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家有賢妻家不敗

俗話說,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離不開好女人的幫助。 曾國藩功成名就, 離不開歐陽夫人在背後的默默付出。 歐陽夫人知書達理,

節儉賢慧。 曾氏離家幾十年, 她負責操持家務、教子育兒, 曾氏得以保留精力投身功名學問。

道光十三年, 恩師歐陽凝祉將女兒許配給曾氏, 二人拜堂成親, 結為秦晉之好, 相濡以沫幾十年, 共育有兩子五女。

自1852年(咸豐二年)始, 歐陽夫人帶著子女在老家生活十餘年, 二人聚少離多, 直到1863年(同治二年), 才隨居曾國藩官邸。 正是因為有了歐陽夫人的支持, 曾國藩才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追求功名學問上。

俗話說:“國有諍臣國不亡, 家有賢妻家不敗”。 歐陽夫人秀外慧中, 以節儉為要, 凡事親力親為。 1863年, 曾氏任兩江總督期間, 將家眷接到身邊, 並為女眷置辦紡車七架, 要求她們自紡棉紗。 每晚, 歐陽夫人都要與兒媳婦紡四兩棉紗, 二更才就寢, 以身作則, 傳承勤儉家風。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一日

❖核心提要:吾夫婦居心行事, 各房及子孫皆依以為榜樣, 不可不勞苦, 不可不謹慎。

◆ 做各房及子孫的榜樣 ◆

現存的曾氏家書中, 給夫人歐陽氏的信, 僅存兩封, 此為其中另一封。 歐陽夫人率全家于十月份抵達湘鄉老家。 她比丈夫小五歲, 此時應為五十一歲。 她身負雙重責任:在她自己的家庭, 下有兩子兩媳一孫女一孫子, 另有一個十五歲的小女, 八口之家, 她為長。

在曾氏家族, 她是長房塚婦, 下有三房人口亦多的兄弟家庭, 遇有家族中的內事如祭祀、婚嫁等,

她所起的作用也不是別人能夠替代得了的。 所以, 曾氏一再叮囑夫人要為各房及子孫的榜樣。

據說, 歐陽夫人曾用七錢銀子打了一個小挖耳勺, 後不慎掉了, 她為此哭了三天。 又在兩江總督衙門裡, 她帶頭紡紗, 並與眾媳婦女兒定下每天紡紗的指標。

由此可見, 歐陽夫人是儉樸而勤勞的, 並沒有當時常見的貴婦人身上那種養尊處優、奢侈華靡的習氣。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拙誠文化”(hnzcwh)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