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重磅!一批專家齊聚安徽小崗村研討大事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牢記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的囑託, 4月25日, “踐行新思想·建設新安徽”論壇“小崗精神與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安徽省鳳陽縣召開。 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虞愛華出席會議並講話, 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致辭,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飛躍主持會議。 研討會由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市委、鳳陽縣委承辦。

虞愛華認為, 40年前的小崗“大包乾”, 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改革開放40年, 小崗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鍛造了與時俱進的小崗精神, 實現了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到“敢於創造、敢於擔當、敢於奮鬥”的昇華。 小崗精神的源頭是紅船精神, 基因是民族精神, 核心是改革精神。

虞愛華指出,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思想, 大力弘揚小崗精神, 將改革進行到底, 要不移擔當之志, 不懼刀刃之痛, 不停微改之步, 不舍尺寸之功, 不容虛晃之人。

張祥安在致辭中說, 兩年前,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親臨小崗, 發表了重要講話, 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指明了前進方向, 小崗面貌發生了新變化。 小崗精神是寶貴財富, 鄉村振興是大塊文章。 如何讓小崗精神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需要深入研究闡釋“小崗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 加強“小崗精神”的研究宣傳, 不斷將農村改革引向深入、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劉飛躍在主持會議時提出, 要切實深化研究闡釋。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 研究闡釋小崗精神的歷史淵源、精神實質、豐富內涵、時代價值, 推出一批具有安徽特質、時代氣質的有分量、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要切實加強宣傳宣講。 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兩周年為契機,

生動活潑地講好小崗故事、講好改革故事、講好鄉村振興故事。 要切實做到落在實處。 通過弘揚小崗精神, 引導人們堅定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信心, 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安徽篇章。

研討會上, 有七位代表作了交流發言。 他們當中有省農委、滁州市的領導, 有小崗村的第一書記, 有安徽日報社、省社科院、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大學的專家學者。 他們都講了什麼?他們的部分精彩觀點, 我們來搶先看!

安徽省農委黨組成員、省農機局局長胡剛:

弘揚敢為人先精神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小崗精神首先是“敢為人先”的大包乾精神,實際上就是一種改革創新精神,這是小崗精神的核心和靈魂。自小崗村大包乾以來,我省始終秉持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引領農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弘揚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通過深化改革,推動機制創新、產業創新,增強鄉村振興強大動能。一是著力在創新農業經營機制上下功夫,二是著力在激發農村要素活力上下功夫,三是著力在創新農業產業形態和模式上下功夫。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要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勇於創新,努力推動我省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

滁州市委常委、副市長趙鯤:

弘揚小崗精神 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道路

從改革開放前後70年,党領導小崗村發展的生動實踐看,“小崗精神”的本質是,為促進基礎薄弱村拔“窮根”、解決溫飽、走向富裕、實現振興,中國共產黨各級領導幹部帶領小崗村群眾,在開展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家庭聯產承包、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等系列實踐中,形成的實事求是、尊重民意、敢為人先、勇於奉獻、共同富裕等精神財富的總和。對於小崗村精神的內涵,他認為一是事實求是、自我革新;二是以人民為中心,尊重群眾意願;三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四是不怕犧牲、勇於奉獻;五是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

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

以小崗精神引領小崗振興

 “小崗精神”凝練了小崗四十年來的探索歷程,擁有歷史功績與挫折教訓,在直面和破解“三農”問題方面積累了實踐經驗,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小崗精神蘊含著敢為天下先的“大包乾精神”和一心為民的“沈浩精神”。小崗村四十年來的改革發展歷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具有典型意義的範本。小崗村近十年來的改革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全面的先導和借鑒。

安徽日報社副總編計永超:

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在安徽的發展與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安徽“三農”問題,先後三次來我省調研考察,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思想。主要體現在十個方面:1、關於“三農”工作的戰略地位;2、關於農村基本經營制度;3、關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4、關於農村綜合改革;5、關於發展現代農業;6、關於增加農民收入;7、關於脫貧攻堅;8、關於鄉村建設;9、關於農村治理;10、關於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安徽省政府參事、省社科院研究員錢念孫:

用改革精神破解鄉村振興人才匱乏的難題

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當年農村改革相比,主客觀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農村改革是頂著壓力,衝破禁區,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國家的積極宣導和強力推進;當年農村改革是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多年積聚的雄厚財力和物質基礎;當年農村改革是擔驚受怕,不敢聲張,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社會各界的積極回應和協調配合;當年農村改革是嘗試探索,摸著石頭過河,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做好“三農”工作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城市化進程的廣泛借鑒。

安農大人文社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孫超:

弘揚改革首創精神 激發農民鄉村振興內驅力

當前農村農業改革和發展承載更高的民意訴求,呼喚銳意改革、大膽改革、創新改革和持久改革,而改革必須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一根本原則在發展理論上的創造性運用,是把唯物史觀運用於觀察當代中國的發展形勢、破解當代中國的發展難題的偉大實踐中,如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要求。我們必須充分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他們所發揮的作用。

