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月27日晚間利好消息匯總

昆百大A:一季度淨利增長9倍 將更名“我愛我家”

昆百大A(000560)4月27日晚間公告, 自5月2日起, 公司證券簡稱由“昆百大A”變更為“我愛我家”, 公司證券代碼“000560”保持不變。 昆百大A同日披露一季報, 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收25.07億元, 同比增長643%;淨利潤1.46億元, 同比增長906%。

東阿阿膠:擬投資1.18億元拓展毛驢屠宰能力 一季度淨利微增1%

東阿阿膠(000423)4月27日晚間公告, 公司計畫在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建設毛驢屠宰及深加工專案, 計畫總投資1.18億元。 專案計畫于2018年底建設完成。 2026年達產, 年屠宰毛驢9萬頭, 產值9.74億元。 東阿阿膠同日披露一季報, 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收16.96億元,

淨利潤6.09億元, 均同比增長約1%。 股東名單方面, 陸股通資金一季度增持約2.3%股份, 證金公司增持約0.4%股份。

華大基因:獲臨沂市基因檢測篩查服務合同

西南證券一季度淨利增長996%

西南證券4月27日晚間發佈的一季報顯示, 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7.18億元, 同比增長41.52%;淨利潤為2.62億元, 同比大幅增長996.26%。 政府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委託投資合同, 合同總金額4750億元, 其中3066.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 年金基金監管不斷規範。 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試點順利啟動。 (易永英)

中國碳纖維應用技術創新聯盟成立 3股有望受益

中國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聯盟26日成立, 聚焦前沿材料技術攻堅和應用, 破解碳纖維中低端產能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的局面。

該聯盟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聯合產業鏈相關方發起, 旨在把Z/F與產業界、頂層設計與企業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搭建終端應用牽引的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

海通證券認為, 碳纖維還具有耐高溫、導電性較好、X射線透過性及電磁波遮蔽性良好等特性。 因為以上優良特性, 它逐步成為發展航太、航空和軍事尖端技術必不可少的新材料, 同時也被視為民用工業更新換代的基礎材料。 根據中國碳纖維網, 隨著日後技術提高, 碳纖維生產成本的下降, 下游的碳纖維產品應用將從高端領域慢慢普及至中高端, 帶來應用市場規模的穩步增長。 全球碳纖維需求量將從2016年的不到80,000噸,

到2020年為止預計增長至超過110,000噸, 每年增速在10%左右(在下游需求量穩定的情況下)。 我國在大絲束碳纖維生產領域尚處於空白階段。 在小絲束生產領域, 在中國實現技術突破同時, 國外碳纖維巨頭不斷加大降價打壓力度, 目前國內具備1000噸以上碳纖維產能的企業不足十家, 且多數處於虧損狀態。 據光威複材招股說明書, 2016年中國碳纖維需求達到2.13萬噸, 2016年國內碳纖維產能達到1.8萬噸, 而產量僅為4600噸。 2017年9月上市的光復威材是A股市場上唯一一家專門從事碳纖維生產的企業, 其他相關企業有中簡科技、恒神股份、中複神鷹等。 2016年光威複材銷售毛利率達60.97%, 中簡科技銷售毛利率達到67.94%。

太平洋證券認為, 2017年12月7日, 吉林化纖與國興材料簽署《碳纖維產業合作框架協議》,

國興材料將其持有的18%吉林精功股權轉讓給公司並加強在碳纖維產業的生產、研發、資訊、投資等方面與公司的合作。 吉林精功主要從事 24K、48K大絲束、低成本碳纖維的研發、生產、銷售。 2017年12月20日, 吉林精功碳纖維有限公司1.2萬噸大絲束碳纖維項目一期2000噸生產線正式開車投產。 同時, 二期2000噸生產線於12月20日當天開始啟動建設。 公司在碳纖維產業鏈持續佈局, 後續有望打開成長空間。

中信建投認為, 2017年9月21日, 康得新大股東康得集團與山東省榮成市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 將在榮成市建設康得碳穀, 規劃碳纖維產能6.6萬噸, 預期2023年建成投產, 上市公司占康得碳穀註冊資本的14%。 此前, 大股東旗下的中安信投資逾50億元建設5100噸碳纖維產能,

其中1700噸已經投產;康得複材投資30億元建設150萬件碳纖維複合材料產能, 其中30萬件已經批量供貨, 規劃產能預期在2018-2019年滿產。 資產注入預期強烈。

國際巨頭上調有機矽價格 多股有望受益

全球有機矽巨頭德國瓦克26日發佈漲價函, 上調大中華區所有功能性有機矽產品, 最高漲幅達20%。

民生證券認為, 近年來, 全球有機矽單體的生產一直保持健康的發展態勢, 2017年國際有機矽單體年產量達到了457萬噸。 因國內有機矽單體技術獲得突破, 國外巨頭盈利主要通過一體化的競爭策略發展下游矽橡膠、矽油等深加工產品。 預計2020年全球有機矽單體產能將達到550萬噸/年, 2025年將達到600萬噸/年。 全球有機矽行業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 前五家企業產能占比達46%。

我國有機矽單體競爭力靠前企業縱向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建議關注業績彈性最大的新安股份,公司具備34萬噸/年的有機矽產能,並圍繞有機矽單體的合成,搭建了完整有機矽產業鏈,最終形成以有機矽單體為主的有機矽系列產品。此外,建議關注上下游整合能力強,縱向一體化佈局優勢明顯的合盛矽業。最後,看好產業資源配套完善的三友化工,公司具備20萬噸/年有機矽生產能力,依託公司氯堿工藝,形成了“兩堿一化”的發展迴圈模式,擁有純鹼、化纖、氯堿、有機矽四大主業的核心技術,產業配套完善。

前五家企業產能占比達46%。

我國有機矽單體競爭力靠前企業縱向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建議關注業績彈性最大的新安股份,公司具備34萬噸/年的有機矽產能,並圍繞有機矽單體的合成,搭建了完整有機矽產業鏈,最終形成以有機矽單體為主的有機矽系列產品。此外,建議關注上下游整合能力強,縱向一體化佈局優勢明顯的合盛矽業。最後,看好產業資源配套完善的三友化工,公司具備20萬噸/年有機矽生產能力,依託公司氯堿工藝,形成了“兩堿一化”的發展迴圈模式,擁有純鹼、化纖、氯堿、有機矽四大主業的核心技術,產業配套完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