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戰神拿破崙眼裡的“軍神”,曾征服西班牙、荷蘭和德國部隊

一代戰神拿破崙曾列舉了歐洲歷史上的七位頂級名將, 說只要把這七大高手當作楷模, 學習七大高手的戰場“必殺技”, 就是成為名將的秘訣!拿破崙很厚道, 在這七大高手中他只列了一位他的法國同胞, 此君就是被譽為“軍神”的17世紀法國大元帥蒂雷納子爵(也有譯為“杜倫尼”或“屠雲尼”)——路易十四時代法蘭西最鋒利的寶劍!

蒂雷納出身顯赫名門, 外公是領導荷蘭獨立的奧蘭治親王“沉默者”威廉, 老爸是法國色當公爵, 舅舅莫里斯將軍也是歐洲名將。

蒂雷納自幼體弱多病, 但由於家庭影響, 對軍事甚是喜愛, 尤其對亞歷山大大帝和凱撒的顯赫武功十分著迷。 13歲時蒂雷納就加入舅舅的軍隊當兵;14歲時, 蒂雷納第一次上戰場, 參加布瓦勒達克圍城戰, 初露鋒芒, 晉升上尉。

19歲時, 蒂雷納加入法國軍隊, 擔任步兵團長。 此時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國際大戰——三十年戰爭正在火熱進行,

戰爭中的名將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神聖羅馬帝國的蒂利伯爵、華倫斯坦公爵相繼死去, 法國成了這次大戰的主角, 它擺下四個戰場, 與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展開廝殺!大戰為蒂雷納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 在與西班牙軍隊的對抗中, 蒂雷納成功地攻克了拉莫特要塞, 並沿萊茵河畔一路挺進到義大利!

戰爭中, 蒂雷納逐漸形成了他的用兵特色——謹慎時比誰都謹慎, 大膽時比誰都大膽, 尤其擅長以少勝多, 以弱破強, 占得先機, 出奇制勝!

蒂雷納真正開始揚名, 在1639年義大利北部隆巴第獨立指揮的皮埃蒙特(Piedmont)進攻戰。 他先是佯攻亞歷山大裡亞(Alexandria)要塞, 等皮埃蒙特各地的守軍聞訊組成援軍前來解圍,

蒂雷納故意在要塞包圍圈週邊留下一個縫隙, 放援軍進城, 請君入甕。 之後, 他卻不去攻城, 只留下少數部隊監視要塞守軍, 指揮主力攻佔守備空虛的義大利北部名城都靈。

1642年, 仍在義大利戰場的蒂雷納已經是法軍義大利軍團的副總司令。 當時法國宮廷貴族一次反對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的密謀敗露之後, 蒂雷納那個繼承色當公爵爵位的哥哥受牽連被捕, 後來雖然釋放, 但是作為交換條件, 不得不交出了色當公爵領地。 因為這件事, 蒂雷納多多少少也受些牽連。 1643年, 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病死, 年僅5歲的路易十四登基, 由母親安娜攝政(就是大仲馬小說《三個火槍手》裡那位首飾送給了情夫英國白金漢公爵, 不得不派火槍手秘密取回來的法國王后),

實權掌握在1642年黎塞留病死後繼任首相的馬薩林手中。 1643年5月16日, 蒂雷納獲得法國元帥權杖。

1644年, 蒂雷納受命危難之際, 獨立指揮法國萊茵戰場。 蒂雷納一生都是一個非常好學, 善於總結經驗的人。 這時的蒂雷納, 已經從三位上司和有經驗的將領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按照他本人的回憶錄的說法, 他從莫里斯親王舅舅那裡學到了如何選擇陣地, 和進行圍城戰的技巧;從伯恩哈德那裡學到了不驕不餒的氣度, 和隨時總結經驗的習慣;從瓦勒泰那裡學到了怎樣與士兵交流。 現在, 是輪到他來運用這些經驗, 獨立應付複雜的局勢的時候了。

讓蒂雷納沮喪的是, 他這次接手的這支軍隊, 新敗不久, 士氣低落, 而且法國本土拒絕增援。 這一點讓我很費解:既然萊茵河戰場是主戰場, 為什麼法國要分兵於四個戰場而不突出重點呢?如果是因為朝廷並不信任蒂雷納, 那麼為什麼又讓他出任主戰場一支主力軍團的統帥呢?自來成霸業者,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這種主次不分,半心半意的做法,實際上反映了那個時代歐洲軍事學普遍的戰略指導水準,當時只有極個別的軍事天才才能不囿於這種通病。

