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須多方干預

近日, 教育部發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 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 迅速開展一次全面排查, 集中組織開展專題教育, 嚴格規範學校日常管理, 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 切實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

部分中小學生沉迷網路, 並非新鮮話題。 然而, 教育部此番為何要正式印發通知, 用前所未有的嚴肅姿態應對這一現象?顯然, 這一問題的現實緊迫性與極端重要性已達到了迫在眉睫、無法回避的程度。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近日發佈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截至2017年12月, 我國線民規模達7.72億人, 學生群體規模最大, 占比為25.4%, 約為1.96億人;10—19歲占比為19.6%, 約為1.51億人。 中小學生與網路的親密關係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 伴隨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而來的, 還有成癮性網路遊戲、邪惡動漫、不良小說、互聯網賭博等糟粕。 青少年動輒打賞主播數萬元、學生手機被沒收以跳樓相威脅、孩子私自挪用家長錢財充值裝備等新聞屢屢見諸報端。

自從青少年沉迷網路的問題浮出水面後, 社會各界並未坐視不理、視而不見。 相反, 學校、家長無不絞盡腦汁、冥思苦想, 希望能讓墮入網路世界的孩子脫離苦海。 有學校在教室內設“手機袋”統一存放學生的手機,

還有學校架設手機信號遮罩裝置。 不少家長則沒收了手機, 甚至用暴力手段對待孩子。 但這些方式方法多屬於“單打獨鬥”, 收效甚微之外, 也未能留下多少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

究其原因, 就在於各方未能相互呼應, 形成合力。 比方說, 家長、校方雖嚴防死守, 不少網路遊戲廠商卻千方百計地誘導青少年, 將其培養為核心玩家。 若只顧經濟利益, 無視社會效益的不良風氣仍彌漫在網路世界, 家長、老師的說教只會顯得虛弱無力、空洞乏味。

教育部發佈的通知不僅接地氣, 也有助於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從前, 一些學校採取措施防止學生沉迷網路時, 時常引發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種不同聲音, 使學校對學生手機的管理工作遮遮掩掩、事倍功半。

如今, 《通知》明確要求,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會同當地宣傳部門以及新聞媒體, 集中在開學後、放假前等重點時段播放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提醒, 及時向家長推送防範知識;各校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教育部將研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教師、家長和學生手冊。 一條積聚各方力量, 規範學生使用手機、登錄網路的管理鏈條就此形成, 它必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育部在印發《通知》的同時, 還附上《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引導家長積極、快速行動起來。 這封信從側面提醒我們, 面對複雜的互聯網環境, 簡單粗暴的防範方法已不再適應形勢。

正如信中所言, “家長須營造和美家庭, 增親子之情, 理假日之樂”“家長須關注子女情緒, 調其心理, 堅其意志”。 這充分說明, 應對網路沉迷, 我們不僅需要形成合“力”, 也要以“情”動人。 家長們切不可因工作繁忙、醉心娛樂等原因在孩子的成長中缺位。 事實證明, 沉迷網路的孩子往往缺少家長的陪伴, 缺乏通暢的溝通管道。 疏堵結合、張弛有度, 引導孩子參加更多有意義、有趣味的戶外活動, 用愛和關懷來填補部分孩子空虛的心靈, 才能從根源上解決沉迷網路的難題。

當然, 要使教育部的《通知》發揮更大效力, 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工作也應加緊腳步。 比如, 網路遊戲的市場監管應得到加強, 對於相關廠商的運營資格應進行嚴格審查,

開設退款功能、嚴格的防沉迷系統, 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某些別有用心、屢屢違規的運營商, 則應該受到法律嚴懲。 唯有如此, 才能還青少年一個清朗的網路環境, 構建和諧的網路世界。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7日第2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