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業績“見光死”!伊利海信跌停,財報季該如何防雷?

繼昨日格力電器跌停後, 今日伊利股份和海信電器兩大白馬再度倒下。 如果說格力跌停還只是因為不分紅的話, 那麼伊利股份和海信電器就只能怪業績了。

伊利股份一季報顯示, 公司2018年1-3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億元, 同比增長21.15%, 食品加工製造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9%。 咋一看, 相對於去年年報淨利潤5.99%和去年一季報11.58%的增速, 伊利2018年一季報並不算太差, 為何會跌停呢?

各方給出的普遍答案可能是:業績增速不及市場預期。

那麼再來看看中國平安。 平安2017年年報淨利潤增速達到驚人的42.78%, 淨利潤近900億, 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甚至得到“汗血寶馬”的評價。 但年報公佈後, 股價仍擺脫不了高開低走的命運。 為什麼業績“超預期”股價還是跌?市場預期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2017年市場對於白馬股的炒作熱度空前高漲, 統計顯示, 中國平安去年漲幅近翻倍, 伊利股份去年漲幅也逾八成。 股價漲到這個位置, 而且在趨勢頂部已經出現的情況下, 需要怎樣的業績或者未來預期, 才能說服已盈利的投資者不要兌現籌碼?平安40%的業績增速能否支撐一年100%的股價漲幅呢?

“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如果當下業績是未來難以超越的,

對股價來說反而可能意味著災難。 炒作週期股曾有這麼一個說法, 就是在市盈率高點時買入, 在市盈率低點時賣出, 也是同樣的邏輯。 市盈率高點對應業績低點, 也就是說業績已經差到不能更差;市盈率低點則對應業績景氣的頂點, 是賣出時機。

那麼在當前財報季該如何防止“踩雷”呢?對於手中持有的個股, 如果前期市場對業績有過充分預期和炒作的, 在業績發佈時間點無論是預盈還是預虧, 都需要格外小心, 暫避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王君27日分析, “藍籌白馬股近期下跌, 本質上是宏觀經濟進入到下行階段, 股票的確定性大大下降。 昨天格力不分紅, 大家就認為是不及預期。 ”

王君進一步表示,

過去兩年藍籌白馬享受了估計和業績的大衛斯按兩下, 股價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年的增長, 性價比大大降低, 所以略有風吹草動就迎來大跌。 “今年上證50和滬深300都沒有趨勢性機會。 最初是業績不達預期的估值殺, 隨後就是業績走弱帶來的業績殺, 大衛斯雙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也有一隻業績公佈後漲停的藍籌股, 白雲山。

2018年一季報顯示, 白雲山1-3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05億元, 同比增長86.76%。 相對於去年股價35.61%的漲幅, 一季度的業績增速還是給了市場不小的驚喜。 當然, 排除短期波動從長期看, 股價能否持續上漲還要取決於市場投資者對醫藥行業和公司未來業績的研判, 是否形成較一致的預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