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或許已經買了《少年Jump》紀念T恤,但你玩過這些Jump手遊嗎?

最近, 優衣庫與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聯合推出的紀念T恤成了一種社會現象——線上旗艦店在開始發售後的幾個小時便宣告全面斷貨, 連特別尺碼和童裝也不例外;與此同時, 在國內各大城市的實體店裡, 成群結隊的宅男宅女們在工作日的上午就開始了瘋狂搶購, 不少人除了自己的一份之外, 還要加上幫朋友代購的部分, 其熱鬧程度大概只有年末大減價時的超市可以媲美。

說實在的, 我覺得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地方。 畢竟優衣庫的UT系列每年都會推出不少合作款, 比如早年的“機動戰士高達”系列和“星球大戰”系列,

每一次都會有眾多粉絲捧場, 甚至捧到了讓優衣庫不思進取的地步——T恤越做越薄不說, 大熱門活動每一次都沒有女款, 被女粉絲們瘋狂吐槽卻依然不改;大部分款式只是在純色T恤上隨便拍個印花, 就連童裝設計都要比成人版走心許多——但是, 當然, 我也是這些一邊吐槽一邊花錢的粉絲的其中一個, 更何況這一次79元的價格在歷屆UT裡算是很良心的, 比當年的“高達”和“星戰”還要便宜不少。

打牌小夥伴第一時間發來的戰利品, 當天是週一, 我還在上班, 下班之後這幾款已經賣光

《週刊少年Jump》與情懷粉

提到《週刊少年Jump》, 只要是對ACG稍有瞭解的人就不會陌生。 這本創刊於1968年的週刊, 最難能可貴的一點, 就是能讓各個年齡層的人們都體驗到相同的“情懷”——“70後”對《龍珠》《足球小將》《北斗神拳》《聖鬥士星矢》《JoJo的奇妙冒險》記憶深刻, “80後”對《幽游白書》《灌籃高手》《浪客劍心》等如數家珍, “90後”熱愛的《One Piece》《火影忍者》《Bleach》《全職獵人》被戲稱為“民工漫”, “00後”則熱捧《黑子的籃球》《排球少年》《齊木楠雄的災難》《我的英雄學院》……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作品,

都圍繞著“友情、努力、勝利”的核心理念創作, 而這也正是《週刊少年Jump》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時至今日, 儘管已經過了銷量巔峰且不太可能重現昔日光輝, 然而它仍是日本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受歡迎的漫畫刊物之一。

《週刊少年Jump》有多火?一部教你如何在《週刊少年Jump》上畫漫畫的漫畫也是《週刊少年Jump》上的熱門大作

對於國內的粉絲來說, 會入《週刊少年Jump》的坑, 大概都是從漫畫和動畫開始的, 假如他們的年齡不太大, 沒有經歷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居民社區周邊的租書店, 那麼由動畫入門的可能性還要更大一些——當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論, 我的好幾個女性朋友, 她們是從《網球王子》舞臺劇開始的……和現在動輒能在視頻網站看到大量新番的良好環境不同, 現在的“80後”“90後”當年大多是通過5元錢一張的盜版碟和大學校園網ftp上的資源來看這些動畫的。 因此, 拋開情懷要素, 逐漸提升的版權意識導致人們紛紛願意“補票”的想法,

同樣是相關商品(比如優衣庫的T恤)在國內能夠熱賣的重要原因。

現在想找到VCD已經很難了(圖片來自網路)

數量眾多的名作毫無疑問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在版權規範相對良好的日本, 動畫化、舞臺化、賣周邊, 是可以讓原作者、出版方乃至改編方達成多贏的好事, 各種形式的作品互帶節奏、商業互吹、共炒銷量的做法,更是屢見不鮮。

作為“ACG”裡的那個“G”,遊戲自然不會落後。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週刊少年Jump》已經開始將旗下作品授權改編遊戲,最早的一部是1986年在紅白機(FC)上的《龍珠:神龍之謎》。借著遊戲黃金時代的東風,《龍珠:神龍之謎》賣出了125萬套。

