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從“遙遙領先”被下架談起,瓜子二手車都給行業帶來了什麼?

二手車行業是一座巨大的金礦, 自電商概念加持以來, 到處彌漫著銅臭味與血腥味, 熱錢的不斷湧入, 讓燒錢成為二手車行業最拿手的伎倆, 從上上上上優信二手車中國好聲音3000萬的廣告費開始, 到瓜子二手車楊浩湧宣稱一年斥資10億打廣告, 在過去兩三年二手車電商行業的主要看點都集中在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大比拼。

於是漫天的報告互相打架, 你第一我第一, 沒有第二;維權的聲音也被廣告的轟鳴聲掩蓋, 一片祥和之外, 二手車這齣戲也逐漸被演砸了, 本來被寄予厚望的電商模式在歪路上越走越遠。

靠廣告砸不出市場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二手車交易首次突破千萬輛大關。 易觀智庫預測2017年中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將達1240萬輛。 也正得益於這樣的資料, 自2014年開始, 二手車電商平臺遍地開花, 為了能快速的獲取市場, 搶佔頭部效應,

鉅資廣告成了二手車電商行業最主要的競爭方式, 經過數年的市場培育, 這一行業靠砸廣告砸到了什麼樣的效果呢?

1.有聲量沒銷量

這得從“遙遙領先”說起, 在二手車行業“遙遙領先”這個廣告詞多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甚至全國人民都知道這句臺詞, 即通過不間斷的廣告, 瓜子二手車這個品牌在聲量上有著無可匹敵的地位, 在多家協力廠商資料機構的報告中瓜子二手車也是“遙遙領先”。 不過在人人車一紙訴狀遞交法院後, 關於瓜子二手車資料造假的質疑如同其投放的廣告一樣鋪天蓋地。 先是法院裁定禁止瓜子二手車繼續使用“遙遙領先”廣告, 後有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聲明, 直接指出其“遙遙領先”的相關支撐資料造假,

系瓜子二手車偽造和虛構而成。

隨後, 去年底更是有媒體質疑, 根據瓜子二手車最新“每分鐘成交一輛”的口徑計算, 月均成交在4萬輛左右, 這與2016年低瓜子公佈的資料相當, 是否意味著一年花掉10億廣告費, 除了聲量上的持續曝光, 沒有換來任何資料上的增長。

這不免讓人疑問, 數十億廣告費業績零增長的邏輯是什麼?

2.有聲量沒口碑

在百度搜索瓜子二手車相關關鍵字可以發現, 投訴相關的新聞與帖子鋪天蓋地, 百度相關資料量高達三百多萬條, 同樣的, 媒體對其的質疑也佔據大量比重。

甚至有媒體曝出有網友指責瓜子二手車販賣事故車, 多次投訴討要說法無果後撰文網路進行曝光, 瓜子二手車採取的解決方式卻是通過大量騷擾電話及言語威脅, 逼迫博主刪除已經發佈的文章。 在2017年7月, 重慶一車主就曾被瓜子二手車員工當街毆打, 造成頭部面部多處骨折。

據國內最大的網路媒體消費投訴平臺“聚投訴”資料顯示, 自2017年8月以來, 瓜子二手車用戶投訴量顯著上漲, 客戶投訴量和解決率已呈現“剪刀差”走勢。 截至2017年12月, 近六成投訴遭消極處理。

二手車電商花錢走錯了道

在電商領域, 燒錢補貼一直以來都是獲取市場的重要方式, 無論是當年的京東蘇甯價格戰, 還是外賣出行領域的補貼大戰, 都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市場,但二手車電商行業的燒錢卻有著與其他領域本質的區別,前面提到的幾個領域的燒錢都是通過補貼燒給了用戶,並在用戶的回饋中,不斷進行技術、模式與服務的反覆運算,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但二手車行業的燒錢僅僅停留在廣告範疇,一來是擴大品牌曝光,二來是淹沒消費者的聲音,阻礙行業的發展。

於是有了楊浩湧郭如意在《泰合煮酒》中的一段談話。郭如意問:所以當時最大的挑戰是沒有線下直營的店?楊浩湧答:不是,早期我們線上撮合的模式,發現平臺上有些車被偽裝成個人的車商收走了。這句話背後體現出多層次的深意,一方面號稱顛覆二手車行業的電商模式最終免費做了傳統模式的嫁衣,這意味著消費者寧願付差價也不願意通過電商平臺;另一方面,曾經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C2C模式為傲的楊浩湧開始質疑自己的模式。那麼是模式錯了嗎?顯然沒有,根本的問題在於,服務品質遠遠與模式不匹配,二手車交易,是一個極為冗長複雜的產業,重資產也意味著重服務,但恰恰因為廣告的誤導,服務這一核心被忽視了……

另一方面,在二手車行業的廣告中,除了以各種虛假的資料標榜第一之外,我們可以發現,對於模式、效率服務等等方面也盡可能的對外輸出,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有的沒的怎樣能吸引消費者能說則說,能宣傳就宣傳,這也恰恰造成了真實體驗與廣告之間極大的落差,也是消費維權、投訴持續上升的因素之一,

同時,也為了資料好看,一些電商平臺甚至做起了刷單等等業務,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瓜子二手車不僅賺取個體消費者的差價,更幫“車販子”賣起了車,並聯合車販子賺取差價,與原本的模式背道而馳。

