來以後,家長發現孩子之前所入的機構並沒有達到要求。他可以申請讓托育機構退費嗎?

市教委基教處副處長顏慧芬表示,根據《辦法》,檔發佈後申辦的托育機構應當按月收取托育服務費,同時應當向社會公示收費專案和標準以及退費辦法等。

而在之前尚未納入規範管理範圍、未經認證的已有機構,如果有上述情況,家長可以與機構協商解決,如果協商無果也可以走司法程式解決。

問:如果地下“黑機構”擔心自己改造了也達不到標準,或者顧慮為了達到標準要增加成本,不主動站出來申報變成“陽光下的機構”,那是不是依然會成為監管的灰色地帶?

不是。這次0-3托育新政,很重要的一塊,就是讓監管無死角。將建立市、區、街鎮三級聯動的綜合監管機制,暢通投訴舉報管道,加大對托育服務市場違法違規的查處力度。形成日常檢查發現、歸口受理和分派、違法查處等機制,同時建立托育服務資訊管理平臺,對黑名單進行公示。

通過分級管理、16個部委聯動、綜合監管,提升托育機構品質。地下“黑機構”必將逐步浮出水面。因此,鼓勵現有一些機構主動按照新標準申報。

問:家長什麼時候可以看到新標準下的托育“樣板房”呢?

5月新托育機構可以進行申請,在浦東、徐匯、黃浦、靜安等4個區先進行試點。試點區裡的人、場所、機構、申請流程走一遍。兩周以後,全市鋪開。6月符合條件的機構將獲得告知書,開始受理申辦。預計最早7、8月份,新標準下的托育機構可以運作起來。

同時,托育不僅是一門生意,涉及到0-3歲最柔軟的群體。各區在審批時,將從嚴把關,循序漸進,防止一哄而上。

多方參與 打造多樣化托育

幼稚園、企事業園區樓宇、社區、市場同努力

問:隨著人口高峰的到來,上海不少幼稚園不得不取消托班,主要把人、財、物放在滿足3歲以上孩子的需求上。

目前上海有托班的公辦幼稚園比較少。比如,長寧只有長寧實驗幼稚園向全區招托班。松江目前也只有方塔幼稚園面向全區招托班,經常是,每年報名時不到兩小時名額就搶光。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這次提出的“多方參與”,有沒有促進幼稚園2-3歲的托班發展的計畫?

政府將深化推進托幼一體化,鼓勵有條件的區落實托班,緩解入託供需矛盾。

有條件包括兩方面,一是有地方,二是有人員。政府鼓勵有地方的區在新建幼稚園時,落實托班的建設要求;鼓勵有人員的幼稚園改、擴建,增加托班資源供給;鼓勵民辦幼稚園辦托班。

上海現有80-90所公立集改辦托兒所,鼓勵公益性托兒所擴大服務,在師生配比符合要求、餐飲、衛生、保健等有保障的情況下,擴大覆蓋面。

問:去年,上海首批有12家有托育服務的企事業單位設立了“職工親子工作室”。然而這兩天我們採訪時發現,去年年底之後,有的因為二孩和員工數量增加,托班取消了;還有的明確,只接受4-12歲的孩子,因為4歲以下的孩子難以看護,而且對環境、場地以及看護老師的要求也更高。

那麼這次對企事業單位為自己的員工提供托育服務,有相關引導政策嗎?

有的。職工適齡子女達20人及以上的企事業單位,鼓勵開設托育機構,解決本單位員工子女托育問題。同時,還鼓勵同一園區、同一商務樓宇內的多家企事業單位採用多種方式聯合提供托育服務。

企業設立的員工子女托育點發生的費用,可以按照稅法規定,作為職工福利費支出在稅前扣除。

問:2017年“上海市戶籍0-3歲嬰幼兒託管需求調查”顯示,有88.15%的家庭需要嬰幼兒託管服務,73%的父母希望把託管點放在社區內。很多家長都渴望,在自己的社區裡面,找到又近、又實惠的托育點。這塊針對社區的政策如何?

