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江蘇地區帳面上有12萬駐軍,為何還擋不住70多個倭寇?

西元1555年, 也就是明朝嘉靖皇帝在位的第34年, 明朝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有70多個日本倭寇一路流竄作戰, 躲過了明朝軍隊的層層阻擊。

最後, 竟然直逼明朝的陪都南京城下。 在帳面上, 南直隸地區有12萬明朝軍隊。 面對這70多個倭寇, 明朝軍隊卻根本就無力圍殲。 最終費了好大的功夫, 才消滅了這群倭寇。 那麼, 明朝駐紮在南直隸地區的12萬軍隊都去哪了呢?

明朝原來的首都在南京, 南京周圍的安徽、江蘇等地,

當時被稱為直隸。 但是在朱棣遷都北平之後, 明朝在名義上有兩個首都。 河北地區被稱為北直隸, 江蘇和南京地區則是南直隸。 作為國家的首都, 自然有大量的駐軍。 南京雖然成了陪都, 但駐軍數量仍舊不算少。 截止明英宗在位時期, 明朝軍隊的總數有280多萬, 當然, 這僅僅是帳面的數位。 實際數字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因為隨著吏治的腐敗, 明朝軍隊吃空額的情況十分嚴重。

在北方邊境地區, 駐軍的實際數位可能是帳面數位的十分之七。 到了京師和中部各省, 可能還不到一半。 到了江南各地, 甚至不到十之二三。 南直隸地區在帳面上有12萬駐軍。 但實際兵力可能只有2萬多人。 這2萬多軍隊需要駐紮在南直隸各地, 真正駐紮在南京的駐軍數量就更少了。 在明朝嘉靖時期, 倭寇開始大舉侵擾東南地區。 浙江、江蘇和福建都是重災區, 明朝軍隊在對抗倭寇的過程中, 基本上是敗多勝少的局面。

一方面是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有限, 另一方面則是實際兵力相差懸殊。 比如一支號稱5000人的部隊, 實際兵力還不到2000人, 自然無法完成5000人的任務。 西元1555年, 70多名倭寇一路流竄作戰, 最後竟然直逼南京城下。 當時, 南京的官員們沒有命令官軍出城剿滅這群倭寇, 而且命令全城戒嚴, 軍民上城迎戰。 南京城內的明朝軍隊沒有出城作戰,

這裡面的原因很多。 首先就是擔心這是倭寇的圈套, 認為這是倭寇故意在誘敵深入。

第二就是自身的兵力實在有限, 後來經過審查, 南京城內總計只有8000多駐軍。 這個數字還不一定是真實的, 很有可能還有水分。 70多個倭寇兵臨城下, 城裡的明軍再水也有能力消滅。 但如果倭寇有埋伏就麻煩了,估計城內的明朝官員們是這麼考慮的,這群倭寇是為了引誘明軍出城,城外肯定有倭寇的埋伏。自己總計只有幾千軍隊,如果真的出城迎戰,南京城就危險了。處於這樣的目的,明朝軍隊沒有出城作戰。

明朝軍隊吃空額的問題,其實朝中的高官們也清楚。在嘉靖時期,明朝軍隊的帳面數字有200多萬,實際數字可能只有100萬左右。到了萬曆時期,張居正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明朝軍隊的實際數字穩定在120多萬。軍隊吃空額的情況幾乎歷朝歷代都有,宋朝軍隊在這方面比明朝還嚴重。清朝軍隊在這方面相對好一些,但綠營兵吃空額的問題同樣存在。直到抗日戰爭時期,一些西南地區的軍隊仍舊有這方面的問題,號稱是一個師,實際兵力只有3000多人。

但如果倭寇有埋伏就麻煩了,估計城內的明朝官員們是這麼考慮的,這群倭寇是為了引誘明軍出城,城外肯定有倭寇的埋伏。自己總計只有幾千軍隊,如果真的出城迎戰,南京城就危險了。處於這樣的目的,明朝軍隊沒有出城作戰。

明朝軍隊吃空額的問題,其實朝中的高官們也清楚。在嘉靖時期,明朝軍隊的帳面數字有200多萬,實際數字可能只有100萬左右。到了萬曆時期,張居正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明朝軍隊的實際數字穩定在120多萬。軍隊吃空額的情況幾乎歷朝歷代都有,宋朝軍隊在這方面比明朝還嚴重。清朝軍隊在這方面相對好一些,但綠營兵吃空額的問題同樣存在。直到抗日戰爭時期,一些西南地區的軍隊仍舊有這方面的問題,號稱是一個師,實際兵力只有3000多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