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的另類臉譜:連殺五位重臣,載漪囂張到覲見慈禧也不下跪

晚清拾遺錄(九):兔子的尾巴。

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一日, 李秉衡在通州城外兵敗自殺, 出征前信心滿滿的李大人, 在端王載漪等主戰派的鼓動下上奏, 認為應該處斬幾個廟堂中樞主和的角兒立威, 否則這些人與南方督撫遙相呼應, 不利於對洋人作戰。 一心做載漪之子大阿哥溥俊“帝王師”的大學士徐桐, 對李秉衡的這一請奏十分滿意, 誇讚稱“秉衡有力焉”。 被先行祭刀的兩位重臣是熟諗外務的袁昶和許景澄, 兩人在徐桐的兒子, 時任刑部侍郎的徐承煜的監斬下慷慨赴死。 慈禧最終同意剷除二人,

也是因為兩人摸到了慈禧的逆鱗, 在戰與和的御前會議上, 袁、許二人站在光緒一面極力主和, 許景澄更是拉著光緒的手哭作一團。

但是, 這些真情的流露在慈禧看來是又驚又恐, 她擔心此時被幽禁的光緒被重新扶到前臺, 這也是皇儲溥俊之父載漪所忌憚的。

因此必須痛下殺手立威, 以此敲山震虎, 這裡的虎除了這些對光緒還抱有同情的廟堂群臣, 還有東南半壁尾大不掉、實力雄厚的地方督撫。 這些人也都是端王載漪所不能容忍的, 畢竟其子溥俊被立為“大阿哥”, 但是登基之路上這些人的存在都是阻礙, 所以儘管榮祿再三跪求慈禧收回成命, 結局仍然是皇太后揮之使出, 榮相退而複進, 長跪乞恩。 皇太后怒曰:“汝亦不遵旨乎?”此舉果然令群臣大為驚恐, 北上的李鴻章直接在上海止步不前, 曾經主和的慶親王奕劻亦不敢再言和。

其後, 在李秉衡自殺當日, 載漪再次進言, 清廷再次處斬戶部尚書立山, 兵部尚書徐用儀以及內閣學士聯元三人, 加上之前隕命的兩位外務重臣, 載漪意欲立威之下, 半月之內連殺五位重臣, 時期晚清實屬未有, 一時震動朝野上下, 慈禧也開始惴惴不安。 然而載漪與心腹剛毅還不甘休, 又上奏彈劾李鴻章等洋務重臣十五人, 連慶親王奕劻這樣樹大根深的角色都被列入剷除物件,

只因為通州兵敗傳來, 聯軍進攻京師而作罷。 除了這些人, 載漪對於光緒也欲除之而後快, 大阿哥溥俊曾直呼光緒“洋人徒弟”, 被光緒告知慈禧後, 得罰二十下鞭笞, 因此父子二人越發仇視光緒, 只因為畏懼慈禧而不敢冒失。

最終, 在義和團入京後, 底氣十足的載漪開始囂張到覲見慈禧也不下跪的地步,

先是獰笑著稱光緒為:“什麼皇帝, 洋人朋友耳。 ”覲見剛用過早茶的慈禧時, 也不下跪, 只是舉手行禮。 慈禧勃然大怒, 斥責載漪道:“你以為你兒子真是皇帝了, 要知道廢立之權在我手, 溥俊雖是大阿哥, 我仍能隨時廢黜他!”載漪因而大懼, 跪地叩頭不已, 事後被罰沒俸祿一年, 將入宮的義和團首領交由榮祿處斬, 方才斷了除掉“一龍”的念頭。 其實也不難看出載漪的囂張, 也是在給自己兒子鋪路, 畢竟一旦溥俊登基皇位, 這些與光緒站在一起的群臣自然也是遺患,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古訓中, 載漪是在用鮮血染紅溥俊可望不可用及的那身龍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