此後,《週刊少年Jump》上的許多作品在任天堂、索尼等不同平臺都推出了改編遊戲。其中《遊戲王Duel Monsters 4:最強決鬥者戰記》(2000年發售,GBC平臺)銷量超過220萬,這個數字不但在Jump系遊戲中一枝獨秀,也是所有漫畫改編遊戲的銷量冠軍。

GBC版《遊戲王Duel Monsters 4:最強決鬥者戰記》

2000年之後,《週刊少年Jump》改編遊戲的頻率並沒有減慢。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儘管在主機平臺上有《龍珠:鬥士Z》這樣的佳作,或像最近《人中北斗》一樣的話題大作,但無論是《週刊少年Jump》還是粉絲,都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手機遊戲上。《One Piece》《火影忍者》《Bleach》《網球王子》《美食獵人》《JoJo的奇妙冒險》……一時之間,許多粉絲們想像得到或想像不到的作品都推出了手遊,儘管它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從製作到運營都顯得非常敷衍,短短一段時間之後就紛紛停服。

不論如何,《週刊少年Jump》旗下的IP都有著毫無疑問的號召力。2017年,為紀念它創刊50周年而推出的卡牌手游《週刊少年Jump我的收藏!》,遊戲本身的品質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但仍然憑藉IP的強大力量而廣受好評。今年2月,另一款“50周年紀念作品”《Jumpti Heroes》同時登陸iOS和安卓平臺,它比《我的收藏!》還要偷懶,是個消消樂類型的休閒小遊戲,熱度卻不低,上線2個月後下載量就超過了900萬。

有著“《週刊少年Jump》50周年紀念作”金字招牌的《Jumpti Heroes》,其實是個消消樂遊戲

《週刊少年Jump》與中國手游

2010年之後,隨著智慧手機逐漸普及,中國的手遊市場以人們想像不到的速度迅速擴張。與其他行業一樣,國內手遊在發展初期基本也是一片混亂的勢頭。說得好聽一點叫做野蠻生長,難聽一點,也可以說是泥沙俱下。一時之間,許多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沒有獲得授權的遊戲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週刊少年Jump》和它旗下的人氣大作自然也無法逃過一劫。

在當時的App Store裡,如果以作品名為關鍵字搜索,可以找到很多諸如《口袋忍者》《我是火影》《死神》《夢想海賊王》《口袋海賊王》《口袋龍珠》《決戰聖鬥士》一類的手遊。從評論中的回饋來看,真心實意喜歡它們的人竟然還真的不少——順帶一提,儘管中國從1992年就加入了《伯恩公約》(《伯恩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與《世界版權公約》,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它們顯然是不存在的。

直到2014年前後,IP的概念被國內互聯網企業聯手炒熱。從這個時候起,遊戲廠商們才真正開始在《著作權法》保護的範圍內“圈地”。近兩年在各個移動平臺上線、玩家能夠接觸到的正版授權改編手遊,絕大部分也是那個時候得到的授權。

幾天前,騰訊剛剛宣佈獲得了《獵人》手游改編權,被玩家調侃為“有錢買版權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遊戲廠商獲得授權的來源和方式都不盡相同。因此,儘管都是《週刊少年Jump》上的漫畫作品,授權卻可能來自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所屬的出版社)、動畫製作公司(如東映)或者版權代理公司。也就是說,同一部原作的授權並不是唯一的,甚至可能不是獨家的。

我們可以拿“民工漫”之首、現在仍在《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單行本銷量破億的《One Piece》(國內正式譯名為《航海王》)來舉個例子——目前,《航海王》手遊在國內已經有了4個不同版本:東映授權、廣州奧飛開發的《航海王激戰》;萬代南夢宮授權、九游開發的《航海王燃燒意志》;東映授權、中手游開發的《航海王強者之路》;以及萬代南夢宮、DeNA授權,DeNA中國開發的《航海王啟航》。

4款《航海王》手遊的宣傳圖,看上去大同小異,而它們大同小異的地方並不僅限於宣傳圖片

《航海王啟航》2015年1月上線,是這系列手遊中上線最早的一個,玩法屬於卡牌類,與《刀塔傳奇》相似。遊戲在上線之初因為原作的影響力而吸引了許多粉絲,然而後續乏力,玩家流失速度極快,僅僅幾個月後便被調侃“涼了”。

