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產區變景區 田園變公園

“五一”假期就要來了。 家住廣州的林先生, 一早就跟朋友約好, 在廣州增城找了一個農場聚一聚。 “假期太短, 沒辦法出遠門, 所以就近找個地方, 到鄉下休息一下也不錯。 ”作為一個旅遊愛好者, 他感覺近年來廣東鄉村旅遊專案越來越多, 接待、服務水準明顯提升。

確實, 從廣東全省範圍看, 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的強力助推下, 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多樣, 農家樂、民宿等業態方興未艾, 近年來不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在不斷加強。 目前,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進, 作為振興戰略重要突破口之一的鄉村旅遊,

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全面開花:

全省3.7%的村吃“旅遊飯”

肇慶市德慶縣金林村, “蝸居”在大山之間已經1700多年。 但最近兩年, 這裡卻熱鬧了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旅遊, 住一住特色的徽派民居, 摸一摸年月已久的老樹, 歎一歎古老的風情。 時間允許的話, 還可以從金林村出發, 騎著自行車沿453縣道逛一逛, 沿途可以看到葡萄、紫淮山、紅龍果、辣木、早脆梨、貢柑基地等許多農業種植基地。

2014年, 德慶縣被確立為第一批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縣後, 將金林村、金西村、旺崗村、五福村、四村村5個主體村落之間規劃連片設施, 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引導蔬果種植。 與此同時, 當地有意識地結合鄉村遊路線, 規劃種植區域, 配套建設綠道、標識、景觀點、驛站,

並深入挖掘民俗文化項目, 發展鄉村休閒旅遊, 促進農旅聯動發展。

記者在距離金林村500多公里的梅州市興甯市金星村看到, 千畝韭菜花基地還建有涼亭。 原來, 這個2013年年底啟動的精緻高效農業韭菜花基地, 去年開始“擴展功能”, 在周邊種植植物供遊客觀光體驗。 據瞭解, 在當地政府推動下, 金星村與其餘三個村聯合打造旅遊觀光景區, 以示範片的形式推進“鄉游、村樂、民宿”聯動發展, 借此形成一個鄉村旅遊產業帶。

近年來, 在廣東, 越來越多的村莊像金林村、金星村這樣, 開始嘗試吃“旅遊飯”。 像地處革命老區的惠州市博羅縣陂頭神村, 作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結合本村獨有的歷史文化遺跡及農業資源優勢,

建遊客中心、修民宿, 打造出6公里鄉村休閒綠道, 300畝田園環保種植基地, 在田間建設親子體驗區, 舊貌換新顏。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顯示, 2016年, 全省開展旅遊接待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為3.7%, 比2006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珠三角、山區開展旅遊接待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更高, 分別達到了4.6%、4.5%。 全省35.5%的村有擁有營業執照的餐館, 珠三角地區更高達57.7%, 分別比全國水準高出5.5個、27.7個百分點。

內涵豐富:鄉村旅遊產品漸成體系

今年3月9日, 經過兩年多的創建, 廣東省首個中國農業公園——臺山中國農業公園正式開園迎客。 這個農業公園總面積達800平方公里, 以原住民生活村莊為核心, 涵蓋了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

遊客們可以在這裡休閒、度假、遊憩、學習。

記者採訪瞭解到, 農業公園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形態, 既不同於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園, 又區別於一般的農家樂、鄉村遊覽點和農村民俗觀賞園, 它是中國鄉村休閒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 是農業旅遊的高端形態。 目前, 廣東多個地市正大力推進農業公園這種新型旅遊形態建設, 去年廣東省農業廳就組織專家認定首批24個廣東農業公園, 總面積13.25萬畝。

公開資料顯示, 這24個廣東農業公園主導產業涵蓋蔬菜、花卉、火龍果、茶葉、油茶、南藥、食用菌、大鯢養殖等農業種植養殖特色優勢產業, 並與加工、旅遊緊密結合, 融合創意農業、農耕文化體驗、旅遊觀光採摘、科普教育、民俗風情展示等,

建設了一批美麗田園、美麗菜園、美麗果園、美麗茶園。

隨著旅遊與農業融合, 廣東已創新發展出民宿、研學、文創等鄉村旅遊新業態。 以民宿為例, 廣東就已形成三大類民宿客棧群, 包括深圳大鵬為代表的濱海文化創意型、以南昆山為代表的山地精品度假型和以韶關“丹霞仁家”為代表的鄉村田園度假型等, 它們通過改造民宿民居, 並配套餐飲服務和休閒娛樂, 吸引遊客體驗寧靜、舒適、淳樸的鄉村生活。

