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睡覺是最好的養生!10種疾病適合的睡姿

人一生中, 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所以睡得好, 對於生理和心理健康, 都很重要。

俗話說, 一夜好睡, 精神百倍;徹夜難睡, 渾身疲憊。 睡覺與人體健康有非常大的關係。

盤點8個睡眠好處

增進記憶力

人在睡覺時, 大腦也在不停運轉。 在這段時間內, 它能增強白天所學到的東西的記憶, 而這個階段的動作有個很專業的名字叫做“睡眠固化”。 意思就是, 不管是身體、或是智力上的學習, 你需要的不只是練習, 還需要睡眠。

此外, 強化記憶的階段, 也有將所學的東西做認知及重組的功用, 而這正是創造力的來源。

防癡呆

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自然評論神經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為期6年的研究發現, 良好睡眠可減少老年性癡呆或阿爾茨海默病(AD)的發病危險。

提高免疫力

睡眠與人體免疫力密切相關。 臨床專家的研究表明, 睡眠時人體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數。 此因數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人體的細菌和病毒消滅。

降低壓力

壓力和睡眠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睡眠可以降低壓力, 血壓也比較能獲得控制。 此外, 睡眠也會影響膽固醇的高低, 膽固醇正是造成心臟病的原因之一。

還有研究顯示, 缺乏睡眠會導致抑鬱, 而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人們減少焦慮。 所以睡眠狀況越好, 情緒就會越穩定。

美容

晚上10點到淩晨2點,是細胞新陳代謝最活潑,也是身體機能重要的修復時段,作息正常,皮膚的再生能力好,使用高濃度活性成分的保養品才有加分效果。

延長壽命

正常人在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的5-7倍。2010年,有份針對50歲至79歲的女性做的研究,發現每晚睡眠少於5小時、或多於6.5小時的女性,死亡率較高。

養肝

在中醫看來,夜晚是人體滋陰潛陽,進行睡補的最佳時段。肝血的淨化、再生,膽汁的新陳代謝都需要在這個時段完成。因此,養肝最重要的就是不熬夜,睡好覺。

減肥

睡眠不足對身體和精神都會產生負面影響。研究發現,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的人很容易在第二天不知不覺的多攝入549卡路里的食物。另外,睡眠不足還會影響新陳代謝,使脂肪消耗減少20%。

不同年齡最佳睡眠時長

60歲以上老年人

每天睡5.5~7小時,午休不超過1小時

老人應在每晚12點前睡覺,晚上睡覺的時間有7小時,甚至5.5小時就夠了。

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而長期睡眠超過7小時或睡眠不足都會導致注意力變差,甚至出現老年癡呆,增加早亡風險。

晚間睡眠品質不好的老人,最好養成午休習慣,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30~60歲成年人

每天睡7小時左右,保證晚10點-早5點的睡眠時間

這個年齡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與腦力減退,或壓力導致的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有關。除盡可能緩解壓力外,還可以在就寢環境上下點工夫,如減小噪音、通風換氣、適當遮光等,並選擇合適的枕頭。仍然睡不夠的人,也可以通過午休1小時的方式補覺。

13~29歲青年人

每天睡8小時左右,最晚24點上床,6點起床

年輕人多習慣熬夜,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且易使皮膚受損,出現暗瘡、粉刺、黃褐斑等問題。長期熬夜還會影響內分泌,導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腸感染、過敏等都會找上門,更會出現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精神症狀。

因此,年輕人最重要是規範自己的生活,入睡前1小時不要吃東西,中午小睡半小時,對身體更有益。

4~12歲兒童

每天睡10~12小時,別超過12小時

專家表示,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僅會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還會影響生長發育。但睡覺時間也不能過長,若超過12小時,可能會導致肥胖。

1~3歲幼兒

每晚12小時,白天兩三個小時,睡前1小時洗溫水澡

幼兒每天夜裡要保證12小時睡眠,白天還需再補兩三個小時。具體的睡眠時間,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睡眠節律而定。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容易因玩得太興奮而影響睡眠。因此,建議父母在寶寶睡前1小時先給他們洗個溫水澡,放鬆全身;講個小故事或放一些輕鬆、舒緩的音樂等,也有助入眠。

1歲以下嬰兒

每天16小時,夜間不頻繁餵奶、換尿布

1歲以下嬰兒需要的睡眠時間最多,大概每天16小時。睡眠是小月齡嬰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段,因此,睡眠時間必須要保證。

