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看見孩子搗亂時,90%的父母第一反應都錯了!看看你做對沒?

01

春天來了, 小朋友的戶外活動時間都延長了, 在一起騎車, 玩遊戲, 玩捉迷藏。

兒子班上的一個小男孩, 他總是被孩子們的投訴——拿了別人的玩具, 人家騎車他故意擋道, 把人家書包藏起來……

每次, 有小朋友過來投訴, 她媽媽只能追在他身後, 讓他去給小朋友道歉, 歸還人家的東西。 可是好景不久, 不一會, 他又開始故伎重演。

聽說在班上, 這個孩子也總是搗亂, 把同學的水杯弄翻, 往人家飯碗裡扔橡皮泥。 為此老師可沒有少批評他, 卻怎麼也治不了根。

有一次, 他和言寶在一起玩, 覬覦言寶手中的玩具車, 可因為言寶對車情有獨鍾,

“保護”得很好, 他一直沒有得逞。

後來, 就跑到我跟前, 粗魯地打開言寶的書包。 一開始我沒有在意, 後來, 發現他把言寶書包的外套拿了出來, 拿在手上威脅言寶說:“你要不給我玩, 我就往你的衣服吐口水。 ”能想到這一招, 真的是讓人醉了。

最後, 他媽媽拿出“獅子吼”, 才阻止了他的行為。

他媽媽無奈地和我說:“在家裡, 他總是想出來玩, 可是一出來就搗亂, 真的是心煩啊。 ”

我安慰她說:“他喜歡搗亂, 肯定是有原因的, 你找機會和他聊聊, 或者多關注他。 ”

這個孩子家是開商店的, 平時爸媽忙生意的時候, 他就在店裡一個人玩。 因為店裡人多眼雜, 所以他們交待兒子一定要在屋裡玩, 不可以跑到外面。

偶爾, 他在門口看到我們路過,

眼神裡都是渴望, 也會鬧著媽媽帶他出去玩。 他媽媽總會安撫說:“等會我盤完貨, 就帶你出去。 ”

他就會很生氣地說:“我不要聽你這樣說。 ”

看來媽媽總是以這樣的理由來敷衍和搪塞他, 所以他不再相信媽媽的話。 有時, 他媽媽帶他出去玩, 卻也總坐在長椅上, 用她的話說:“一天忙到晚, 也只能趁帶他出來玩會的時候歇歇。 ”

而這個時候, 孩子總是要求她一起參與遊戲。 她就會說:“你和小朋友一起玩啊, 你要不玩就回家了。 ”

其實, 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 都有他們的訴求, 希望被家長看到, 如果沒有達成自己的“願望”, 他們就會繼續這個行為, 甚至愈演愈烈。

02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搗亂, 也是孤僻心理的一種表現。 孩子出現愛搗亂的行為, 是因為他們心理上有“需求”, 比如:

① 渴望得到關注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 如果這種需求無法被滿足, 他們就會製造一些“動靜”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現在很多父母工作忙, 即使陪伴孩子, 可能也是“軀殼式”的, 所以孩子們故意製造出一些事端。

丫頭班上有一個同學, 三天兩頭犯錯誤, 不是把別的小朋友打了, 就是明目張膽地“偷”了別人的文具, 或者是影響其他同學聽課。 班主任就和他說:“再這樣就讓你父母到學校談話了。 ”

聽說叫父母, 孩子依舊毫無恐懼地說:“他們很忙的, 根本不管我。 ”

班主任明白了, 這個同學喜歡搗亂, 只是想引起老師和父母的關注。 後來, 和他父母溝通之後才知道, 他從小到大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長大, 上了小學才接回城裡, 可父母平時工作忙, 他的作業也都是在輔導班完成的。

② 嫉妒心太強

有的孩子看到別人某件事做得比自己好, 或者是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 可能就會通過“搗亂”來表達自己的嫉妒。

