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料事如神在歷代君王中排第一,一句話平定5國大軍

前面我們說到, 衛、宋、魯、陳、蔡五國組成聯軍, 推宋殤公為盟主, 討伐鄭國, 兵車總計一千三百輛, 軍勢極盛, 在鄭國的東門之外列成陣勢。

這對於鄭國來說是一次嚴峻的生存考驗。 國內人心惶惶, 議論紛紛。

鄭莊公召開軍事會議, 讓大家商討對策。 大臣們有的說戰, 有的說求和, 莫衷一是。

在這種人心動搖的狀況下, 鄭莊公作為領導核心, 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沉著冷靜, 他微微一笑, 說:你們說的都不在點子上。

眾人對於鄭莊公的料事如神早已拜服得五體投地, 此時, 莊公這麼說, 他一定已經有了對策, 於是大家靜靜聽鄭莊公的吩咐。

鄭莊公解釋說:州籲篡位不久, 不得民心, 所以對外用兵想要立威。 魯國發兵, 是由於公子翬收了衛國的賄賂。 陳蔡兩國跟我們更加沒什麼仇怨了。 所以他們這幾國的戰鬥意志根本就不強烈。 只有宋國因為公子馮的緣故, 是真心相助衛國的。

這個聯盟並不難破解。

鄭莊公接著說:我們只要把公子馮送到長葛去, 宋軍一定會去追捕, 這一路就化解了。 再讓子封(公子呂, 姓姬, 鄭氏, 名呂, 字子封)率兵五百出城專門向衛國挑戰, 詐敗而走。 州籲出兵就是為了博取聲威, 一旦有戰勝的名義就會撤兵。 州籲國內還沒有穩定, 肯定不敢久留。 這一路也不足為慮。

眾人本來憂心忡忡, 不料鄭莊公對敵軍同盟進行了深入的拆解, 竟然見招拆招, 輕易就予以化解, 無不佩服。

只聽鄭莊公緊接著又作出驚人的預判:衛國老臣石碏是個忠直之人, 我預料衛國不久就會發生政變, 州籲是泥菩薩過江, 自身難保, 怎麼還能害得了我們呢?

鄭莊公寤生的這番話, 在關鍵時刻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

並且提出了具體的禦敵策略和行動步驟。

總結起來, 鄭國的戰略總方針就是八個字:避實就虛, 分化瓦解。

鄭國的第一步是搞定宋國。

為此, 鄭大夫瑕叔盈悄悄率兵將公子馮送去長葛。

然後, 狡猾的鄭莊公派人給宋殤公與夷送了封信:公子馮到我國避難, 我們不忍傷害他才收留的, 現在我們已經讓他去長葛了, 任憑您自己處置。

宋殤公果然火速轉移兵力, 往長葛去了。

連盟主都走了, 魯、陳、蔡三國也萌生撤兵的念頭。 他們本來就是打醬油的, 如果宋衛能打贏, 他們就順便加一把油, 從中撈一筆。 但要擔當主力去拼命, 很顯然他們不太願意。

這種散漫的狀態在聯軍中彌漫開來, 大家礙於臉面暫時還沒有開路, 互相觀望, 等待局面的變化。

鄭國對於聯軍的狀況瞭若指掌, 這種情況完全在預料之中。

鄭莊公立刻進行第二步, 派公子呂率兵出戰。

但公子呂很奇怪, 所帶的兵力很少, 卻大搖大擺, 耀武揚威, 還沒開打, 先高聲亂叫:我們只跟衛國打, 有種就來單挑。

魯、陳、蔡樂壞了, 他們本來就不想動真格。 現在鄭國專找衛國單挑, 他們樂得撿現成便宜。 要是衛國贏了, 大家一起去搶一把, 要是衛國輸了, 大家就各回各家。

州籲知道當此情形之下, 衛國是避無可避的, 好在公子呂兵力單薄, 也沒什麼太大風險。

州籲令石厚迎戰公子呂。

在平定共叔亂之戰中有著神勇表現的公子呂突然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不堪一擊, 一觸即潰, 逃回城內。

石厚不敢過分追擊, 他看到鄭國東門外有不少稻田, 就命士兵去收割。 這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擴大戰果了吧。

鄭國方面對此毫不理睬。

石厚贏了一場小仗, 收了一批軍糧, 下令撤兵回國。

衛軍將士們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州籲也很奇怪, 問他:我們還沒取得決定性勝利, 為什麼撤兵?

石厚悄悄地說:鄭國兵力強勁,如果真交戰不容易對付。現在我們已經取勝,足以立威。我們國內人心還不穩定,如果長久在外,怕生出變亂。

州籲茅塞頓開,認為石厚說得有理。

魯、陳、蔡三國也派人來向衛國道賀,慶祝勝利,並且提出班師的請求。

仗還沒怎麼打,盟主跑了,其他四國大家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地都想到了一起:撤軍。

可笑的中國式合夥人!