《航海王強者之路》2016年上線。有了《啟航》的前車,粉絲對於它的態度也謹慎了不少。同樣是卡牌遊戲,《強者之路》在玩法和平衡性上都比《啟航》好上一點點,因此玩家數量也要穩定一些。

《航海王激戰》2017年5月上線。與《啟航》和《強者之路》不同,《激戰》是一款格鬥遊戲,這也將粉絲的期待值稍稍提高了一點——畢竟漫畫原作的一大看點就是精彩的打鬥,卡牌模式相比之下還是差了點兒意思——然而《激戰》本身的品質遭到了玩家的一致差評,糟糕的手感和粗糙的細節令許多人在教學關階段就刪掉了遊戲。在TapTap平臺上,《激戰》的評分只有5.2,甚至低於兩年前的《啟航》。

《航海王燃燒意志》目前仍然處於刪檔測試階段,從宣傳來看,3D畫面、打擊感和劇情的還原度是它最大的賣點。

除了《航海王》之外,《火影忍者》《Bleach》《聖鬥士星矢》《龍珠》等作品都有“一漫多改”的現象。不論是玩家們不熟悉的小廠,還是如騰訊一般的業界大佬,都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了迥然不同的吃相。

遊戲廠商的開發能力、運營能力,對待粉絲的態度以及粉絲的回饋,綜合來看,還是比較大的廠商更有保障。有些廠商在獲得授權之後,由於沒有相應的開發能力,遊戲遲遲拖著無法公測,最終也沒能讓玩家看到成品。在這種情況下,“原作授權”也就相當於被白白浪費了。

它們看上去一言難盡,然而的確都是“正版授權”

從時間上看,距離各廠商開始開發IP改編手遊只不過三四年,粉絲和玩家們就已經形成了一種頗為負面的思維習慣。一旦某部高人氣的漫畫或動畫被國內廠商買下授權並宣佈推出手遊,人們第一反應往往是“不會又搞出一部垃圾吧”;等到遊戲真正問世,來自各方面的挑剔眼光早已準備就緒,假如某一部分的缺點被“毒奶”言中,口碑會很快跌至穀底。

然而這實在不能說是粉絲和玩家的問題,畢竟粉絲們罵歸罵,還是會為了原作給遊戲送錢的。從前文中提起的幾部《航海王》手遊中,就能夠大概理解什麼叫做每況愈下:偷懶的美術、換湯不換藥的遊戲模式、糟糕的手感、浮躁的遊戲環境——在最後一條上玩家們或許有些責任,但與那些抱著“撈一波就走”態度的廠商相比,玩家的表現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歸根結底,在改編遊戲這個領域,對原作的還原程度與遊戲本身的素質,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需要儘量讓粉絲們體會到作品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又必須有可玩性。然而現狀是,絕大多數的改編手遊,兩方面都不合格:遊戲類型和套路只有有限的幾種,區別只是原作的美術風格、建模和UI。假如是同一家廠商製作的不同遊戲,甚至很有可能直接換個皮就當成新作推出。

類似的問題幾乎成為改編遊戲的通病——不僅限於《週刊少年Jump》、手機遊戲和中國廠商。即使把目光放到全平臺,這類遊戲的狀況也稱不上良好:“粉絲向”的標籤既是它們得以生長的平臺,也是束縛它們的枷鎖。在粉絲的挑剔和溺愛之下,遊戲產商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小富即安的開發方式,佳作不多,平庸之作和垃圾填充著市場的大部分空間。

被戲稱為“殺人網球”的《網球王子》去年推出了一款音遊,實質還是在常見的音遊玩法上套了一層人氣作品的皮,粉絲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

你玩過這些“正版授權”《週刊少年Jump》手游嗎?