托育納入社區服務體系,鼓勵挖掘社區空餘場地,就近就便改成托育機構和場所。通過返聘有經驗的退休人員,充實社區托育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對社區內適齡幼兒家長等代養人員提供科學育兒指導服務。

上海將在去年推出的20個新建社區托育點的基礎上,今年再新設立20個。

問:我們跑了一下市場,發現錦江樂園附近同一家托育機構,兩年前只要2000元。但是現在增加了老師、條件比原來更好了,價格一下子提到了6800元。有二寶媽馬上感覺承受不起。這是對家長。

對經營者來說,市場有空白,但是標準提高了,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高了,還能賺錢嗎?

讓家長有管道獲得更多、更好、更普惠的托育服務,新政對托育服務市場,有具體的扶持舉措嗎?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副所長唐曉傑介紹,儘管托育機構營利性非營利性的都可以辦,但是政府還是引導、鼓勵非營利性的托育組織,要讓老百姓承受得起。

同時,政策鼓勵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個人都可以辦托育機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托育機構從業人員可接受定期的免費專業培訓,托育機構用水、用電、用氣實行居民價格,符合條件的托育機構提供托育服務免征增值稅等等。這次推出了鼓勵引導市場的10條政策。

家庭為主 上托班不是“必選題”

祖輩帶孩子比送機構好

問:“政府引導”,“多方參與”,0-3歲托育有監管,又有多樣化的服務,接下來上托班,是不是會像上幼稚園一樣,成為我們孩子的“必選題”?

上托班不是“必選題”,而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0-3歲托育建立“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的托育一體化體系。從家長角度來說,托育最好以家庭為主,確有困難的,再進行托育。

這是因為,在0-3歲養育上,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首先是孩子依戀關係、安全感的建立,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0-3歲如果處於焦慮中,大腦發育都受到影響。其次,家庭對孩子語言發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家庭通過普通話、英語等各種語言不斷刺激孩子的語言發育。第三,0-3歲是大肢體發育關鍵期,包括跑、爬、跳動等。第四,2歲以下孩子社會交往的欲望不強,還不會與其他人玩。營養、保健差異性很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家養育是最好的選擇。

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學前教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郭宗莉表示,有些家長早早地把孩子送進了機構,也把養育的責任推給了機構,這些家長往往忽視了家庭對孩子成長發育的重要貢獻。在0-3歲,家庭親子關係對孩子健康發育至關重要,早期的親子關係是否能良好地建立起來,甚至決定了孩子今後能不能很好地走進社會。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親人最為依戀。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隨時的關照,正是孩子最需要的。

問:有的老人很願意為子女帶孫輩。可是子女卻擔心他們的育兒觀念太老,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容易被嬌慣、養成不少壞習慣。祖輩帶孩子到底好不好呢?

郭宗莉說,祖輩的親情難能可貴,很多研究都表明,祖輩帶養有很多優勢。比如祖輩可以協助照顧孫子女,使父母能夠兼顧家庭與事業;三代同堂的關係也有助於家庭動力的平衡,增進家人親情和家庭文化的融合,對日後嬰幼兒社會性情感發展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老人的生活步調比較慢,這恰恰和嬰幼兒的活動節奏是合拍的。祖輩有較多的時間陪伴小孩,能給孩子獲得較多的安全感和早期依戀,反過來也有利於祖輩的晚年生活。

不過,也應該看到祖輩帶養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祖輩精力有限,在教養觀念、照料方式上的‘落伍’,以及兩代人之間的差異與衝突等。所以,如果社區能為照料孫輩的老人提供一些科學育兒的指導,最好不過。

問:政府在家庭指導方面,有什麼具體措施嗎?

上海市早教指導服務中心忻怡介紹說,目前上海0-3歲孩子的家長可就近接受一年6次的免費指導服務。此外,本市向76萬名家長提供了育兒周周看的手機彩信報,每年舉行覆蓋16個區的現場指導,育兒加油站總是人山人海。

上海開放大學王松華說,3月份該校首期育嬰員培訓班,招150人,結果來了900多人,除了托育從業人員,還有不少年輕父母,連隔代養育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熱情高漲地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