比如, 兒子的同學往小朋友的飯碗裡扔橡皮泥,

是因為那個小朋友吃飯不挑食, 還吃得快, 總是得到老師的表揚。

有時出去玩, 遇見喜歡的玩具, 媽媽總是跟他說, 過幾天咱家也進這個玩具賣, 到時候讓你玩個夠。 可是, 當承諾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 別人有了他卻沒有, 他就去搗亂。

③ 好奇心重

孩子的好奇心要比成年人重, 渴望瞭解更多的事物, 這實際上是一種探索和學習。 往往父母越不讓看、越不讓做的事情, 孩子偏偏要去看和做。 在父母的眼裡, 這種“偏執”的結果就是搗亂。

老師讓小朋友一起做一個小實驗, 就是把一滴油倒在水裡, 看油是否可以變得沒有了, 還是會漂在水上。

乖巧聽話的小朋友, 往往就會安靜地跟老師一起做實驗。 可好奇心重的孩子, 就會想知道, 很多油滴到水裡,會是什麼結果。

在倒油過程中,不小心灑了,或者滴到了其他小朋友身上了,這個孩子就成了“搗亂”的孩子。

03

孩子的搗亂行為,雖然不是道德意識的直接反應,但如果任其發展,不加以干擾和阻止,就會形成不良的習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我們需要分清楚孩子搗亂的原因,對“症”去幫助孩子改掉“搗亂”的行為。

① 關心孩子

對於渴望得到關注的孩子,父母就可以給予更多的關心,多和孩子交流,高品質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你的愛,不必通過“搗亂”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有一段時間,我忙著趕稿子,很少帶兒子出去戶外互動,從幼稚園回來以後,他可以做的事就是自己玩玩具或者看電視。

那天,我以為他在玩玩具,結果他卻用一個玩具車,把我的花草碾壓了。不僅如此,還喊我過去看,說他的車子特別厲害。

即使心裡有個炸彈瞬間爆炸了,我還是忍著沒有發脾氣,用平靜的口氣告訴他,這樣做是錯誤的,媽媽會難過,花草也會傷心。

他低著頭,囁囁嚅嚅地說:“我只是想讓你陪我玩一會。”

② 冷處理

有一些孩子,搗亂是因為表現欲過剩,他們沒有什麼惡意,只是為了吸引其他人的注意,或者逗別人開心。

比如,故意藏起小朋友的書包,或者在別人玩的時候,故意去敲小朋友的背,然後很快跑開。

如果這些“搗亂”的行為沒有帶來什麼嚴重後果,父母就可以採用“冷處理”,來熄滅孩子“搗亂”的熱情。

有時,兒子會去姐姐房間,拿一些東西,然後咯咯笑著跑開,姐姐呢,又追著喊:“把東西還給我”,有時在拉扯過程中,可能會把東西弄壞了。

我告訴丫頭,弟弟這樣做,只是為了逗你,他拿走了,就讓他拿走,你裝著沒有看見,他就會覺得無趣了。

丫頭按照我的方法,不搭理弟弟拿走東西的行為,弟弟也覺得沒意思了,就把東西放回去了,繼續去玩自己的玩具了。

③ 保護好奇心

如果因為好奇心引起的搗亂,父母一定不要斥責孩子,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畏手畏腳,失去主見,好奇心也會隨之消失。

而好奇心是孩子進步的敲門磚,對於他們的好奇,父母可以陪著一起,耐心去引導。

丫頭小的時候,把洗衣粉倒進了魚缸裡,結果可想而知,幾條金魚全部死翹翹了。面對這個慘狀,丫頭難過地說:“我以為它們吃了洗衣粉,會吐出更多的泡泡。”

清理好魚缸,我告訴她:“洗衣粉裡有一些東西,是有毒的,不可以吃的,所以不管是我們還是金魚,都不可以吃的,下次,你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先問問媽媽,我們一起去做。”