汽車電商因廣告深陷泥潭,新業務也難逃歪路困境

也因原有業務與模式逐漸走偏,瓜子二手車也開始慢慢轉型,並在此前推出了“保賣”服務,並開始佈局線下,也推出了新車業務毛豆,而套路卻延誤了,廣告詞劍走偏鋒打出“全完最低”的口號,與“遙遙領先”如出一轍。

值得注意的是,保賣服務的推出意味著在品牌定位上與原有模式產生分歧,數年廣告轟炸已經將“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心智深深植入消費者心裡,想要來一次品牌定位的大換血,必然需要投入重金,尤其在涉足線下的情況下將需要更大的資金成本投入。

與此同時,根據媒體報導,有消費者反映,在與瓜子簽訂保賣協定之後,長時間沒有賣出去的車,即使車主拿到了錢,車子依然掛在消費者名下,在賣出之前,如果遇到年檢、車險續期等問題,還是需要原車主負責。還有諸如瓜子拒付尾款的問題。有廣東消費者投訴稱,在跟瓜子簽訂了保賣合同之後,瓜子在14天后卻拒付尾款,甚至露出霸王嘴臉,稱“要麼退車退錢,要麼把車繼續掛著賣,什麼時候賣了什麼時候付你尾款。兩種方案都不接受那你就去起訴。”更有甚者,在瓜子保賣業務上線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就有消費者因為瓜子壓價收車,將車輛轉賣給線下車商等問題,直接將瓜子二手車告上了法庭。現在看來,瓜子的保賣服務並沒有給瓜子帶來實際性的改變,反而進一步加劇了負面輿論。

另一方面,關於新車業務,目前競爭日趨激烈,想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來獲取市場,難免再走上二手車業務的老路。對於汽車電商、二手車電商行業來說,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滲透率極低,對於這些頭部平臺來說,更重要的不是以聲量來迷惑消費者,而是應該在服務端修煉苦功,推動行業的進步才是現階段的重點所在。

都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市場,但二手車電商行業的燒錢卻有著與其他領域本質的區別,前面提到的幾個領域的燒錢都是通過補貼燒給了用戶,並在用戶的回饋中,不斷進行技術、模式與服務的反覆運算,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但二手車行業的燒錢僅僅停留在廣告範疇,一來是擴大品牌曝光,二來是淹沒消費者的聲音,阻礙行業的發展。

於是有了楊浩湧郭如意在《泰合煮酒》中的一段談話。郭如意問:所以當時最大的挑戰是沒有線下直營的店?楊浩湧答:不是,早期我們線上撮合的模式,發現平臺上有些車被偽裝成個人的車商收走了。這句話背後體現出多層次的深意,一方面號稱顛覆二手車行業的電商模式最終免費做了傳統模式的嫁衣,這意味著消費者寧願付差價也不願意通過電商平臺;另一方面,曾經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C2C模式為傲的楊浩湧開始質疑自己的模式。那麼是模式錯了嗎?顯然沒有,根本的問題在於,服務品質遠遠與模式不匹配,二手車交易,是一個極為冗長複雜的產業,重資產也意味著重服務,但恰恰因為廣告的誤導,服務這一核心被忽視了……

另一方面,在二手車行業的廣告中,除了以各種虛假的資料標榜第一之外,我們可以發現,對於模式、效率服務等等方面也盡可能的對外輸出,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有的沒的怎樣能吸引消費者能說則說,能宣傳就宣傳,這也恰恰造成了真實體驗與廣告之間極大的落差,也是消費維權、投訴持續上升的因素之一,

同時,也為了資料好看,一些電商平臺甚至做起了刷單等等業務,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瓜子二手車不僅賺取個體消費者的差價,更幫“車販子”賣起了車,並聯合車販子賺取差價,與原本的模式背道而馳。

汽車電商因廣告深陷泥潭,新業務也難逃歪路困境

也因原有業務與模式逐漸走偏,瓜子二手車也開始慢慢轉型,並在此前推出了“保賣”服務,並開始佈局線下,也推出了新車業務毛豆,而套路卻延誤了,廣告詞劍走偏鋒打出“全完最低”的口號,與“遙遙領先”如出一轍。

值得注意的是,保賣服務的推出意味著在品牌定位上與原有模式產生分歧,數年廣告轟炸已經將“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心智深深植入消費者心裡,想要來一次品牌定位的大換血,必然需要投入重金,尤其在涉足線下的情況下將需要更大的資金成本投入。

與此同時,根據媒體報導,有消費者反映,在與瓜子簽訂保賣協定之後,長時間沒有賣出去的車,即使車主拿到了錢,車子依然掛在消費者名下,在賣出之前,如果遇到年檢、車險續期等問題,還是需要原車主負責。還有諸如瓜子拒付尾款的問題。有廣東消費者投訴稱,在跟瓜子簽訂了保賣合同之後,瓜子在14天后卻拒付尾款,甚至露出霸王嘴臉,稱“要麼退車退錢,要麼把車繼續掛著賣,什麼時候賣了什麼時候付你尾款。兩種方案都不接受那你就去起訴。”更有甚者,在瓜子保賣業務上線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就有消費者因為瓜子壓價收車,將車輛轉賣給線下車商等問題,直接將瓜子二手車告上了法庭。現在看來,瓜子的保賣服務並沒有給瓜子帶來實際性的改變,反而進一步加劇了負面輿論。

另一方面,關於新車業務,目前競爭日趨激烈,想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來獲取市場,難免再走上二手車業務的老路。對於汽車電商、二手車電商行業來說,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滲透率極低,對於這些頭部平臺來說,更重要的不是以聲量來迷惑消費者,而是應該在服務端修煉苦功,推動行業的進步才是現階段的重點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