蒂雷納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整頓部隊,然後從洛林出擊,小勝一支帝國方面巴伐利亞選帝侯的軍隊,提高了士氣。於是他率領這支軍隊出發面臨一次真正的考驗,以5千步兵,5千騎兵,20門大炮的實力,試圖解邊境重鎮弗賴堡之圍。他的對手是帝國方面巴伐利亞軍主力Mercey元帥。但是他的軍團素質仍然太差,打不起硬仗,蒂雷納首次獨立指揮一個戰場,卻出師不利,又丟了弗賴堡,法國宮廷震動,馬上派來一位剛剛在法國東北戰場取得輝煌勝利的年輕王族將軍,帶1萬兵力前來增援,並接替蒂雷納的指揮權。這位新來的將軍,就是孔代親王。蒂雷納和孔代的恩恩怨怨,將從此開始,並糾纏30年之久。

孔代接到增援蒂雷納的命令,以其一貫的雷厲風行作風,率一萬法軍晝夜兼程,13天行軍180英里(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在那個時代是個了不起的速度了)與蒂雷納會合,並立即成為全軍統帥,他手下除了蒂雷納,還有其他幾位法軍元帥。儘管孔代比蒂雷納年輕10歲,當時年僅23,戰場經驗也不足,但是蒂雷納並沒有顯露出任何嫉妒的跡象。相反,兩人惺惺相惜,都能認識到對方的才華,很快成了私人朋友。

會合以後,法軍開始向對手,Mercy元帥的帝國巴伐利亞軍所佔領的堅固陣地發動強攻,兩人各指揮一翼,蒂雷納在左,孔代在右,法軍原本士氣不高,孔代手下的士兵一度被巴伐利亞軍的炮火打散,孔代本人竟然親自帶領身邊的法國將軍們上陣衝鋒,重整隊形攻下敵軍的堡壘。這次戰役總的來說,法軍沒有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孔代的咄咄逼人的氣勢嚇住了對手,當夜Mercy元帥率手下撤出戰場,承認法軍的勝利。第二天,法軍追上巴伐利亞軍,又一次強攻敵方預設陣地,還是沒有取得突破,但是巴伐利亞軍又一次撤退,在那個時代,習慣上誰先撤離戰場,就算失敗了。但是當地的地形不宜法軍窮追不捨,於是蒂雷納獻計,經過孔代同意,兩人分兵,蒂雷納帶人順萊茵河而下,直取對岸的戰略要塞菲力浦斯堡(Phillipsburg)和美因茨地區(Meinz)。這次勝利意義重大,從此以後1百年,每次法軍侵入德意志的土地,都是由菲力浦斯堡出發,這裡成了法軍開疆拓土的戰略基地。

1648年,法國取得了三十年戰爭的最終勝利,但這並不代表著“天下太平”。剛獲得外戰勝利的法國又發生了內亂,蒂雷納先是扮演了一陣子反政府“叛逆”(投石黨運動)的角色,後又轉而效忠國王政府,率軍與“叛逆”作戰。

這次蒂雷納要對付的“叛逆”非等閒之輩,而且還是蒂雷納的老熟人老戰友,他就是當時法國最富盛名的將軍孔代親王。此時孔代親王已和法國的敵人西班牙結盟,反對自己的國王。蒂雷納和孔代親王這對老友各為其主,展開了沙場上的高手PK。

俗話說“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這次傷的是誰?答曰:孔代親王!蒂雷納在與孔代親王的對決中雖也有挫敗,但多數是勝利,總的來說佔據上風!如果說蒂雷納之前打的勝仗都是未逢強手,品質不高,那麼這次擊敗孔代親王,可算經典力作了!

1658年,蒂雷納在敦克爾刻之戰中與英軍聯合,幹掉和俘虜了6500名西班牙士兵,自己只損失了400人,這次戰役的勝利對法國勝利結束戰爭起到了關鍵作用。1660年,他被路易十四封為至高榮耀的“大元帥”(法國歷史上只有四位軍人獲此殊榮)。

1672年,路易十四又發動了荷蘭戰爭,蒂雷納奉命率軍入侵荷蘭和德意志,這時的蒂雷納已經60歲了,但他寶刀不老,雄風猶在,依舊使用他那先發制人、出其不意的戰術,於1674年率領法軍渡過萊茵河,連續取得辛斯海姆之戰和恩茨海姆之戰的勝利。

1674年底到1675年初,蒂雷納搞了一次頗有創意的冬季奇襲戰,幹掉了阿爾薩斯的敵軍。然而就在戰爭快要勝利結束的時候,蒂雷納不幸遭難。1675年7月27日,他在偵察時被一顆炮彈擊中,壯烈了,時年63歲。路易十四的一把利劍折斷了……