04

對於孩子搗亂的行為,有的父母也會認為並無大礙,總歸是孩子,開一個玩笑也沒有什麼。

不過,即使是一個搗亂,如果給別人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覺,父母也是要加以阻止的。如果在孩子搗亂的時候,不去教育和引導他們,孩子很可能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出現障礙。

“勿以惡小而為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每一個小的錯誤和不良行為,可能都會釀成以後的大錯。

正視孩子的錯誤,耐心引導,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一定會讓小錯誤開出最美麗的花,成為人生路上最好的點綴。

很多油滴到水裡,會是什麼結果。

在倒油過程中,不小心灑了,或者滴到了其他小朋友身上了,這個孩子就成了“搗亂”的孩子。

03

孩子的搗亂行為,雖然不是道德意識的直接反應,但如果任其發展,不加以干擾和阻止,就會形成不良的習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我們需要分清楚孩子搗亂的原因,對“症”去幫助孩子改掉“搗亂”的行為。

① 關心孩子

對於渴望得到關注的孩子,父母就可以給予更多的關心,多和孩子交流,高品質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你的愛,不必通過“搗亂”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有一段時間,我忙著趕稿子,很少帶兒子出去戶外互動,從幼稚園回來以後,他可以做的事就是自己玩玩具或者看電視。

那天,我以為他在玩玩具,結果他卻用一個玩具車,把我的花草碾壓了。不僅如此,還喊我過去看,說他的車子特別厲害。

即使心裡有個炸彈瞬間爆炸了,我還是忍著沒有發脾氣,用平靜的口氣告訴他,這樣做是錯誤的,媽媽會難過,花草也會傷心。

他低著頭,囁囁嚅嚅地說:“我只是想讓你陪我玩一會。”

② 冷處理

有一些孩子,搗亂是因為表現欲過剩,他們沒有什麼惡意,只是為了吸引其他人的注意,或者逗別人開心。

比如,故意藏起小朋友的書包,或者在別人玩的時候,故意去敲小朋友的背,然後很快跑開。

如果這些“搗亂”的行為沒有帶來什麼嚴重後果,父母就可以採用“冷處理”,來熄滅孩子“搗亂”的熱情。

有時,兒子會去姐姐房間,拿一些東西,然後咯咯笑著跑開,姐姐呢,又追著喊:“把東西還給我”,有時在拉扯過程中,可能會把東西弄壞了。

我告訴丫頭,弟弟這樣做,只是為了逗你,他拿走了,就讓他拿走,你裝著沒有看見,他就會覺得無趣了。

丫頭按照我的方法,不搭理弟弟拿走東西的行為,弟弟也覺得沒意思了,就把東西放回去了,繼續去玩自己的玩具了。

③ 保護好奇心

如果因為好奇心引起的搗亂,父母一定不要斥責孩子,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畏手畏腳,失去主見,好奇心也會隨之消失。

而好奇心是孩子進步的敲門磚,對於他們的好奇,父母可以陪著一起,耐心去引導。

丫頭小的時候,把洗衣粉倒進了魚缸裡,結果可想而知,幾條金魚全部死翹翹了。面對這個慘狀,丫頭難過地說:“我以為它們吃了洗衣粉,會吐出更多的泡泡。”

清理好魚缸,我告訴她:“洗衣粉裡有一些東西,是有毒的,不可以吃的,所以不管是我們還是金魚,都不可以吃的,下次,你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先問問媽媽,我們一起去做。”

04

對於孩子搗亂的行為,有的父母也會認為並無大礙,總歸是孩子,開一個玩笑也沒有什麼。

不過,即使是一個搗亂,如果給別人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覺,父母也是要加以阻止的。如果在孩子搗亂的時候,不去教育和引導他們,孩子很可能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出現障礙。

“勿以惡小而為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每一個小的錯誤和不良行為,可能都會釀成以後的大錯。

正視孩子的錯誤,耐心引導,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一定會讓小錯誤開出最美麗的花,成為人生路上最好的點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