方塘智庫的一份報告就指出, 廣東作為沿海地區, 鄉村旅遊起步較早, 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的鄉村旅遊產品體系, 包括都市休閒農莊、嶺南水鄉、鄉村休閒度假、熱帶-亞熱帶休閒、古村古鎮、少數民族和森林生態、海洋風情鄉村等, 形成了農家樂、休閒農莊、休閒農業園區和民俗村等形式多樣、功能多元、特色各異的模式和類型。

助力振興:鄉村旅遊是重要突破口

在德慶五福村經營了50畝葡萄園的村民李偉深,原本在雲南種葡萄,得知村裡開展新農村建設,就想著在外打拼不如返鄉創業,結果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主要是村裡環境好了,水泥路又寬敞又乾淨,不然哪能吸引這麼多人來玩。葡萄根本不愁銷路,每斤25元左右,來自珠三角的遊客自采自摘,比市場批發價高出兩三倍。”

英德望埠鎮壽江村,靠近北江有面積達1700多畝的壩地,地勢開闊平坦,土質肥沃,但受洪澇災害多發頻發的影響效益低下,村內的大量青壯年紛紛選擇外出務工,勞動力流失嚴重,個別自然村一度只有老人幼兒在村裡生活,導致壩地大面積丟荒。丟荒後的壩地雜草叢生,蟲害嚴重,進一步削弱了村民耕作的積極性。

去年,壽江村委將壩地連片整合後,很快就受到了社會資本的青睞,有投資人承包1500畝壩地10年,用於觀光旅遊農業開發。開發商表示,今年下半年,1700畝土地將規劃區域連片種植油菜花、荷花等觀賞作物,與北江風光相映成趣。壩地每年平均租金近80萬元,將按戶分配增加村民收入,而景區建起來之後還可以吸納當地人就業。

韶關仁化瑤塘新村,依託丹霞山走“農旅結合”,發展特色民宿路子,按照規劃高標準要求,建設了44套3層新村,科學安排住宅、商業區、文化室等新村配套基礎設施,建成特色民宿178間,民宿經濟近4000萬元,村集體收入也通過租賃等方式得到大幅提升,2017年瑤塘新村人均收入2.2萬元,村集體收入超40萬元。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出,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發展鄉村旅遊是精准扶貧、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繁榮、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還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對保障鄉風文明、鄉村有效治理、提升生活品質等方面都能發揮積極作用。

(責編:初梓瑞、莊紅韜)

形成了農家樂、休閒農莊、休閒農業園區和民俗村等形式多樣、功能多元、特色各異的模式和類型。

助力振興:鄉村旅遊是重要突破口

在德慶五福村經營了50畝葡萄園的村民李偉深,原本在雲南種葡萄,得知村裡開展新農村建設,就想著在外打拼不如返鄉創業,結果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主要是村裡環境好了,水泥路又寬敞又乾淨,不然哪能吸引這麼多人來玩。葡萄根本不愁銷路,每斤25元左右,來自珠三角的遊客自采自摘,比市場批發價高出兩三倍。”

英德望埠鎮壽江村,靠近北江有面積達1700多畝的壩地,地勢開闊平坦,土質肥沃,但受洪澇災害多發頻發的影響效益低下,村內的大量青壯年紛紛選擇外出務工,勞動力流失嚴重,個別自然村一度只有老人幼兒在村裡生活,導致壩地大面積丟荒。丟荒後的壩地雜草叢生,蟲害嚴重,進一步削弱了村民耕作的積極性。

去年,壽江村委將壩地連片整合後,很快就受到了社會資本的青睞,有投資人承包1500畝壩地10年,用於觀光旅遊農業開發。開發商表示,今年下半年,1700畝土地將規劃區域連片種植油菜花、荷花等觀賞作物,與北江風光相映成趣。壩地每年平均租金近80萬元,將按戶分配增加村民收入,而景區建起來之後還可以吸納當地人就業。

韶關仁化瑤塘新村,依託丹霞山走“農旅結合”,發展特色民宿路子,按照規劃高標準要求,建設了44套3層新村,科學安排住宅、商業區、文化室等新村配套基礎設施,建成特色民宿178間,民宿經濟近4000萬元,村集體收入也通過租賃等方式得到大幅提升,2017年瑤塘新村人均收入2.2萬元,村集體收入超40萬元。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出,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發展鄉村旅遊是精准扶貧、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繁榮、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還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對保障鄉風文明、鄉村有效治理、提升生活品質等方面都能發揮積極作用。

(責編:初梓瑞、莊紅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