疑人不用,這種主次不分,半心半意的做法,實際上反映了那個時代歐洲軍事學普遍的戰略指導水準,當時只有極個別的軍事天才才能不囿於這種通病。

蒂雷納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整頓部隊,然後從洛林出擊,小勝一支帝國方面巴伐利亞選帝侯的軍隊,提高了士氣。於是他率領這支軍隊出發面臨一次真正的考驗,以5千步兵,5千騎兵,20門大炮的實力,試圖解邊境重鎮弗賴堡之圍。他的對手是帝國方面巴伐利亞軍主力Mercey元帥。但是他的軍團素質仍然太差,打不起硬仗,蒂雷納首次獨立指揮一個戰場,卻出師不利,又丟了弗賴堡,法國宮廷震動,馬上派來一位剛剛在法國東北戰場取得輝煌勝利的年輕王族將軍,帶1萬兵力前來增援,並接替蒂雷納的指揮權。這位新來的將軍,就是孔代親王。蒂雷納和孔代的恩恩怨怨,將從此開始,並糾纏30年之久。

孔代接到增援蒂雷納的命令,以其一貫的雷厲風行作風,率一萬法軍晝夜兼程,13天行軍180英里(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在那個時代是個了不起的速度了)與蒂雷納會合,並立即成為全軍統帥,他手下除了蒂雷納,還有其他幾位法軍元帥。儘管孔代比蒂雷納年輕10歲,當時年僅23,戰場經驗也不足,但是蒂雷納並沒有顯露出任何嫉妒的跡象。相反,兩人惺惺相惜,都能認識到對方的才華,很快成了私人朋友。

會合以後,法軍開始向對手,Mercy元帥的帝國巴伐利亞軍所佔領的堅固陣地發動強攻,兩人各指揮一翼,蒂雷納在左,孔代在右,法軍原本士氣不高,孔代手下的士兵一度被巴伐利亞軍的炮火打散,孔代本人竟然親自帶領身邊的法國將軍們上陣衝鋒,重整隊形攻下敵軍的堡壘。這次戰役總的來說,法軍沒有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孔代的咄咄逼人的氣勢嚇住了對手,當夜Mercy元帥率手下撤出戰場,承認法軍的勝利。第二天,法軍追上巴伐利亞軍,又一次強攻敵方預設陣地,還是沒有取得突破,但是巴伐利亞軍又一次撤退,在那個時代,習慣上誰先撤離戰場,就算失敗了。但是當地的地形不宜法軍窮追不捨,於是蒂雷納獻計,經過孔代同意,兩人分兵,蒂雷納帶人順萊茵河而下,直取對岸的戰略要塞菲力浦斯堡(Phillipsburg)和美因茨地區(Meinz)。這次勝利意義重大,從此以後1百年,每次法軍侵入德意志的土地,都是由菲力浦斯堡出發,這裡成了法軍開疆拓土的戰略基地。

1648年,法國取得了三十年戰爭的最終勝利,但這並不代表著“天下太平”。剛獲得外戰勝利的法國又發生了內亂,蒂雷納先是扮演了一陣子反政府“叛逆”(投石黨運動)的角色,後又轉而效忠國王政府,率軍與“叛逆”作戰。

這次蒂雷納要對付的“叛逆”非等閒之輩,而且還是蒂雷納的老熟人老戰友,他就是當時法國最富盛名的將軍孔代親王。此時孔代親王已和法國的敵人西班牙結盟,反對自己的國王。蒂雷納和孔代親王這對老友各為其主,展開了沙場上的高手PK。

俗話說“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這次傷的是誰?答曰:孔代親王!蒂雷納在與孔代親王的對決中雖也有挫敗,但多數是勝利,總的來說佔據上風!如果說蒂雷納之前打的勝仗都是未逢強手,品質不高,那麼這次擊敗孔代親王,可算經典力作了!

1658年,蒂雷納在敦克爾刻之戰中與英軍聯合,幹掉和俘虜了6500名西班牙士兵,自己只損失了400人,這次戰役的勝利對法國勝利結束戰爭起到了關鍵作用。1660年,他被路易十四封為至高榮耀的“大元帥”(法國歷史上只有四位軍人獲此殊榮)。

1672年,路易十四又發動了荷蘭戰爭,蒂雷納奉命率軍入侵荷蘭和德意志,這時的蒂雷納已經60歲了,但他寶刀不老,雄風猶在,依舊使用他那先發制人、出其不意的戰術,於1674年率領法軍渡過萊茵河,連續取得辛斯海姆之戰和恩茨海姆之戰的勝利。

1674年底到1675年初,蒂雷納搞了一次頗有創意的冬季奇襲戰,幹掉了阿爾薩斯的敵軍。然而就在戰爭快要勝利結束的時候,蒂雷納不幸遭難。1675年7月27日,他在偵察時被一顆炮彈擊中,壯烈了,時年63歲。路易十四的一把利劍折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