讓我們把目光再放回《週刊少年Jump》和優衣庫上。

本次優衣庫紀念T恤一共選取了28部漫畫作品,除了《性感突擊隊外傳》和《搞怪吹笛手》之外,其他26部在日本都曾推出過改編遊戲。當然,像《鐵拳對鋼拳》(它比較廣為人知的譯名是《無賴布魯斯》)這樣的老作品,要找它的遊戲只能回到FC等等老平臺上。不過那時,遊戲普遍的品質和它們的畫質是成反比的,很多FC平臺上的遊戲,可玩性比現在的不少手遊要強上太多。

優衣庫與《週刊少年Jump》合作T恤主題,共28個,其中有些翻譯與粉絲們的童年記憶不太一樣

當然,在當下的中國市場,與《週刊少年Jump》相關的遊戲就只有手遊了。

在此,我特地整理了一份目前已經開始運營,或者即將開始運營的《週刊少年Jump》改編手遊名單。一眼看去數量還是不少,然而絕大多數還是擠在幾部人氣作品或長青作品上。至於品質,就只能用“見仁見智”來形容了。

如果你是《週刊少年Jump》作品的粉絲,你玩過這些遊戲嗎?或者說,你會想去玩它們嗎?

有些版權有爭議的作品沒有列入表中

或者有些人會出於“喜歡的作品無論如何也要支援一下”的原因,選擇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象徵性地玩上一會;另一些人則可以把動漫作品與圈錢手遊分門別類,理性思考;當然也會有人發現遊戲的亮點,繼而發自內心地喜歡上它們。然而不論如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可能仍然要面對一個事實:高品質的改編遊戲很難出現,授權方很難做出“出售版權”之外的事情,開發商對遊戲本身的創作漫不經心,最終消耗的依舊是粉絲的愛與情懷。這種情懷本身可能十分堅固,足以將遊戲看做與周邊、電影或其他衍生產品一樣,僅僅如此就能支撐下去。

不過,既然都說到了“愛”和“情懷”,與這兩個詞相關的事,也就很難用普通的標準來衡量了。玩或者不玩,都取決於我們自己。

歡迎在頭條關注觸樂,閱讀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

各種形式的作品互帶節奏、商業互吹、共炒銷量的做法,更是屢見不鮮。

作為“ACG”裡的那個“G”,遊戲自然不會落後。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週刊少年Jump》已經開始將旗下作品授權改編遊戲,最早的一部是1986年在紅白機(FC)上的《龍珠:神龍之謎》。借著遊戲黃金時代的東風,《龍珠:神龍之謎》賣出了125萬套。

此後,《週刊少年Jump》上的許多作品在任天堂、索尼等不同平臺都推出了改編遊戲。其中《遊戲王Duel Monsters 4:最強決鬥者戰記》(2000年發售,GBC平臺)銷量超過220萬,這個數字不但在Jump系遊戲中一枝獨秀,也是所有漫畫改編遊戲的銷量冠軍。

GBC版《遊戲王Duel Monsters 4:最強決鬥者戰記》

2000年之後,《週刊少年Jump》改編遊戲的頻率並沒有減慢。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儘管在主機平臺上有《龍珠:鬥士Z》這樣的佳作,或像最近《人中北斗》一樣的話題大作,但無論是《週刊少年Jump》還是粉絲,都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手機遊戲上。《One Piece》《火影忍者》《Bleach》《網球王子》《美食獵人》《JoJo的奇妙冒險》……一時之間,許多粉絲們想像得到或想像不到的作品都推出了手遊,儘管它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從製作到運營都顯得非常敷衍,短短一段時間之後就紛紛停服。

不論如何,《週刊少年Jump》旗下的IP都有著毫無疑問的號召力。2017年,為紀念它創刊50周年而推出的卡牌手游《週刊少年Jump我的收藏!》,遊戲本身的品質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但仍然憑藉IP的強大力量而廣受好評。今年2月,另一款“50周年紀念作品”《Jumpti Heroes》同時登陸iOS和安卓平臺,它比《我的收藏!》還要偷懶,是個消消樂類型的休閒小遊戲,熱度卻不低,上線2個月後下載量就超過了900萬。

有著“《週刊少年Jump》50周年紀念作”金字招牌的《Jumpti Heroes》,其實是個消消樂遊戲

《週刊少年Jump》與中國手游

2010年之後,隨著智慧手機逐漸普及,中國的手遊市場以人們想像不到的速度迅速擴張。與其他行業一樣,國內手遊在發展初期基本也是一片混亂的勢頭。說得好聽一點叫做野蠻生長,難聽一點,也可以說是泥沙俱下。一時之間,許多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沒有獲得授權的遊戲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週刊少年Jump》和它旗下的人氣大作自然也無法逃過一劫。

