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縫紉機上踩出的幸福

廣州日報訊 從湖北京山縣小鄉村走出來的李先蘭, 在廣州已經工作15年了, 她在縫紉工的崗位上, 從最基礎的縫紉工, 成長為班長、系長, 拿到南粵建功立業女能手稱號, 獲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今年還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走進人民大會堂。

十五年來, 這名普通的一線女工在廣州安家, 她在縫紉工作中創新工業生產流程, 節省企業成本、提供工業效率, 腳踩縫紉機踏板, 一針一線, 編織出自己的幸福。

李先蘭高中畢業後來到珠三角地區打工, 2003年9月進入廣州德愛康紡織內飾製品有限公司後當了一名縫紉工。

在重複工作的縫紉流水線上, 愛動腦筋、肯思考、善總結的人, 崗位業績尤為突出。 在單調的縫紉工作中, 李先蘭總結流程經驗, 通過類似于車縫兩條邊簡化成車一條連貫長邊, 從而把需要剪的四個線頭減少到兩個的小技巧, 既提高了效率, 又減輕了縫紉工的負擔。 在做了兩年一線縫紉工之後, 李先蘭被提拔為班長。

2013年, 以李先蘭為負責人, 德愛康成立巾幗創新工作室, 總結歸納在縫紉流程中的經驗技巧, 將多種改善方案進行優勢整合, 集中有特長、有技能的縫紉工人, 形成全廠的標準化操作模式。

此前, 德愛康生產一種汽車頭枕套, 縫紉工人在布料背面將數塊裁料縫合成一個頭枕套, 裁合成一個頭枕套之後,

就需要把頭枕套的反面翻轉成正面, 但頭枕套的孔很小, 而且皮制頭枕套很結實, 需要在每條頭枕流水線上專門設置一個翻頭枕套的工位, 且男性工人才適應這種高強度工作, 女員工頂崗時效率差異大。

為此, 創新工作室專門設計了一款頭枕表反自動化設備, 以縫紉車間常用蒸汽為動力, 使原來18秒才能完成的工序縮短到7秒, 同時減輕了工作強度, 男、女工都可以輕鬆勝任。 這台機器是創新工作室自己的專利, 由工作室提供方案原理和設計圖紙。 頭枕表反自動化設備從2017年開始生產製造, 通過吸收工人的回饋和經驗, 不斷完善, 現在已經更新到第三代。 這項創新成果參加了2017年中國區TCC發表會和日本TC世界大會,

分別榮獲第一名和第二名。

“在這個時代, 只要你努力工作, 只要你刻苦、肯努力, 就一定有成績, 體現出你在這個時代的價值。 ”李先蘭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