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京悲歌:陷落在即,李秀成死扛,洪秀全沉迷

天京保衛戰, 是太平天國的最後哀歌, 忠王李秀成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而天王洪秀全的大哥信王洪仁發, 也嘗到了自取滅亡的惡果。

洪秀全怪邏輯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 因太平天國納王郜永寬等八人叛變, 慕王譚紹光被刺殺, 蘇州失陷。

忠王李秀成退守丹陽, 他意識到天京的糧源已經徹底斷絕, 根本不能再守, 輕騎連夜回京, 決心勸天王洪秀全撤退。

同年十一月, 忠王李秀成率數百騎親兵回到天京, 苦勸天王洪秀全與他棄城同走。

天王洪秀全對此不以為然, 他坐在高高的龍椅上, 傲慢地說道:

“我奉天父、天兄命, 令為天下萬國獨立真主, 天兵眾多, 何懼之有?”

忠王李秀成當然知道天兵再多都不是真的, 趕緊加了一句:

“糧道已絕, 饑死可立待也!”

天王洪秀全根本不在乎糧道的得失, 因為他已經在修仙了:

“食天生甜露, 自能救饑。 ”

洪秀全覺得他吃百草就很好,

信王洪仁發等人因早已囤積了大量的糧食, 也趁機肆意攻擊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只能含淚退下。

李秀成很無奈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再次上殿, 以死請求天王洪秀全立即放棄天京, 由李秀成率軍護衛與遵王賴文光、扶王陳得才等人會合, 佔據西北以圖中原。

天王洪秀全還是斷然拒絕, 對忠王李秀成嚴加斥責。 無奈之下, 忠王李秀成只得遵從天王洪秀全的意旨, 留在天京死守。

在此危急關頭, 信王洪仁發等人還是照樣搜刮民財, 忠王李秀成有形象描述:

“我到京閤城歡樂, 知我出京, 具(俱)各流淒(涕)。 我在京, 洪姓不敢逼人, 不敢十分強欺城中百姓, 不敢欺逼官兵。 我不在城者, 其滿城逢屋查過, 有米艮(銀)物合其用, 任其取用, 不敢與爭, 日日按戶查尋, 男女不得安然。 ”

幹王洪仁玕則奉詔出京, 先後來到丹陽、常州、湖州等地, 催兵解圍, 但各路太平軍因天京沒有糧食, 都不聽從調令。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 清朝浙江巡撫曾國荃率軍攻陷天保城, 天京被合圍。

天京陷落身死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見天京城內糧食將盡, 奏請天王洪秀全放城中老幼婦孺出城逃生, 信王洪仁發等人卻派手下巡查各城門, 搜淨金銀才給放行。

清朝浙江巡撫曾國荃安排湘軍將領分別圍困太平門、洪山、北固山, 堵塞神策門, 把玄武湖也團團圍住, 天京外援斷絕, 形勢岌岌可危。

同年四月, 天王洪秀全去世, 忠王李秀成與眾臣決定秘不發喪, 擁立幼天王洪天貴福嗣位, 以安定人心。

這時, 天京城內太平軍只有一萬多人, 能作戰的只有三、四千人, 糧食斷絕, 彈藥也得不到補充。

清朝浙江巡撫曾國荃指揮湘軍加緊圍攻, 沿城門掘地道攻城, 忠王李秀成指揮太平軍破了幾十處, 但無法展開反地道戰。

同年五月, 地保城失陷, 湘軍以猛烈的炮火作掩護, 在太平門城根開掘地道攻城, 忠王李秀成束手無策。

同年六月, 清朝浙江巡撫曾國荃命湘軍引爆太平門地道中的地雷, 城牆倒塌了二十多丈, 湘軍一舉攻進天京。

忠王李秀成發現根本抵擋不住, 帶著一隊親兵,換上湘軍服裝,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從倒塌的城牆缺口處突圍,並把自己的以強壯快速聞名的戰馬讓給洪天貴福騎,結果洪天貴福順利逃走,李秀成被俘。

信王洪仁發也沒能逃脫,死於亂軍之中。

信王洪仁發共有八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巨王洪和元、次子崇王洪利元、三子元王洪科元、四子長王洪瑞元、五子見王洪現元、六子唐王洪瑭元、七子同王洪同元和八子次王洪錦元。

悅史君點評:信王洪仁發走了,他作惡多端,雖然天王洪秀全大哥的身份,讓他榮顯一時,但不義的行跡,卻為人不齒。

帶著一隊親兵,換上湘軍服裝,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從倒塌的城牆缺口處突圍,並把自己的以強壯快速聞名的戰馬讓給洪天貴福騎,結果洪天貴福順利逃走,李秀成被俘。

信王洪仁發也沒能逃脫,死於亂軍之中。

信王洪仁發共有八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巨王洪和元、次子崇王洪利元、三子元王洪科元、四子長王洪瑞元、五子見王洪現元、六子唐王洪瑭元、七子同王洪同元和八子次王洪錦元。

悅史君點評:信王洪仁發走了,他作惡多端,雖然天王洪秀全大哥的身份,讓他榮顯一時,但不義的行跡,卻為人不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