在當時的App Store裡,如果以作品名為關鍵字搜索,可以找到很多諸如《口袋忍者》《我是火影》《死神》《夢想海賊王》《口袋海賊王》《口袋龍珠》《決戰聖鬥士》一類的手遊。從評論中的回饋來看,真心實意喜歡它們的人竟然還真的不少——順帶一提,儘管中國從1992年就加入了《伯恩公約》(《伯恩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與《世界版權公約》,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它們顯然是不存在的。

直到2014年前後,IP的概念被國內互聯網企業聯手炒熱。從這個時候起,遊戲廠商們才真正開始在《著作權法》保護的範圍內“圈地”。近兩年在各個移動平臺上線、玩家能夠接觸到的正版授權改編手遊,絕大部分也是那個時候得到的授權。

幾天前,騰訊剛剛宣佈獲得了《獵人》手游改編權,被玩家調侃為“有錢買版權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遊戲廠商獲得授權的來源和方式都不盡相同。因此,儘管都是《週刊少年Jump》上的漫畫作品,授權卻可能來自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所屬的出版社)、動畫製作公司(如東映)或者版權代理公司。也就是說,同一部原作的授權並不是唯一的,甚至可能不是獨家的。

我們可以拿“民工漫”之首、現在仍在《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單行本銷量破億的《One Piece》(國內正式譯名為《航海王》)來舉個例子——目前,《航海王》手遊在國內已經有了4個不同版本:東映授權、廣州奧飛開發的《航海王激戰》;萬代南夢宮授權、九游開發的《航海王燃燒意志》;東映授權、中手游開發的《航海王強者之路》;以及萬代南夢宮、DeNA授權,DeNA中國開發的《航海王啟航》。

4款《航海王》手遊的宣傳圖,看上去大同小異,而它們大同小異的地方並不僅限於宣傳圖片

《航海王啟航》2015年1月上線,是這系列手遊中上線最早的一個,玩法屬於卡牌類,與《刀塔傳奇》相似。遊戲在上線之初因為原作的影響力而吸引了許多粉絲,然而後續乏力,玩家流失速度極快,僅僅幾個月後便被調侃“涼了”。

《航海王強者之路》2016年上線。有了《啟航》的前車,粉絲對於它的態度也謹慎了不少。同樣是卡牌遊戲,《強者之路》在玩法和平衡性上都比《啟航》好上一點點,因此玩家數量也要穩定一些。

《航海王激戰》2017年5月上線。與《啟航》和《強者之路》不同,《激戰》是一款格鬥遊戲,這也將粉絲的期待值稍稍提高了一點——畢竟漫畫原作的一大看點就是精彩的打鬥,卡牌模式相比之下還是差了點兒意思——然而《激戰》本身的品質遭到了玩家的一致差評,糟糕的手感和粗糙的細節令許多人在教學關階段就刪掉了遊戲。在TapTap平臺上,《激戰》的評分只有5.2,甚至低於兩年前的《啟航》。

《航海王燃燒意志》目前仍然處於刪檔測試階段,從宣傳來看,3D畫面、打擊感和劇情的還原度是它最大的賣點。

除了《航海王》之外,《火影忍者》《Bleach》《聖鬥士星矢》《龍珠》等作品都有“一漫多改”的現象。不論是玩家們不熟悉的小廠,還是如騰訊一般的業界大佬,都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了迥然不同的吃相。

遊戲廠商的開發能力、運營能力,對待粉絲的態度以及粉絲的回饋,綜合來看,還是比較大的廠商更有保障。有些廠商在獲得授權之後,由於沒有相應的開發能力,遊戲遲遲拖著無法公測,最終也沒能讓玩家看到成品。在這種情況下,“原作授權”也就相當於被白白浪費了。

它們看上去一言難盡,然而的確都是“正版授權”

