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彩田園”光山縣: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

央廣網河南分網4月26日消息 4月26日下午, 全國網路名人考察團來到信陽市光山縣, 先後參觀了誠信林茶合作社茶園、 文殊鄉方窪村香菇大棚, 親身感受這裡積極探索精准扶貧、產業扶貧新路徑的經驗。

在參觀方窪村香菇種植大棚項目時, 正處在生產和銷售旺季的現場, 給網路名人楊建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瞭解, 方窪村436戶、1746人中, 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8戶、583人。 為了確保全村在2018年整體脫貧。 該村黨支部以加強基層黨建為抓手, 完善黨建工作制度, 提升支部組織力, 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利用縣財政整合涉農資金支援村集體經濟的資金, 發展了“多彩田園”香菇種植大棚項目, 預計年純收入16萬元。 該項目除了提供就業崗位提高村民收入外, 更加重視“扶智”, 毫無保留的向村民們傳授種養植技術和知識, 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楊建國覺得這樣的做法非常好。 他說, 除了項目用工能夠帶動貧困戶增收, 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層面帶來的影響。 扶貧不但扶智還能扶志:引導貧困戶擯棄“等靠要”思想, 通過勞動致富, 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通過參與專案, 培養一批香菇種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積累豐富的香菇種植技術、管理、銷售經驗。

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扶貧除了提供就業崗位提高村民的收入之外,還要讓村民們學到更多的技術和知識,最後讓大家長期受益,並一傳十十傳百的擴大受益人群。

除了香菇基地,還有油茶基地、魚藕池塘混養基地等,他們都是在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向村民傳授技術知識。

據瞭解,光山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90多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10萬畝以上。為突破傳統農業占比例較大這一壁壘,補短板、增活力,該縣探索實施了“多彩田園”產業扶貧模式,大力發展綠色茶葉油茶、金色水稻種植、黃色油菜種植、特色農副產品、多色苗木花卉、鄉村旅遊業等產業,實現了扶貧產業對貧困戶、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的“三個全覆蓋”,帶動全縣14311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培育打造了“光山十寶”“光山羽絨”“四方植物油”等特色產業品牌。

網路名人蘇渝告訴記者,通過幾天的所見所聽聞,不僅感受到了河南扶貧攻堅後帶來的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而且從觀念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級政府和部門以及村民都把創新致富,科技生態脫貧放在首位,在傳統農業基礎上,添加了非常多科技含量,使我們都感耳目一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昔日的貧困地區率先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扶貧除了提供就業崗位提高村民的收入之外,還要讓村民們學到更多的技術和知識,最後讓大家長期受益,並一傳十十傳百的擴大受益人群。

除了香菇基地,還有油茶基地、魚藕池塘混養基地等,他們都是在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向村民傳授技術知識。

據瞭解,光山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90多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10萬畝以上。為突破傳統農業占比例較大這一壁壘,補短板、增活力,該縣探索實施了“多彩田園”產業扶貧模式,大力發展綠色茶葉油茶、金色水稻種植、黃色油菜種植、特色農副產品、多色苗木花卉、鄉村旅遊業等產業,實現了扶貧產業對貧困戶、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的“三個全覆蓋”,帶動全縣14311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培育打造了“光山十寶”“光山羽絨”“四方植物油”等特色產業品牌。

網路名人蘇渝告訴記者,通過幾天的所見所聽聞,不僅感受到了河南扶貧攻堅後帶來的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而且從觀念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級政府和部門以及村民都把創新致富,科技生態脫貧放在首位,在傳統農業基礎上,添加了非常多科技含量,使我們都感耳目一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昔日的貧困地區率先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