嬰兒的睡眠問題大多是由於缺鈣、白天受驚嚇、消化功能紊亂造成的;也有孩子晚上睡不好是因為白天睡覺過多。

對此,家長應注意給孩子補鈣,科學餵養;還需儘量保證嬰兒夜晚睡眠的完整,不宜夜間頻繁餵奶或換尿布,尤其是後半夜,因為小月齡寶寶在後半夜分泌激素最快。

10種睡姿睡出健康

如果你患有疾病,以下睡姿可能更適合你。

1頸椎病:仰臥

因為頸椎、胸椎、腰椎、尾椎這些是有一定的彎曲的,仰臥的時候順應了頸椎的生理彎曲,這樣有助於頸椎疼痛的緩解。

2胃潰瘍:左側臥

胃病胃潰瘍病人提倡左側臥位。如果向右側臥,從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體回液量大大多於正常情況,而且持續不斷,可引起胃部疼痛。

3冠心病:右側臥

宜採用頭高腳低右側臥位。這種睡姿,能使全身肌肉鬆弛,呼吸通暢,心臟不受壓迫,並能確保全身在睡眠狀態下所需的氧氣供給,有利於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以減少心絞痛的發生。

4哮喘:側著睡或半斜躺

哮喘患者應注意睡姿。仰臥時會增加呼吸道阻力,易使支氣管痙攣而誘發哮喘;而側臥時可增加呼吸道通氣量,減少哮喘發作。還可採取半斜躺位睡姿,頭枕部抬高20釐米。

5尿路結石:多換睡姿

美國加州大調查發現,單側尿路結石與睡覺的姿勢有關,所以尿路結石的病人最好多變換睡覺姿勢,避免長時間壓迫腎臟,引起新的結石產生。

6高血壓:加枕平臥

高血壓宜採用加枕平臥的睡眠體位,枕頭一般高約15釐米,過高過低皆可產生不適感。

7動脈硬化:仰臥

調查2000例腦梗塞病人研究發現95%以上的病人習慣于側臥,這樣會加重血流障礙,特別是頸部血流速度減慢,容易在動脈內膜損傷處形成血栓。所以,仰臥睡眠較為妥當。

8打鼾者:首選俯臥

俯臥是最不好的姿勢,但對打鼾者,是一個很好的睡姿。打鼾是由舌頭壓迫咽部引起的,俯臥時,舌頭因重力作用朝前,而咽部在後,咽部就很暢通,可以減輕鼾聲。

9靜脈曲張:睡覺墊高雙腳

睡覺時,用低枕頭或疊起的薄被子把雙腳輕輕墊起,以促進雙腳血液流動,舒緩靜脈的壓力。

10准媽媽:側臥最宜

孕婦最好採用側臥,尤其是到孕中後期時,羊水、胎兒的壓迫,給母體的心肺等器官都帶來很大負擔。另外,准媽媽睡覺的時候還要注意隔一兩個小時翻一下身。懷孕到了後期(7~8月),最好採取左側臥位,減少妊娠子宮對動脈的壓迫。

注意:對普通人來說,右側臥是最理想睡姿。

晚上10點到淩晨2點,是細胞新陳代謝最活潑,也是身體機能重要的修復時段,作息正常,皮膚的再生能力好,使用高濃度活性成分的保養品才有加分效果。

延長壽命

正常人在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的5-7倍。2010年,有份針對50歲至79歲的女性做的研究,發現每晚睡眠少於5小時、或多於6.5小時的女性,死亡率較高。

養肝

在中醫看來,夜晚是人體滋陰潛陽,進行睡補的最佳時段。肝血的淨化、再生,膽汁的新陳代謝都需要在這個時段完成。因此,養肝最重要的就是不熬夜,睡好覺。

減肥

睡眠不足對身體和精神都會產生負面影響。研究發現,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的人很容易在第二天不知不覺的多攝入549卡路里的食物。另外,睡眠不足還會影響新陳代謝,使脂肪消耗減少20%。

不同年齡最佳睡眠時長

60歲以上老年人

每天睡5.5~7小時,午休不超過1小時

老人應在每晚12點前睡覺,晚上睡覺的時間有7小時,甚至5.5小時就夠了。

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而長期睡眠超過7小時或睡眠不足都會導致注意力變差,甚至出現老年癡呆,增加早亡風險。

晚間睡眠品質不好的老人,最好養成午休習慣,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30~60歲成年人

每天睡7小時左右,保證晚10點-早5點的睡眠時間

這個年齡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與腦力減退,或壓力導致的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有關。除盡可能緩解壓力外,還可以在就寢環境上下點工夫,如減小噪音、通風換氣、適當遮光等,並選擇合適的枕頭。仍然睡不夠的人,也可以通過午休1小時的方式補覺。