從時間上看,距離各廠商開始開發IP改編手遊只不過三四年,粉絲和玩家們就已經形成了一種頗為負面的思維習慣。一旦某部高人氣的漫畫或動畫被國內廠商買下授權並宣佈推出手遊,人們第一反應往往是“不會又搞出一部垃圾吧”;等到遊戲真正問世,來自各方面的挑剔眼光早已準備就緒,假如某一部分的缺點被“毒奶”言中,口碑會很快跌至穀底。

然而這實在不能說是粉絲和玩家的問題,畢竟粉絲們罵歸罵,還是會為了原作給遊戲送錢的。從前文中提起的幾部《航海王》手遊中,就能夠大概理解什麼叫做每況愈下:偷懶的美術、換湯不換藥的遊戲模式、糟糕的手感、浮躁的遊戲環境——在最後一條上玩家們或許有些責任,但與那些抱著“撈一波就走”態度的廠商相比,玩家的表現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歸根結底,在改編遊戲這個領域,對原作的還原程度與遊戲本身的素質,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需要儘量讓粉絲們體會到作品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又必須有可玩性。然而現狀是,絕大多數的改編手遊,兩方面都不合格:遊戲類型和套路只有有限的幾種,區別只是原作的美術風格、建模和UI。假如是同一家廠商製作的不同遊戲,甚至很有可能直接換個皮就當成新作推出。

類似的問題幾乎成為改編遊戲的通病——不僅限於《週刊少年Jump》、手機遊戲和中國廠商。即使把目光放到全平臺,這類遊戲的狀況也稱不上良好:“粉絲向”的標籤既是它們得以生長的平臺,也是束縛它們的枷鎖。在粉絲的挑剔和溺愛之下,遊戲產商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小富即安的開發方式,佳作不多,平庸之作和垃圾填充著市場的大部分空間。

被戲稱為“殺人網球”的《網球王子》去年推出了一款音遊,實質還是在常見的音遊玩法上套了一層人氣作品的皮,粉絲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

你玩過這些“正版授權”《週刊少年Jump》手游嗎?

讓我們把目光再放回《週刊少年Jump》和優衣庫上。

本次優衣庫紀念T恤一共選取了28部漫畫作品,除了《性感突擊隊外傳》和《搞怪吹笛手》之外,其他26部在日本都曾推出過改編遊戲。當然,像《鐵拳對鋼拳》(它比較廣為人知的譯名是《無賴布魯斯》)這樣的老作品,要找它的遊戲只能回到FC等等老平臺上。不過那時,遊戲普遍的品質和它們的畫質是成反比的,很多FC平臺上的遊戲,可玩性比現在的不少手遊要強上太多。

優衣庫與《週刊少年Jump》合作T恤主題,共28個,其中有些翻譯與粉絲們的童年記憶不太一樣

當然,在當下的中國市場,與《週刊少年Jump》相關的遊戲就只有手遊了。

在此,我特地整理了一份目前已經開始運營,或者即將開始運營的《週刊少年Jump》改編手遊名單。一眼看去數量還是不少,然而絕大多數還是擠在幾部人氣作品或長青作品上。至於品質,就只能用“見仁見智”來形容了。

如果你是《週刊少年Jump》作品的粉絲,你玩過這些遊戲嗎?或者說,你會想去玩它們嗎?

有些版權有爭議的作品沒有列入表中

或者有些人會出於“喜歡的作品無論如何也要支援一下”的原因,選擇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象徵性地玩上一會;另一些人則可以把動漫作品與圈錢手遊分門別類,理性思考;當然也會有人發現遊戲的亮點,繼而發自內心地喜歡上它們。然而不論如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可能仍然要面對一個事實:高品質的改編遊戲很難出現,授權方很難做出“出售版權”之外的事情,開發商對遊戲本身的創作漫不經心,最終消耗的依舊是粉絲的愛與情懷。這種情懷本身可能十分堅固,足以將遊戲看做與周邊、電影或其他衍生產品一樣,僅僅如此就能支撐下去。

不過,既然都說到了“愛”和“情懷”,與這兩個詞相關的事,也就很難用普通的標準來衡量了。玩或者不玩,都取決於我們自己。

歡迎在頭條關注觸樂,閱讀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