這場五國伐鄭的東門之戰,就這麼草草結束了。聯軍從結合到最終解圍,總共才五天。

一場亡國大禍就此消弭於無形。

從開始到結束,一切都完全在鄭莊公寤生的預料範圍以內,幾乎分毫不差。

石厚在這場戰爭開始前糾集五國聯軍,如同一個武功高手一樣以飛快的速度以一己之力將各家各派的招式都集於一身,但鄭莊公寤生猶如練成了獨孤九劍,窺其破綻,見招拆招,後發而先至,輕鬆接住了石厚所有的攻勢。

鄭莊公的謀略,出神入化!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類似的故事——諸葛亮安居平五路。劉備死後,曹丕採用司馬懿的計策,聯絡了五路大軍伐蜀。這五路分別是羌、南蠻、孫權、孟達、曹真。他們從四面八方對蜀漢形成了圍攻之勢。蜀漢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沒想到諸葛亮卻悠然自得地賞花養魚,他早已想出退敵之策。對於羌人,諸葛亮令馬超去防禦,馬超在羌人中有很高威望,很容易對付。南蠻人勇猛而無謀,諸葛亮令魏延採用疑兵之計,南蠻人占不到便宜就撤兵了。李嚴和孟達有很深的交情,諸葛亮讓李嚴給他寫了一封信,於是孟達猶豫不決,沒什麼戰意了。東吳方面,諸葛亮派了一個說客鄧芝曉以利害,孫權知道吳蜀聯盟的重要性,於是這一路也被化解。只剩下曹真一路,需要真正對抗。對於這一路,還是可以輕鬆化解,諸葛亮令趙雲為將堅守不出。曹真也無能為力。五路伐蜀的大計就這樣被諸葛亮化解於無形。

《三國演義》的這個故事幾乎就是五國伐鄭的翻版,所體現出來的是軍事同盟在實際戰爭中的弊端。同樣的事情還有戰國時期的五國伐秦等,雖然看上去兵力強盛,實際上聯盟鬆散,各懷鬼胎,是難以成氣候的。

《讀起來最省力的東周列國志》011東門之戰

輕鬆看名著,劉弘文為您通俗解讀《東周列國志》,歡迎關注。

為什麼撤兵?

石厚悄悄地說:鄭國兵力強勁,如果真交戰不容易對付。現在我們已經取勝,足以立威。我們國內人心還不穩定,如果長久在外,怕生出變亂。

州籲茅塞頓開,認為石厚說得有理。

魯、陳、蔡三國也派人來向衛國道賀,慶祝勝利,並且提出班師的請求。

仗還沒怎麼打,盟主跑了,其他四國大家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地都想到了一起:撤軍。

可笑的中國式合夥人!

這場五國伐鄭的東門之戰,就這麼草草結束了。聯軍從結合到最終解圍,總共才五天。

一場亡國大禍就此消弭於無形。

從開始到結束,一切都完全在鄭莊公寤生的預料範圍以內,幾乎分毫不差。

石厚在這場戰爭開始前糾集五國聯軍,如同一個武功高手一樣以飛快的速度以一己之力將各家各派的招式都集於一身,但鄭莊公寤生猶如練成了獨孤九劍,窺其破綻,見招拆招,後發而先至,輕鬆接住了石厚所有的攻勢。

鄭莊公的謀略,出神入化!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類似的故事——諸葛亮安居平五路。劉備死後,曹丕採用司馬懿的計策,聯絡了五路大軍伐蜀。這五路分別是羌、南蠻、孫權、孟達、曹真。他們從四面八方對蜀漢形成了圍攻之勢。蜀漢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沒想到諸葛亮卻悠然自得地賞花養魚,他早已想出退敵之策。對於羌人,諸葛亮令馬超去防禦,馬超在羌人中有很高威望,很容易對付。南蠻人勇猛而無謀,諸葛亮令魏延採用疑兵之計,南蠻人占不到便宜就撤兵了。李嚴和孟達有很深的交情,諸葛亮讓李嚴給他寫了一封信,於是孟達猶豫不決,沒什麼戰意了。東吳方面,諸葛亮派了一個說客鄧芝曉以利害,孫權知道吳蜀聯盟的重要性,於是這一路也被化解。只剩下曹真一路,需要真正對抗。對於這一路,還是可以輕鬆化解,諸葛亮令趙雲為將堅守不出。曹真也無能為力。五路伐蜀的大計就這樣被諸葛亮化解於無形。

《三國演義》的這個故事幾乎就是五國伐鄭的翻版,所體現出來的是軍事同盟在實際戰爭中的弊端。同樣的事情還有戰國時期的五國伐秦等,雖然看上去兵力強盛,實際上聯盟鬆散,各懷鬼胎,是難以成氣候的。

《讀起來最省力的東周列國志》011東門之戰

輕鬆看名著,劉弘文為您通俗解讀《東周列國志》,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