13~29歲青年人

每天睡8小時左右,最晚24點上床,6點起床

年輕人多習慣熬夜,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且易使皮膚受損,出現暗瘡、粉刺、黃褐斑等問題。長期熬夜還會影響內分泌,導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腸感染、過敏等都會找上門,更會出現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精神症狀。

因此,年輕人最重要是規範自己的生活,入睡前1小時不要吃東西,中午小睡半小時,對身體更有益。

4~12歲兒童

每天睡10~12小時,別超過12小時

專家表示,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僅會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還會影響生長發育。但睡覺時間也不能過長,若超過12小時,可能會導致肥胖。

1~3歲幼兒

每晚12小時,白天兩三個小時,睡前1小時洗溫水澡

幼兒每天夜裡要保證12小時睡眠,白天還需再補兩三個小時。具體的睡眠時間,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睡眠節律而定。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容易因玩得太興奮而影響睡眠。因此,建議父母在寶寶睡前1小時先給他們洗個溫水澡,放鬆全身;講個小故事或放一些輕鬆、舒緩的音樂等,也有助入眠。

1歲以下嬰兒

每天16小時,夜間不頻繁餵奶、換尿布

1歲以下嬰兒需要的睡眠時間最多,大概每天16小時。睡眠是小月齡嬰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段,因此,睡眠時間必須要保證。

嬰兒的睡眠問題大多是由於缺鈣、白天受驚嚇、消化功能紊亂造成的;也有孩子晚上睡不好是因為白天睡覺過多。

對此,家長應注意給孩子補鈣,科學餵養;還需儘量保證嬰兒夜晚睡眠的完整,不宜夜間頻繁餵奶或換尿布,尤其是後半夜,因為小月齡寶寶在後半夜分泌激素最快。

10種睡姿睡出健康

如果你患有疾病,以下睡姿可能更適合你。

1頸椎病:仰臥

因為頸椎、胸椎、腰椎、尾椎這些是有一定的彎曲的,仰臥的時候順應了頸椎的生理彎曲,這樣有助於頸椎疼痛的緩解。

2胃潰瘍:左側臥

胃病胃潰瘍病人提倡左側臥位。如果向右側臥,從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體回液量大大多於正常情況,而且持續不斷,可引起胃部疼痛。

3冠心病:右側臥

宜採用頭高腳低右側臥位。這種睡姿,能使全身肌肉鬆弛,呼吸通暢,心臟不受壓迫,並能確保全身在睡眠狀態下所需的氧氣供給,有利於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以減少心絞痛的發生。

4哮喘:側著睡或半斜躺

哮喘患者應注意睡姿。仰臥時會增加呼吸道阻力,易使支氣管痙攣而誘發哮喘;而側臥時可增加呼吸道通氣量,減少哮喘發作。還可採取半斜躺位睡姿,頭枕部抬高20釐米。

5尿路結石:多換睡姿

美國加州大調查發現,單側尿路結石與睡覺的姿勢有關,所以尿路結石的病人最好多變換睡覺姿勢,避免長時間壓迫腎臟,引起新的結石產生。

6高血壓:加枕平臥

高血壓宜採用加枕平臥的睡眠體位,枕頭一般高約15釐米,過高過低皆可產生不適感。

7動脈硬化:仰臥

調查2000例腦梗塞病人研究發現95%以上的病人習慣于側臥,這樣會加重血流障礙,特別是頸部血流速度減慢,容易在動脈內膜損傷處形成血栓。所以,仰臥睡眠較為妥當。

8打鼾者:首選俯臥

俯臥是最不好的姿勢,但對打鼾者,是一個很好的睡姿。打鼾是由舌頭壓迫咽部引起的,俯臥時,舌頭因重力作用朝前,而咽部在後,咽部就很暢通,可以減輕鼾聲。

9靜脈曲張:睡覺墊高雙腳

睡覺時,用低枕頭或疊起的薄被子把雙腳輕輕墊起,以促進雙腳血液流動,舒緩靜脈的壓力。

10准媽媽:側臥最宜

孕婦最好採用側臥,尤其是到孕中後期時,羊水、胎兒的壓迫,給母體的心肺等器官都帶來很大負擔。另外,准媽媽睡覺的時候還要注意隔一兩個小時翻一下身。懷孕到了後期(7~8月),最好採取左側臥位,減少妊娠子宮對動脈的壓迫。

注意:對普通人來說,右側臥是最理想睡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