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兩部委聯合印發意見:加快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去冬今春, 我國北方地區一度出現的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 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 “氣荒”問題“有驚無險”。

“儘管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但也暴露出我們在天然氣生產、供應、儲備、銷售等環節存在的一些不足。 ”4月27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 針對儲氣調峰能力不足這一關鍵短板, 發展改革委等會同有關部門和企業建立了專門的工作機制, 協調推進解決相關突出問題, 在推動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上取得了積極進展。

當天,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初期調峰輔助服務時長機制的意見》(簡稱《意見》), 就加快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進行了部署。

目前, 我國儲氣能力不到全國消費量的6%, 而國際平均水準在15%以上, 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這一比率更高。 “《意見》文本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醞釀, 並充分借鑒了去冬今春天然氣供保的情況, 現在出臺可謂恰逢其時, 有助於進一步凝聚共識, 也為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系統建設提供了路徑指導和可操作的手段。 ”嚴鵬程說。

《意見》明確了到2020年儲氣設施建設“供氣企業10%、城鎮燃氣企業5%、地方政府3天”的目標, 即供氣企業儲氣能力要不低於其年合同銷售量的10%, 城鎮燃氣企業儲氣能力不低於其年用氣量的5%,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形成不低於本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

為加強指標約束力, 《意見》明確, 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沿海LNG接收站儲罐罐容、陸上可為下游輸配管網和終端氣化站等調峰的LNG、CNG儲罐罐容為儲氣指標的核定範圍, 可中斷合同供氣、高壓管存、上游產量調節等儲氣之外的其他調峰和應急保供手段不計入儲氣能力。

據悉, 早在2014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曾出臺過《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但多年的國際油價下跌, 導致油氣普遍經營壓力大、投資能力不足, 天然氣消費量增速階段性放緩等因素, 客觀上形成了當前儲氣設施滯後的局面。

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司長劉德順透露,

為解決京津冀等重點地區的天然氣保供問題, 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制定沿海地區LNG儲運體系建設和實施方案。 新疆、重慶、湖北、江蘇、東北等地因具備地下儲氣庫建庫條件, 將引導各方通過投資地下儲氣庫來履行儲氣的責任。 這些做法既可以節約投資和寶貴的土地、岸線資源, 還可以依靠儲氣庫、LNG接收站已有的商業模式來保證投資回收, 提高各類資本投資積極性。

剛剛發佈的資料顯示, 今年一季度, 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了700億立方米左右, 同比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如何判斷今年冬季天然氣供需形勢?又該如何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天然氣供應缺口?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向好, 以及北方地區煤改氣持續深入推進,

天然氣需求總體上將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預計進入冬季以後, 天然氣保供的壓力仍然較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局長趙辰昕表示, 做好今年冬季天然氣供應保障工作, 重點要“做強一個基礎、突出一個關鍵、健全一個機制”。

“做強一個基礎”, 就是千方百計增加生產供應能力, 在保護氣田後續生產能力的基礎上, 合理增加國內氣田產量計畫。 “有關部門和企業正在千方百計加大葉岩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利用力度的同時, 協調資源國穩定增加進口, 推進重點管網互聯互通、儘快實現全國一張網、一盤棋, 能夠更大程度地實現‘南氣北送’, 實現互供互保。 ”趙辰昕說。 “突出一個關鍵”, 就是加快提升儲氣能力和調峰能力,

在充分挖掘增產增供潛力的基礎上, 提高高峰期的供給和需求彈性。 “從供給側提升調峰能力, 就是要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從需求側提升調峰能力, 就是完善用戶調峰機制, 確保清單中可減限氣量全部用於保障民生。 同時, 積極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 發揮市場在天然氣供需矛盾上的調節作用。 ”趙辰昕表示說。 “健全一個機制”, 就是要實現規範的合同全覆蓋。 據悉,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供氣企業要在4月底前與地方簽完供氣合同, 實現以氣定用, 提高天然氣供應保障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趙辰昕表示, 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和用氣企業的切身利益, 事關經濟平穩運行, 要把問題和困難估計得更足一些,把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辦法準備得更充分一些,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緊著一環擰,把握主動、壓實責任,切實做好天然氣供應保障工作。

(責編:王玥)

要把問題和困難估計得更足一些,把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辦法準備得更充分一些,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緊著一環擰,把握主動、壓實責任,切實做好天然氣供應保障工作。

(責編:王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