安徽大學中國三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常偉:

高揚改革精神力 促鄉村產業振興

發端於安徽的“大包乾”宛如一聲春雷,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一舉改變了中華大地的面貌。廣大農民群眾解決了溫飽問題,並走上了奔小康的康莊大道。四十年後,鄉村振興戰略正式提出,標誌著中國農村改革正式進入了新階段。在新時代農村改革中,必須繼續尊重和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作用,高揚改革精神,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此次研討會,中央主要媒體理論部、省直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學者等110余人參加。

在交流研討前,與會代表參觀考察了小崗村大包乾紀念館、“當年農家”、小崗學校、沈浩先進事蹟陳列館和小崗農林科技產業園等。(攝影:張樹虎)

18名大包乾帶頭人之一、今年已經75歲的嚴金昌,在小崗村向參加理論研討會的代表闡釋小崗精神。

在交流研討前,與會代表參觀小崗村大包乾紀念館。

安徽省農委黨組成員、省農機局局長胡剛:

弘揚敢為人先精神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小崗精神首先是“敢為人先”的大包乾精神,實際上就是一種改革創新精神,這是小崗精神的核心和靈魂。自小崗村大包乾以來,我省始終秉持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引領農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弘揚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通過深化改革,推動機制創新、產業創新,增強鄉村振興強大動能。一是著力在創新農業經營機制上下功夫,二是著力在激發農村要素活力上下功夫,三是著力在創新農業產業形態和模式上下功夫。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要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勇於創新,努力推動我省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

滁州市委常委、副市長趙鯤:

弘揚小崗精神 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道路

從改革開放前後70年,党領導小崗村發展的生動實踐看,“小崗精神”的本質是,為促進基礎薄弱村拔“窮根”、解決溫飽、走向富裕、實現振興,中國共產黨各級領導幹部帶領小崗村群眾,在開展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家庭聯產承包、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等系列實踐中,形成的實事求是、尊重民意、敢為人先、勇於奉獻、共同富裕等精神財富的總和。對於小崗村精神的內涵,他認為一是事實求是、自我革新;二是以人民為中心,尊重群眾意願;三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四是不怕犧牲、勇於奉獻;五是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

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

以小崗精神引領小崗振興

 “小崗精神”凝練了小崗四十年來的探索歷程,擁有歷史功績與挫折教訓,在直面和破解“三農”問題方面積累了實踐經驗,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小崗精神蘊含著敢為天下先的“大包乾精神”和一心為民的“沈浩精神”。小崗村四十年來的改革發展歷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具有典型意義的範本。小崗村近十年來的改革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全面的先導和借鑒。

安徽日報社副總編計永超:

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在安徽的發展與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安徽“三農”問題,先後三次來我省調研考察,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思想。主要體現在十個方面:1、關於“三農”工作的戰略地位;2、關於農村基本經營制度;3、關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4、關於農村綜合改革;5、關於發展現代農業;6、關於增加農民收入;7、關於脫貧攻堅;8、關於鄉村建設;9、關於農村治理;10、關於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安徽省政府參事、省社科院研究員錢念孫:

用改革精神破解鄉村振興人才匱乏的難題

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當年農村改革相比,主客觀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農村改革是頂著壓力,衝破禁區,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國家的積極宣導和強力推進;當年農村改革是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多年積聚的雄厚財力和物質基礎;當年農村改革是擔驚受怕,不敢聲張,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社會各界的積極回應和協調配合;當年農村改革是嘗試探索,摸著石頭過河,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做好“三農”工作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城市化進程的廣泛借鑒。

安農大人文社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孫超:

弘揚改革首創精神 激發農民鄉村振興內驅力

當前農村農業改革和發展承載更高的民意訴求,呼喚銳意改革、大膽改革、創新改革和持久改革,而改革必須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一根本原則在發展理論上的創造性運用,是把唯物史觀運用於觀察當代中國的發展形勢、破解當代中國的發展難題的偉大實踐中,如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要求。我們必須充分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他們所發揮的作用。

安徽大學中國三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常偉:

高揚改革精神力 促鄉村產業振興

發端於安徽的“大包乾”宛如一聲春雷,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一舉改變了中華大地的面貌。廣大農民群眾解決了溫飽問題,並走上了奔小康的康莊大道。四十年後,鄉村振興戰略正式提出,標誌著中國農村改革正式進入了新階段。在新時代農村改革中,必須繼續尊重和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作用,高揚改革精神,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此次研討會,中央主要媒體理論部、省直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學者等110余人參加。

在交流研討前,與會代表參觀考察了小崗村大包乾紀念館、“當年農家”、小崗學校、沈浩先進事蹟陳列館和小崗農林科技產業園等。(攝影:張樹虎)

18名大包乾帶頭人之一、今年已經75歲的嚴金昌,在小崗村向參加理論研討會的代表闡釋小崗精神。

在交流研討前,與會代表參觀小崗村大包乾紀念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